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語言舞團
-
舞蹈
視覺與肢體的對話
雖然「世紀末的美麗」以「純美」與「僞美」的辯證爲名,內容卻並未停留在美學形式的單純探索上。舞者互動之間,處處洋溢著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
-
即將上場
組合語言舞團一九九九年度公演《世紀末的美麗》
組合語言舞團自一九九九年起即推出「舞蹈從書法中探索」的系列作品──「書法的聯想」,「月字以後」、「獨體合體」等,希望透過對傳統的關照與採擷反思舞蹈的語言組合,不管是東方的、西方的、古代的、現代的,都將以人性的思考,根植於本土爲出發點。 「世紀末的美麗」分爲五個段片:〈獨舞〉、〈雙人舞〉、〈五人舞〉、〈群舞〉及〈安靜森林〉等,作品強調禪境之美,以及生命與美麗生活的景緻。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光環舞集及組合語言舞蹈營開班 光環舞集將於九月十日至十月九日,每週一、三、五、六的晚上,開辦一個月的舞蹈課程,讓對身體開發有興趣的劇場相關人士以及舞者參加。課程內容:週一由唐正倫敎授太極拳、週三及週五由旅美舞蹈家余承捷敎授現代舞技巧、週六則由光環舞集劉紹爐及楊菀蓉敎授即興創作及身體調整課程。活動地點在光環舞集排練場,報名電話:(02)89720061。 組合語言舞團於暑假開辦三期創造性舞蹈硏習營,第二、三期將於八月初及中旬開課;內容包括有陳偉誠敎授「聲」與「身」的寂靜精神探索、楊蓮英敎授國劇身段、葉麗娟敎授芭蕾敎巧、王美華敎授現代技巧、Levi Gonzolze 敎授 Klein 與多元技巧融合、顏鳳曦敎授放鬆技巧等。洽詢電話:(02)29600965。 (編輯室) 暑期國際舞蹈理論技巧硏習營 由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一九九九年暑期國際舞蹈理論技巧硏習營,將於八月九日至二十日在文化大學舞蹈學系舉行,七位來自歐美的老師將應邀前來授課。 承繼去年的硏習主題,舞蹈治療、舞蹈傷害與動作分析三項,同樣是今年舞蹈營的硏習重點。 今年硏習營特別再度聘請國際舞蹈醫學及科學組織總裁珍.唐(Jan Dunn)負責敎授舞蹈傷害課程,美國克羅拉多學院舞蹈系副敎授王雲幼擔任動作分析課程,另外邀請紐約大學的派翠西亞.卡培洛(Patricia P. Capello)敎授舞蹈治療。 除了理論課程外,還有芭蕾、現代舞與舞蹈創作的術科課程,分別邀請倫敦的編舞家査理斯.林涵(Charies Linehan),前北京中央芭蕾舞團舞者,現任敎於猶他大學的程禮舟,旅美舞蹈博士余金文以及巴拿馬國家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的馬克.喬沃(Marek Chlewa)來台授課。 課程硏習對象以大專院校舞蹈科系師生、國中、國小舞蹈實驗班敎師,以及舞蹈專業人士爲主。參與此次硏習的學員,可依自己的興趣選擇班別,同時舞蹈治療班更歡迎對舞蹈治療有興趣的醫療人員參與。 洽詢電話:(02)28610511轉354。</
-
表演賦比興
坡丘的聯想
台上的舞者,未必嫻知白居易的花樹之坡,或蘇東坡的平居之坡,他們只是那樣自然的暗相扣合,扣合於生命的基本需求。他們都皈依了像女體一樣柔和起伏的坡丘。
-
台前幕後
走過生命階段
九月,組合語言舞團即將推出的節目「發燒生命契約」,該場節目除了楊桂娟的舞作《39》之外,還邀請到美國紐約新生代編舞家David Grenke參與演出,做爲該團邁向國際化的起點。
-
舞蹈
運用符號呈現性別與人
編舞者運用多樣的符號呈現她們對性別、人際關係的感受,特殊處理身體舞動的方式不僅增強作品的訴說力,也使當晚的演出的春天事件更加的繞富趣味。
-
新秀登場
三個女人的「藍」、「紅」、「白」故事
卓庭竹、姚淑芬、黎美光,三位新一代的舞者兼編舞者,在去年的台灣舞壇備受注目。今春,三人將首次聯合發表新作,爲成立四年的組合語言舞團增添新氣象。
-
舞蹈
意象美之後的疑問
從序幕的安排、燈光及舞台設計等,在在透露著編舞者用心經營、突破創新舊有作品的心機。困難的是,如何能達成這個目的,並「爲」之有理,讓觀賞者心有感應,以增進舞團在已有的形體美之外,能有更豐富的演出內容,或許是此舞團未來所要努力的目標。
-
舞蹈
編舞家的心靈感通與藝術風格
編舞家是否能在創作歷程中深入關懷書法家心靈生命,並相對地反思探索自己,而非只是感通媒材與所能承襲的技法。
-
台前幕後
舞蹈中的書法美
中國文字的字形字體變化多端,在書法表現上即使同一字體又分好幾家不同的門派,每一門派各具特色風格,因此用於舞蹈的展現便有了非常多的可能性。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作的兩性議題與編舞者的認同
一九九一年成立的組合語言舞團,在兩年前的首度公演之後,今夏再度推出《河界》,以落實「關懷人生」的創作理念。
-
即將上場
「河界」組合語言舞團的肢體對話
組合語言舞團藉由肢體的對話出發,來探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共處時的對應關係。三位編舞者分別以《橋》、《隧道》、《床》爲題,以情愛關係爲切入點,呈現兩性在觀點立場歧異時進行溝通所產生的困境與契機。 楊桂娟的《橋》描繪人與人之間因個性差異和溝通不良造成的隔閡與爭執,以及基於關懷而產生的互動,進而相互諒解的可能。蘇子毓的《隧道》與阿根廷作家艾內士多.薩巴多所寫的一部小說同名。她有感於人生追逐愛情的過程中常因「追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或「追到了又不被重視與珍惜而苦悶與孤獨」,那種等待拯救的心靈就像是受困於隧道中,恐慌地祈求曙光的降臨。 王正芬的《床》在意象上表達著多種人性迷思,它與人類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床可以是喜怒哀樂時的情緖安置處,也可以是解讀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縮影,藉著床的冷、暖、單與雙,對照牽引人性的溫馨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