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湘琪(右)、陳培廣和郭子,分別改變形象,爲新版的《大家安靜》瘋狂飆戲。(王志偉 攝影 台北故事劇場 提供)
焦點 焦點

沙丁魚、蘿蔔糕與比薩餅

不同版本的《大家安靜》

九二年的電影版本,可說是相當忠實地詮釋了麥可弗萊恩的原作,最著名的場景,應當屬約翰瑞特從兩層樓高的階梯,在一個鏡頭內像滾雪球般地摔下樓來。這次台北故事劇場的編導徐譽庭,卻把「沙丁魚」從蘿蔔糕再換成了比薩餅。

九二年的電影版本,可說是相當忠實地詮釋了麥可弗萊恩的原作,最著名的場景,應當屬約翰瑞特從兩層樓高的階梯,在一個鏡頭內像滾雪球般地摔下樓來。這次台北故事劇場的編導徐譽庭,卻把「沙丁魚」從蘿蔔糕再換成了比薩餅。

台北故事劇場《大家安靜》

3月12日〜18日

台北國家戲劇院

5月9日〜10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5月16日〜17日

台中中山堂

5月23日〜24日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承繼近年來喜劇當道的風氣,「台北故事劇場」將在開春三月,再次推出回鍋鬧劇《大家安靜》(英原名:Noises Off),爲沈寂幾個月的台灣劇壇,掀起狂嚎笑浪。

事實上,自一九八〇年左右開始,麥可弗萊恩Michael Frayn的這齣開關門喜鬧劇(door-slamming comedy-farce),就已此起彼落地在世界各個角落,用不同的語言,爲觀衆製造空前的爆笑和歡樂。包括曾製作多齣百老匯舞台劇(如《美國天使》)的美國加州洛杉磯中央劇團(Center Stage Group),在八五年於阿曼森劇場公演,九二年馬里蘭州的歐尼(Olney theatre)劇場、九五年英國Strut&Fret(史特孚瑞)劇團,在愛丁堡邊緣藝術節率先向英國國內介紹;還有九六年德國文藝復興劇院、九七年南加大柏克萊劇院和美國國內數十座學院和社區劇團等等,都曾分別製作演出《大家安靜》。目前最爲圈內人知的莫過於一九九二年,由彼得波格唐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執導,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電影《超人》系列明星),約翰瑞特John Ritt(《三人行》影集男主角)和卡蘿伯特Carol Burnett(《千面女郞》影集女主角)所主演的電影版本。

根據原著,這齣戲的情節描述一個三流的英國劇團,從彩排到巡迴演出之間,在台上台下、目前幕後所發生的種種笑鬧。除了暴露演員人格分裂的荒謬,也諷刺劇場界人前人後的製作甘苦。據說當年屛風表演班也是受了這齣戲的影響,而創作出《半里長城》。這齣戲的挑戰,除了演員必須詮釋戲與戲中戲的兩個角色,熟記兩齣戲雷同的台詞,還要有驚人的體力和「工夫」,來應付全劇多變的節奏與肢體。更重要的是,那座兩層樓高,多達六、七扇門的旋轉舞台,幾乎是所有製作部門的惡夢。七、八年前,進行式劇團(多半爲台北故事劇場的班底)第一次搬演《大家安靜》時,則是將舞台拆做三部分,同時在幾分鐘之內完成場景轉換,聽說當時還有人看了這樣的佈景,歎爲觀止,而矢志投入劇場藝術。今天台北故事劇場,即將動用八位技術人員,一次完成舞台的轉換,也因而創下台北故事劇場兩年來舞台製作經費的紀錄。

其實九二年的電影版本,可說是相當忠實地詮釋了麥可弗萊恩的原作。藉著一盤拿來拿去的沙丁魚,開來關去的房門,和牽扯不淸的電話線與身份,鋪陳出這個三流劇團的演員之間,包括性關係、暴力、酗酒、欺騙等等醜聞。編劇麥可弗萊恩巧妙地運用劇場本質,結合服裝、道具和舞台,成功地環繞本劇的戲劇手法:「僞裝」和「發現」,使得這齣戲在尙未公演前,就已經獲得百分之九十九的票房保證。這部電影從導演的角度出發,來看這個劇團公演的災難;同時在戲中戲裡強調英國腔,增加了一些語言上的喜感。此外最著名的場景,應當屬約翰瑞特從兩層樓高的階梯,在一個鏡頭內像滾雪球般地摔下樓來,成爲許多劇場演員津津樂道,並且互相比較的一幕。可惜的是,電影版本只能訴諸小衆;爲了忠實原著,這部電影完全沒有發揮電影特性,多半以長鏡頭和左右搖移拍攝;再者多餘的導演、觀衆,和局外人如警衛的表情剪接,讓這部電影有點掃興。台北故事劇場的陳培廣認爲,電影還是無法呈現舞台劇的現場魅力。

憶及一九九〇年進行式劇團的演出,當時的編導陳培廣表示,那時候藝術學院那一屆全班同學,都爲了這齣戲而「下海」;劇本改編上,則幾乎忠於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楊世彭的譯本。有趣的是,他們把當年同時公演的一齣大型舞台劇《不可兒戲》當作假想敵,藉以發揮《大家安靜》戲中戲的空間;以窮極酸味的方式,來諷刺當時所謂的大劇場和影藝圈的「八卦」。當然,陳培廣也將劇本完全本土化,以別於翻譯劇本的外國體質;例如原著的道具沙丁魚,被改換爲「蘿蔔糕」。這次陳培廣在意外的情況下,由原劇導演變成其中的演員,將和反串的郭子搭配。

旣然陳培廣變成卡司之一,原爲台北故事劇場製作人的徐譽庭,也就順理成章地因過去的背景,變成三月這齣戲的導演。選擇再次製作《大家安靜》,徐譽庭表示是郭子「明志」獻身劇場的另一種方式。徐譽庭認爲這是一齣講劇場的事,談的也是劇場的辛酸;除了表演的誠意,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劇本改編的過時,與文化背景的差異。這次徐譽庭特別調整當年譯本的年代和人事,乾脆直接以一個本土劇團演翻譯劇本的情節,來交代戲中戲,藉以凸顯現代台灣劇場的部分荒謬與問題。雖然戲中戲的情節誇張,而蘿蔔糕也被換成了比薩餅,徐譽庭堅持在戲中戲和戲外戲之間,編導出兩種不一樣的風格,釐淸「鬧劇」和「喜劇」的氣氛。陳培廣認爲,這就是他當年編導的版本所缺乏澄淸的地方。

反串的郭子,是七、八年前舊版本和今天新版《大家安靜》,唯一的「不變」。當年意外地試演,而被導演相中反串這個不可一世的女角「郭姐」。郭子覺得自己以前的詮釋,只重視表演的喜感;歷經這幾年演藝圈的人事變遷,郭子現在更能體會這個角色的心態。原來這個角色說的一口標準國語,今天在台北故事劇場新版本的詮釋中,郭子將企圖以一個本省腔調濃厚的女角,在戲中戲裡說台灣國語。除了考驗郭子的演技,也更進一步申述導演概念主張的劇場謬趣。這一點和電影版本中「英國腔」的詮釋一樣,也在設法玩弄語言背後隱含的文化意義。

儘管麥可弗萊恩這齣戲,算得上是「商業劇場的喜劇經典」;不過,對許多導演和演員來說,這都是一次艱難的考驗。這齣戲裡,大玩斧頭、三秒膠、仙人掌和鞋帶、布料等道具;開開關關的房門,拉拉扯扯的電話線,和拿來拿去的比薩餅,更是構築本劇如雲霄飛車般高潮迭起的喜鬧曲線。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這個劇本「玩」到最後,觀衆可能會因爲角色從頭到尾過「笨」,而感到疲乏無味。此外,如果演員無法釋懷,捨棄自己,肢體和心理也會在無法全然放鬆的狀態下,而無法盡情表演。如何拿揑喜鬧搞笑和揷科打諢,適宜地詮釋在這個牢籠裡,所被困的這些毫無自覺的角色,呈現舞台人生的縮影,都將是每個導演、演員,在沈醉於這個劇本所保證的票房和掌聲前,應當審愼考慮的一件事。

(本刊編輯 傅裕惠)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