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記得……》看似關注了諸多層面,卻都如蜻蜓點水般地點到為止,沒有更深層挖掘的意圖。(我城劇場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框架裡的記憶

一個「制式化」的劇本已屬難得,更難得的是《我記得……》裡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規格化」的「樣本」人生!起心動念皆毫無懸念地走到落幕,這就是導演將舞台場景設計成「框架」的原因嗎?因為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跳脫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樣本」思維模式!於是他用「框架」來呈現場景,用「框架」來告訴觀看者:「對!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維中!」

一個「制式化」的劇本已屬難得,更難得的是《我記得……》裡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規格化」的「樣本」人生!起心動念皆毫無懸念地走到落幕,這就是導演將舞台場景設計成「框架」的原因嗎?因為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跳脫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樣本」思維模式!於是他用「框架」來呈現場景,用「框架」來告訴觀看者:「對!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維中!」

我城劇場《我記得……》

7/30  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我城劇團的開團大戲《我記得……》,導演陳培廣找來了朱芷瑩、謝盈萱、黃健瑋、莊凱勛、隆宸翰講述了一段跨越廿五年的青春故事……

是的,又是「懷舊」!在這段跨越了野百合學運的青春故事裡,我彷彿看到了《女朋友.男朋友》;而在糾葛的愛情裡,我似乎又想起了《心動》的旋律……在這盤「雜燴」式的菜餚中,導演似乎想要品嚐的人能夠「如人飲水般」的各自感受,於是透過劇中人物幽幽的道出:「念出來,就過去了!」這看似饒富禪意的偈語。事實卻是,在這橫跨了廿五年的時代裡,導演所端出的大雜燴實是「了無新意」、「乏善可陳」。《我記得……》看似關注了諸多層面,卻都如蜻蜓點水般地點到為止,沒有更深層挖掘的意圖。

「規格化」的「樣本」人生

一個「制式化」的劇本已屬難得,更難得的是《我記得……》裡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規格化」的「樣本」人生!起心動念皆毫無懸念地走到落幕,這就是導演將舞台場景設計成「框架」的原因嗎?因為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跳脫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樣本」思維模式!於是他用「框架」來呈現場景,用「框架」來告訴觀看者:「對!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維中!」

再來看看演員吧!導演找來了四個能力不錯的演員,卻僅僅讓他們發揮了他們能力所及的「基本演技」,甚至有些演員的表演方式還過於刻意而顯得流氣。是不是只有張牙舞爪的方式才能顯示「人生的殘酷」?是不是只有過於激動的情緒才能表達出對逝去青春的諸多不滿?而這些不滿,導演都讓演員藉由「抽菸」、「喝酒」、「吸毒」這些方式來表現成人世界與青春年少的差異!

人生場景裡的「贗品」

回到我城劇團在《我記得……》所開出的菜單上來吧:「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劇中沒有一個人在時光的流逝後成為當年他心目中「理想」的「大人」,卻在「現世」的生活中「麻木」地活成了另外一個陌生的自己。這教條式的警世意味,通俗得像張「反共復國」的標籤,貼在每一個角色身上。所以,導演端出了第二道菜:「從來沒有人跟我們說過,人生失敗之後該如何繼續生活?」由是,導演接續了個瓊瑤式的夢幻結局,讓所有人都如同黃粱一夢般的幡然醒悟,該生孩子的生孩子去、該復學的重新啃起書本來……多麼「美好」的人生啊!最後,導演才在菜單上貼出壓軸的第三道菜色來:「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值得第二次機會?」起、承、轉、合,多麼制式化又讓人索然無味的菜餚!

「懷舊」是商業市場裡永遠不會消失的一種品項,那些曾經與共同經歷的時代氛圍、青春印記永遠會被緬懷過去者所買單。然而,若發想者陷在「畫地自限」的記憶裡走不出新意來,那「懷舊」就變成了人生場景裡的「贗品」,提供的,只是讓觀看者聊以自我慰藉的「安慰劑」罷了。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本單元徵稿啟事】

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本刊以公開方式徵求表演藝術類評論,入選者即可於本單元刊出。徵求評論之條件如下:所評論的作品須在台灣演出,並於首演起兩個月內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須為首次發表文章,包含不曾公開於平面媒體或電子(包括網路網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發表,每篇字數1,200字。入選刊登作品可獲獎金NT$2,400元。投稿評論文章請e-mail至mag13@mail.npac-ntch.org信箱,主旨標示「新銳藝評」投稿,並註明真實姓名、地址、電話。詳情說明請參PAR表演藝術網站(par.npac-ntch.org)。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