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錢南章

相關文章 19 篇
  • 錢南章、賴美貞夫婦共創第九號交響曲《紅樓夢》。
    音樂

    台北愛樂50周年 首演錢南章第九交響曲《紅樓夢》

    成立於1972年的台北愛樂合唱團,今年適逢成軍50周年團慶,從開季音樂會起,就挑戰獨唱、重唱、合唱、雙合唱團等不同編制的音響及經典合唱曲目。在歲末歡慶的尾聲,更將首演作曲家錢南章的大型合唱作品第九號交響曲《紅樓夢》作為壓軸,期待能為觀眾帶來一個與眾不同的合唱饗宴。 錢南章是國內創作量豐沛又深受歡迎的作曲家,作品在他的設計下富含劇場元素,尤其神來一筆的幽默感更常令人會心一笑,其孜孜不倦的創作精神尤其令人感佩。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獎及5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肯定,在台北、慕尼黑、舊金山3地的作曲生涯,寫了近百首樂曲,演出超過百餘場次。不僅是國際上少數能夠躋身至創作第九交響曲行列者,也可以說是奠基台灣的作曲家中,第1位達到第九交響曲目標者。回想最初創作交響曲的肇始,他笑說:「2003年,簡文彬回國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希望演出國人創作的交響曲,但卻遍尋不著。後來碰到我,就邀我寫了第一首交響曲《號聲響起》,此曲榮獲傳藝金曲最佳作曲獎。」 時光荏苒,眾多創作之後終於來到錢南章的第九交響曲。這傳說中的「第九」,不但被視為作曲家的里程碑,也由於貝多芬、布魯克納、及刻意避開第九交響曲的馬勒都無法突破,因此使得這個數字更為神秘。當然,後世破解迷信者所在多有,但無論如何,「第九」的地位與重要性無可抹滅。為此,錢南章花了兩年心力尋找恰當的素材,甚至不惜拜訪友人、請教意見。最後,在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委託創作及夫人賴美貞女士的編詞協助下,決定以加入獨唱與合唱的聲樂交響曲《紅樓夢》作為他生涯中第九交響曲的主題。錢南章解釋:「在貝多芬之前,人聲與交響樂是平行的兩條線。到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採用了席勒的《快樂頌》;馬勒的多部交響曲都加入了獨唱、合唱的元素。從此可以說,這兩條現已經混在一起了。」 為何選擇《紅樓夢》?錢南章認為:「《紅樓夢》完全符合我對第九交響曲人生大哉問的創作理念!」其中包括了儒、釋、道3家的哲學理念,也有生、老、病、死的世間百態。因此他擷取故事中的幾個重點,6個樂章從〈序曲〉開始,接著〈石頭記〉與〈葬花吟〉,分別代表著賈寶玉與林黛玉兩位主角;有場面壯觀的〈大出殯〉、〈劉姥姥〉,到尾聲的〈紅樓夢〉呼應著世事無常,浮生若夢,卻也在作曲家的巧思下,藉著傳統戲曲的元素笑看人生,以及鐘聲齊鳴來祈求疫情早日消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12/09
  • 音樂學院為北藝大40周年校慶推出12場演出,圖為宣告記者會現場。

    北藝大40年校慶 音樂學院12場表演精銳盡出

    1982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以「國立藝術學院」為名創校,音樂學系也同時成立,由作曲家馬水龍擔任創系主任。在經過遷址、更名及歷屆系主任的耕耘下,音樂學院已成為該校7大學院中規模最大的學院,也孕育出許多活躍於樂壇的音樂家及音樂工作者。適逢今年創校40周年,也是院慶的時刻,音樂學院精心策劃了12場系列音樂會,結合教師、校友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亞洲作曲家聯盟、現代音樂協會等單位共同合作,以精采的演出呈現實力。

    文字|李秋玫
    2022/09/06
  • 洛夫贈與錢南章墨寶,文字摘自於洛夫詩作:《大悲咒》與我的釋文。
    音樂

    離經叛道的詩 忘年之交的樂

    當年,作曲家錢南章應詩人洛夫之邀,以後者的詩作寫歌,留下了傳唱動人的歌曲,差距廿歲的兩人,也結下忘年的情誼。五月初的「魚.石頭.聽禪聲」音樂會,將演出錢南章以洛夫詩作發想而寫的兩部作品:第三號交響曲《背向大海》與《大悲咒》與我的釋文給女高音三重唱、混聲合唱與打擊樂,在洛夫逝世一周年的時刻演出,別具紀念意義。

    文字|李秋玫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作曲家錢南章與妻子賴美貞共同創作了《李天祿的四個女人》。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台語歌劇 搬演布袋戲大師的戲夢人生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其生平因侯孝賢的電影《戲夢人生》而廣為人知,而今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製作為台語歌劇搬上舞台。《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由作曲家錢南章譜曲、妻子賴美貞編劇,創作發想來自詩人路寒袖〈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四首詩。屆時舞台上除了歌劇,也將邀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一同演出。

    文字|李秋玫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將以錢南章的作品《十二生肖》揭開序幕,圖為〈猴〉演出段落。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放下武裝 攜手合唱

    今年邁入第十五屆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邀來美國、德國、印尼、匈牙利、拉脫維亞等國際團隊,並將經典音樂會移師國父紀念館演出。音樂節以錢南章《十二生肖》作為開幕,為了羊年應景,錢南章更在戲劇編排上加入「喜羊羊」一角增添趣味。閉幕則演出卡爾.詹金斯的《武裝之人和平彌撒》,此曲以樂音提示戰爭的悲劇,進而喚醒人們卸除武裝、追求和平。

    文字|李秋玫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錢南章是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

    三月份的節目非常豐富,首先就管弦樂來說,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是首選。我很不願意湊熱鬧,但是布隆斯泰特和布商大廈確是少數我誠心尊敬的組合。呂紹嘉的每場音樂會都值得用紅筆圈下來備忘,他的演奏紮實而發人深省,有心人不妨比較他和萊比錫的兩個版本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而老呂的雷斯匹基《羅馬之松》也保證刷亮聽眾耳朵。 作曲家發表會方面,錢南章是絕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兼具樸實內斂的才華與堅實的技術底子,和聽眾間進行一種智性的對話。這次「一棵開花的樹」發表會,我也想聽聽怎麼開法。本土音樂家方面,我推薦「拉縴人」男聲合唱團音樂會和吳天心小提琴獨奏會。拉縴人本是成功高中校友團,這樣的業餘團體如何能經營得這麼好、水準如何維持得這麼高,確是奇蹟,值得觀摩。出身宜蘭的吳天心上次和北市交合作維尼奧夫斯基,雖未成熟但可見潛力,是個傑出新秀。 傳統節目方面,我對亦宛然掌中劇團《驚見虹霓關》和漢唐樂府《新荔鏡記》有相當的期待,這兩個團體都默默為傳統創新做謹慎而前瞻的嚐試,這次亦宛然的跨界幅度將會更大一點。

    文字|楊忠衡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作曲家錢南章
    音樂新訊 人聲與管絃樂相互激盪

    錢南章以台灣原民音樂譜成《娜魯灣》

    曾四度拿下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音樂家錢南章,繼一九九七年的台灣原住民大型合唱作品《馬蘭姑娘》後,再度譜寫以原住民音樂為素材的合唱管絃樂曲第二號交響曲《娜魯灣》。這部以人聲為主,管絃樂為伴奏的交響曲,將由布拉格國家劇院助理指揮邱君強與台北愛樂合唱團、青年管絃樂團合作,並邀知名女高音林惠珍,藉由人聲及管絃樂團的相互激盪,讓聽眾體驗台灣原生音樂的能量。 錢南章表示,《娜魯灣》全曲分為六個樂章:〈娜魯灣〉、〈Zeho〉、〈負重〉、〈電燈泡〉、〈今天〉與〈祭歌〉,有描繪台灣山林壯闊秀麗的美景、鄒族童謠模仿大嘴鳥的叫聲、男子狩獵豐收負重的呼喊、兩個原住民同胞逗趣詼諧的對話、部落族人相聚唱歌跳舞的歡愉、細緻婉約的女高音傾訴,曲式詼諧多變,呈現出既傳統又創新的風格。(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錢南章第二號交響曲「娜魯灣」

    貝多芬之後,布拉姆斯寫交響曲已經難了。馬勒、布魯克納之後,大家以為交響曲已經完了,要不是有蕭斯可維奇。到了二十一世紀,世人真以為交響曲已經與恐龍同在,台灣人卻開始寫了。台灣有本事寫交響曲的人不多,早年有老一輩的張昊,近年有管絃樂高手金希文。如果把前者比為台灣的布拉姆斯,後者約可比為台灣的馬勒;那麼錢南章呢?老實說,他去年完成的一號交響曲拿來和歷史名作相比,只能稱為一部習作,被制約在西方交響曲的型式和內容之下,勉強有早期浦羅柯菲夫的影子。看得到企圖心,但技術尚不到位,無法暢所欲言。 今年發表第二號「娜魯灣」原住民合唱交響曲,之所以引起我的興趣,其一是因為經驗累積,必然技巧有所提升。其二是從題材來看,錢南章明智地選取了拿手的內容和型式,例如交響合唱、本土音樂等。也可以說,這是錢南章過往作品的「擴大版」。揮灑起來,必然較前作更顯自信和具自由度。建築殿堂不容易,每年添一塊磚更是苦行僧的修為。台灣作曲家過去口水多、作品少,希望從錢南章開始,人們能把重要作品的發表當成盛事來看待,也許磚瓦終有成堂之日。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江文也的管絃樂《台灣舞曲》以原住民的節奏元素支撐全曲,在印象派的曲風中流露濃郁的風土色彩。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變奏二:當古謠遇上西洋古典

    原歌驚豔 活水妝點新樂章

    舞台上搬演著取材自原住民元素的秀異音樂創作,慣用的借鑑與妝點的手法,若從音樂型態上的觀察,大抵可以從旋律、節奏、和聲、形式、結構等手法進行抽絲剝繭,另外也有「意識流」的唯心主義透過文化美學的感通與模仿。這類涵融表演藝術形式的指標性創作,確實已經擺脫觀光舞蹈、祭儀搬演或片段剪貼的陳腐窠臼,不僅成功地將絕美的古謠搬上舞台,不再自溺於情感表述、不再汙名,並且與時俱進地讓原住民生活文化在劇場藝術中具體呈現。

    文字|陳鄭港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錢南章與夫人賴美貞,一人作曲、一人寫詞,攜手共創《十二生肖》。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錢南章《十二生肖》 南腔北調逗趣演繹

    今年的「國際合唱音樂節」,正逢主辦單位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四十周年團慶,於是特邀作曲家錢南章量身訂作開幕作品。搭配合唱團加國樂團的演出陣容,錢南章想出了《十二生肖》的主題,與夫人賴美貞的歌詞協力發展,民間故事、南腔北調、創意聲響一起來,把十二生肖的趣味面貌「唱」得活靈活現!

    文字|李秋玫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輯(一)

    舞動本土樂音

    雲門可說是國內第一個重視國人音樂作品、民間音樂與素人藝術家,並且以舞台的表演將之呈現給觀眾的表演團體。在三十年後的今天,看他們與雲門的合作有如讀一章台灣現代音樂發展史;可以想見當年風起雲湧的藝文界與互相激盪出火花的藝術家們。

    文字|林芳宜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鍾耀光的作品《吸積盤》,譜子開頭標明了樂器的圓形排列方式,也標明了每種樂器的敲擊方式及表現手法。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擊樂的天才十問

    Q1:什麼是「打擊樂」?是不是有聲音的都算打擊樂?何時開始蓬勃發展? 「經由敲擊或摩擦物品,所產生的悅耳音樂」是打擊樂最簡單的定義,但在音樂家及演奏家的巧思下,打擊樂器的範圍無所不包,敲擊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國內作曲大師金希文的作品中,曾經把大豆灑在大鼓上、台北打擊樂團上月甫舉行的「純粹II」演奏會,用刮鬍刀來刮鈸、韓國的Cookin廚師秀,切切剁剁的菜刀砧板也成了美妙打擊樂器;甚至許多用來製造音效的吹類樂器,如滑笛、火車笛、鳥笛,也被歸類成打擊樂器的一種。 現代作曲家很喜歡在打擊樂的世界裡發揮無盡創意,國內作曲家錢南章曾經作過一首《玩具交響曲》,跑去玩具反斗城買了一堆火車、玩具鋼琴等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配合打擊樂團伴奏,團員忙著操作玩具及演奏,台上台下玩得不亦樂乎。 從西方古典音樂史來看,打擊樂長久以來便是管絃樂團中的一員,而一九三一年算是一個轉捩點,法國作曲家瓦瑞斯(Edgar Varese)寫下作品《電離》Ionisation,是西方世界第一首完全為打擊樂器而寫的音樂作品,一九三六年匈牙利作曲家貝拉.巴爾托克(Bla Bartk)的雙鋼琴和雙打擊樂曲Sonata for Two Piano and Percussion,更喚起樂界對打擊樂可塑性的重視。一九六二年全球第一個打擊樂團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成立後,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從事打擊獨奏樂曲的創作,造就了打擊樂的蓬勃發展。 Q2:成立一個打擊樂團的基本樂器有哪些? 台灣目前三大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打擊樂團、十方樂集,都屬於西方綜合性的打擊樂團,樂團內除了常見基本樂器:鐵琴、木琴、小鼓、大鼓、定音鼓,以及中國鑼鈸外,當然還有其他來自各國的各式各樣打擊樂器,例如:拉丁鼓、爵士鼓,以符合曲目演出需求。在傳統國樂團中,西洋的定音鼓、鐵琴、木琴甚至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國外有些單一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團,例如:木琴六重奏,或是以各式各樣木琴、鐵琴為

    文字|鄭淑瑩、田國平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原音新交響」中將展現各族群的樂舞文化。
    即將上場 Preview

    原住民音樂嘉年華 上演最台灣的聲音

    「原音新交響」音樂會就是以台灣原住民各個族群的文化特質作為主題來安排,讓觀眾在一場音樂會中,便能欣賞各種不同面向、族群、甚至表演形式的演出。包含了「祖韻文化舞團」的各族歌舞、創作歌手巴奈.庫穗的歌、錢南章《馬蘭姑娘組曲》,還有「Amis旮亙樂團」的精采演奏,這場原住民的音樂嘉年華,上演著最台灣的聲音!

    文字|李秋玫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蟑螂》演出時,一位歌唱者表演蟑螂在台上翻身、垂死掙扎。
    回想與回響 Echo

    《南風樂章》外一章

    錢南章先生令我感動的是,他竟然不惜耗費很多時間,從《李魁賢詩集》六冊七百七十三首詩中挑出他合意的素材,挑選過程必定會有閃現的靈光成為他旋律的起興點才可能被相中吧!光只這一關就顯示他作曲的努力和苦心。

    文字|李魁賢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 英國室內管弦樂團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可惜此次來台並沒有展現其最佳的演出
    音樂

    主奏與協奏之間的失落

    在協奏曲中樂團雖處於伴奏的地位,但主奏者腦海中必須共存著管弦樂的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否則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文字|蔡采秀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 在鋼琴前作曲的錢南章,為了《畫魂》寫了一百多頁的鋼琴譜。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作曲家

    錢南章: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我們都是愛家的藝術家

    資深作曲家、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於本樂季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駐團作曲家,最大的任務,就是為年度旗艦製作、歌劇《畫魂》作曲,歷時半年日以繼夜的筆耕,完成了六百多頁的管絃樂譜、一百多頁的鋼琴譜。錢南章表示:「歌劇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做白工!」深深肯定編劇王安祈的劇本,他認為劇本的主軸之一就是家庭,而潘玉良、他與王安祈,「雖然繪畫、作曲、劇本的創作不同,但我們都是藝術家、也都重視家庭。有幸碰到一個貼近自己內心的好劇本來作創作,我是非常高興的。」

    文字|李秋玫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舞蹈

    「東風」與懷舊

    《東風乍現》仍維持著舞蹈空間舞團一貫的特色:嬌巧精練、機動性十足。令人玩味的是,編舞家孔和平的昔日英雄情懷與楊銘隆所營造出的流金歲月之感,不約而同地賦予「東風」強烈的懷舊色彩:在時序變遷、物換星移之際,尋找「東風」,便成了一個尋找時間與空間的「他者」(the other)以自我映照的過程。

    文字|趙綺芳
    第122期 / 2003年02月號
  • 舞台設計尼爾森.魏蒙
    特別企畫 Feature 琴鍵景片現代感十足 京崑、飲酒歌同台競演

    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加持《畫魂》

    兩廳院旗艦計畫歌劇《畫魂》,不僅由NSO擔任管絃樂團演出,製作團隊從王安祈的劇本、錢南章的作曲到朱苔麗的演出,更意味著三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組合。此外還有充滿現代感的琴鍵景片,與劇情融合的傳統戲曲段落,以及許多巧妙的音樂設計。

    文字|李秋玫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旅歐青年指揮家邱君強
    音樂 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春季音樂會

    邱君強、謝宛臻夫妻檔共譜《田園》

    旅歐青年指揮家邱君強,近年來表現備受矚目,他曾參與多部歌劇製作,與國際知名導演彼得.胥坦、羅伯.威爾森共事。三月底他將與雙簧管獨奏家的妻子謝宛臻,連袂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演出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文字|廖俊逞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原創親子音樂劇《阿甯咕又闖禍了YA~》 透過父子互動看見家庭包容與溫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

  • 新加坡

    多個實驗性創作平台激盪繽紛創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