新加坡
-
新加坡
新常態下,新劇綻放
新加坡近期放寬防疫規範,實施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措施。劇場重啟,不少作品都是原創劇。據約略統計,9月以來,16部上演的戲中就有8部是新作。
-
新加坡
劇場上線 維持人際溫情
線上演出儘管有些優勢,但劇場人依然努力嘗試現場演出。如實踐劇場在8月推出「數少當贏」系列,進行6部小規模演出,演出人數都不超過8位,甚至有一對一的演出。
-
新加坡
前衛先驅唐大霧 持續發表行為藝術創作
5月間,唐大霧率領了11位表演者、2位演奏家與1位歌唱家,在即將關閉的藝術空間電力站呈現行為藝術展演《一個大排練,第幾幕》。
-
新加坡
在官方審核與空間困境中發展的行為藝術
新加坡有70%的表演場地都由政府機構國家藝術理事會管理,若要租借場地就得接洽管理機構或相關人員。昂貴的場租多半讓獨立藝術家打消呈現作品的意願,加上這些場地都依循新加坡政府的方針經營,極少眷顧難以得到資金挹注的創作者。
-
新加坡
郭寶崑創立的「電力站」還會是藝術之「家」嗎?
郭寶崑是新加坡華人文化中重要的戲劇家,當年與「郭生」一同創作的「實踐同仁」(「實踐劇場」成員)都是華語劇場中堅分子,他們一起探索多元文化的劇場,也從華語出發推廣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追求優質藝術發展。
-
新加坡
藝界人士各自表態擁護「藝術」官委議員
新加坡藝術界自2009年起開始自行推介並選舉為藝術群體發聲的官委議員人選,2020年藝術界再次透過線上聚會聆聽5位候選人對發展新加坡藝術生態的看法,並各自投票支持他們青睞的候選人。這次沒有推舉合適人選,而是與會者各自表示支持對象,候選人則拿著藝術界人士的支持票,加持自己的議員申請。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用國人作曲家作品 奏出樂團的靈魂
樂團的藝術主體根本地來說還是在於作品,樂團的靈魂仍在於是否有自己的音樂,這和一個國家、民族的音樂文化一樣,同樣是建立在作品上。因此,簡文彬所強調的「NSO style」、「台灣愛樂、愛樂台灣」,便建立在樂團如何詮釋這些國人作品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回顧與前瞻-他山之石-新加坡篇
服務人性化,票價平民化
位於港口邊的濱海劇院,座落在新加坡的商業中心,四周不是高級旅館,就是購物中心;只要從機場搭乘捷運到達政府大廈,再從捷運的地下商場徒步約十分鐘路程,就可以直達;這一路上不僅順暢明亮,標示清楚,處處英文交談,當然中文也通,對一個觀光客而言,很難迷路,觀眾還沒進到劇院,就已經感受到劇院的貼心服務。 劇院建築體包括了有兩千個座位的戲劇院、一千六百個座位的音樂廳,以及兩個可容納二百五十人的小廳,戶外有露天劇場,以及一棟三層樓高佔地八千六百平方尺的購物中心連結劇院主體。主建築物內,濱海規劃許多公共空間,隨處都有三角形的沙發椅供觀眾休憩,五十吋的大電視隨時提供演出訊息;不清楚內觀或是想要瞭解濱海的人,則可以透過一個三百六十度的觸控式大銀幕將資訊盡收眼底。比較有趣的是,在音樂廳以及劇院入口外皆有設置一個圍起來的區域,提供贊助商休憩喝茶使用,節目演出前,入場觀眾都可以看到貴賓就坐在那兒接受館方招待,就是一種榮耀的象徵。 節目規劃上,濱海劇院由於是政府單位資助,加上賽馬協會的大量資金投注進來,因此節目頻繁,五成以上比例自製,一週大約有二次的免費節目,推廣性節目票價也只有新加坡幣十元,不走高票價路線。濱海三樓附設圖書館,看過舞蹈圖書室,裝潢得像一個芭蕾舞練習室嗎?音樂圖書區還有鋼琴練習室,節目演出的講座可以拉到圖書館,有飲料有小小的演奏區塊,連外國人都可以辦會員,一年二十一塊新加坡幣,而且看書的區域還有窗外湖光山色的美景。印象中,新加坡是一個很無趣的國家,卻因濱海劇院的落成讓人流連忘返!對了,最後提供一個小訊息,目前新加坡已經開標Casino賭場,信不信? 文字|徐盛禎 兩廳院電子商務組組長
-
里程碑
活著,是為了什麼?
郭寶崑的生命,不但可被視為一篇新加坡戲劇史; 他行遍兩岸三地的足跡,其實為華文世界的戲劇交流,踏出拓荒的第一步。 不論台灣、香港還是大陸的劇場工作者,在郭寶崑面前都會感到慚愧, 因為郭寶崑不但是帶頭挖掘, 也是少數唯一積極尋找亞洲性格主體性的藝術工作者。
-
環球舞台
振翅欲飛的新加坡舞壇
相較於音樂與戲劇,新加坡的舞蹈水準和發展都較落後。雖然舞蹈人才不足,但在當地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不但讓舞蹈藝術教育能在中小學有系統性發展,各個舞團也逐漸建立了自己的風格,並能走上國際舞壇;去年更首次以民間力量辦了一個當代舞蹈節。凡此種種,都顯示了新加坡舞壇振翅欲飛的企圖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側寫華人國際性都會的文化策略
在政經局勢變化趨烈的今天,尤其是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的日趨發達,使得世界資本家無不絞盡腦汁地在尋找最有利的商業戰場,文化藝術界當然也不例外。於是,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與開放,這個佔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比例的大華人市場圈,逐漸受到世人的矚目,而「華人文化圈」也變成文化藝術界不得不具備的經營視野與觀點。 我們邀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四個都會的戲劇學者、藝術工作者、文化評論人與媒體工作者,分別針對各都會的文化策略或市場現象,提出他們對華人都會文化政策的觀察和看法。 另一方面,我們彙整來自台灣宜蘭、花蓮、桃園、新竹、台南與高雄的文化局或文化政策執行者的意見與建設,並專訪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試圖從小處比較台灣各地文化建設的差異,更期待能尋找出台灣(或應該說台北)在所謂「大華人文化圈」裡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彼此競爭的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城市「文藝復興」!
整體而言,「文藝復興城市」報告書雖具建設性,但仍有功利性的盲點或誤解;其主要目的在於配合新加坡的知識型經濟政策,並模倣歐美和日本,希望透過促銷文藝和劇場建設來爭取新經濟的行業,以吸引國外移民,加強國家認同感。
-
新加坡
亞洲製造的跨文化劇場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不存有製作演出節目的目的」是王景生明智的堅持之一,只有如此才能讓參與者更自由地互動。讓受邀者對彼此的藝術、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培養一群未知的種子,才是「飛行雜技計畫」的主要目的。
-
焦點
新加坡當代戲劇巨匠
郭寶崑自稱是「文化孤兒」,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劇本集取名為《邊緣意象》,顯示了他對於自己處境的體會,以及對於新加坡文化現狀的了悟。雖然新加坡並不處於任何源遠流長的文化的中心,可是,卻是中華、印度、回教與歐洲等偉大文化匯集的地方。
-
新加坡
熱力四射的絕技藝人秀
從一九九九年到二〇〇一年,太陽馬戲團推出《沙提邦果》Saltimbanco,以新加坡爲起站,開始亞洲巡迴。《沙》讓馬戲不再只是馬戲,在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絕佳娛樂外,兼顧了藝術的品質。各段表演內容雖不一,但因爲服裝音樂的銜接以及導演的功力,仍呈現出統一的藝術風格。
-
專欄 Columns
孤兒情結與邊緣意象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副刊編輯余林在評郭寶崑的劇作時,特別捻出「邊緣人」的心態作爲郭作的特色。郭寶崑也自稱爲「文化孤兒」。台灣曾經被「祖國」所拋棄,所割捨,不怪有「孤兒情節」;新加坡的華人是自願離棄唐山,投奔一個新的「樂園」,怎會也有「孤兒情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表演空間包含大禮堂、演奏劇場及小型多功能場地,預計於二〇〇二年正式開幕迎接新亞洲文藝復興。
-
新加坡
年輕生命與世界的對話
新加坡必要劇場於九七年舉辦了「靑少年戲劇節」,希望勾勒靑少年的生活面貌,看到他們燦然動人的哲思。九八年舉辦第二屆,除了更名爲〝M1 Youth Connection〞,更擴大邀請波西尼亞、英國等靑少年劇團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加坡藝語
在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複雜基礎上,加上急速的都市化、國際化,新加坡建立起傲世的經濟實力與社會秩序,實爲不易,實可稱奇。然而,在承擔巨大轉變的過程中,物質條件的豐厚,影響了生活方式;語文環境的改變,影響了文化取向;西化、現代化的脚步,也與傳統價値觀漸行漸遠。在審視文化心理、文化發展的動向上,藝術門類的從業者,在不昧於經濟雄風的眩惑下,領先內省,領先反思,領先深耕。那麼,新加坡的戲劇、音樂、舞蹈、戲曲,在文化、在時代碌碡的滾動下,開出怎樣的花與果?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pa not at home
藝術活動永遠無法靠個人或少部分人的衝動支持,需要建構一個完整的藝術敎育方案,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