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小澤征爾

相關文章 16 篇
  • 小澤征爾指揮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演出貝多芬《艾格蒙》序曲的直播訊號,傳至國際太空站現場。

    小澤征爾率攜手JAXA 史上首次樂團演奏直送外太空

    「不分語言、國籍、文化、年齡或是性別,只要是人,皆能感受音樂的美妙與樂趣」這是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活躍樂壇50年來的信念。為此,現年87歲的小澤征爾暌違4年後首度指揮齋藤紀念管絃樂團(SKO)演奏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在11月23日下午6點半將直播訊號, 乘著「希望」之名,傳至國際太空站(ISS)的太空人若田光一,完成了史上第一次樂團演奏樂音直播送至太空的創舉!

    文字|李秋玫
    2022/11/24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皇冠推出舞蹈夏令營 皇冠舞蹈工作室推出「舞蹈夏令營」,分別硏習芭蕾(由美國的Joseph Levinson指導),現代舞(由香港的彭錦耀及美國的Thomas Warfield指導)及舞蹈風格(紐約大學的敎授Marcia Siegel主講,羅曼菲擔任翻譯),上課時間由7月4日開始,詳情請洽716-8888。 (編輯部) 〔大陸〕 女子交響樂團籌組 爲了迎接一九九五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大陸將組建中國第一支女子交響樂團,這是日前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正式發佈的消息。據她介紹,這個樂團擬在原「愛樂女」室內樂團的基礎上成立,編制暫訂爲一百人。鑒於目前女子管樂人才缺乏,現已委託中央音樂學院有關專家公開招收學員並進行培訓。樂團成立後,還計劃與台、港女指揮家張培玉、葉詠詩及兩地婦女樂團開展交流與合作。  (蕭勇) 北京鋼琴大賽加緊籌備 訂於九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鋼琴比賽,近日已確定評委會及入圍選手名單,共有十三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以及四十七名選手──從二十五個國家(地區)的一百五十四位報名者中篩選出,包括台灣的顏華容和林瑋琪。 (蕭勇) 小澤征爾的出生地 經中日雙方共同査考,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的出生地最近在瀋陽發現。小澤於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生於瀋陽,父親是牙科醫生,一九四一年全家返回日本。尋訪自己的出生地,是小澤多年的願望;在深入調査後,現已確認位於瀋陽和平區人民體育場附近的一座建築物是小澤的出生地。目前這裡保存完好,正式掛出「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出生地」的銅牌。小澤及家人於五月上旬應邀到瀋陽,重訪故里,這期間他還指揮瀋陽交響樂團舉辦了音樂會。  (蕭勇) 國際舞蹈院校舞蹈節</st

    文字|本刊編輯部、蕭勇、周凡夫、左伊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小澤征爾華納錄音全紀錄》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東方大師合輯 引人懷想當年

    他與她都是東方臉孔,卻能屹立西方古典樂壇,以美好樂音征服跨世紀的全球樂迷將滿八十的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與韓國小提琴天后鄭京和最近都出了大套的錄音合輯,收錄了他們全盛時期的精采作品,讓四到六年級的愛樂聽眾珍惜不已,也激勵七、八年級的青年們,勇於跨越界限,跟隨前人的腳蹤,在無國界的音樂舞台上盡情展現。

    文字|盧文雅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指揮小澤征爾
    音樂新訊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音樂會形式演出

    小澤征爾領軍 展演《費加洛婚禮》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是奧地利重要的文化重鎮,也是維也納的精神象徵。而今年七十二歲的日裔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則是以明快熱情、揮灑猶勁的風格享譽國際。在世界級指揮大師的領軍之下,這全球頂尖的歌劇院,將帶著莫札特的歌劇傑作《費加洛婚禮》首度登台,在北、高兩市連演三場。 曾二度來台的小澤征爾,所帶領的是包括管絃樂團、獨唱與合唱團共一百三十人的陣容。然而雖為完整編制、全本鉅獻,本次歌劇院的來台,卻是以音樂會形式演出。因此屆時觀眾所欣賞到的,將不會有華麗的舞台佈景,演員也不會穿著戲劇服裝,更不會有戲劇的表演動作。此外,以音樂會演唱為主的歌劇,將在口白的部分酌量刪減,精簡全劇的演出時間。中文字幕則配合歌曲,不受影響。(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與文字的美好共鳴

    音樂素養廣博且深厚的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將將音樂的線條盡情編織,延伸了小說的空間。連他自己都說:「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但在指揮家小澤征爾面前,他就像個忠誠又害羞的粉絲,透過六次訪談,兩人深度地交換了對音樂的愛與心得,打造出《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一書,音樂與文字美好共鳴。

    文字|李秋玫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 復刻選文 面對大師

    閃耀西洋的東方之星

    十一月中旬,日裔指揮小澤征爾率領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來台演出。十一日在來來飯店所舉辦的抵華記者會之後,本刊邀請曹永坤先生與這位國際級指揮家做了一次獨家專訪。 午後五點三十分,在小澤征爾下榻的房門外,我們在長廊下等候大師的到來;透明的室內電梯從十七樓的記者會場直下五樓,「噹」地一聲,大師出了電梯門,從彼端走來,大老遠就笑臉迎人,平易近人,像溫暖的冬陽。 在專訪之後,小澤征爾謝絕其他媒體的採訪,因為他要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讀譜;同時,他也邀慶曹永坤先生觀賞翌晨的彩排。 現在,就讓我們來親睹小澤征爾的「近距離特寫」

    文字|楊純靑、曹永坤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嚴選

    征服維也納的亞洲巨人

    二○○二年世界樂壇玩起大搬風,多位知名指揮紛紛轉移陣地,其中最具話題性的,當屬小澤征爾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分道揚鑣,轉赴奧地利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這位在台上有如巨人的亞裔指揮家,在睽違十年後,將再度出現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

    文字|林芳宜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羅林.馬捷爾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馬捷爾:廣泛的閱讀,是所有音樂專業人士都必須具備的態度

    從踏入表演藝術的幕後工作開始,好像跟老先生比較有緣。既非藝文記者、也非以「筆耕」為業的我,竟然能在入行不到二十個年頭裡,有幸「私下」與三位世紀指揮大師「聊聊」:九○年代初期訪台時八十歲的傑利畢達克、曾三度訪華的小澤征爾(七十一歲)及即將二度訪台的羅林.馬捷爾(七十六歲)。 傑利畢達克親切如鄰家爺爺,隨時將你摟在懷裡疼愛一番;小澤幽默隨和,談起海鮮與麵食,片刻讓你食指大動;馬捷爾熱情快語,立即激起你對音樂的熱情、對知識的渴望。然而這三個來自歐、亞、美三個不同地區的音樂大師面對音樂時,卻又都嚴肅得不得了!不,不只音樂,他們的知識廣泛又豐厚,與他們對話,獲益最多的竟不是從音樂出發的觀點,而是從人本出發!

    文字|邱瑗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鬼太鼓座將第五度踏上台灣,以奔跑與敲擊的美學環台一周。
    音樂

    爆發力的脈動、馬拉松的精神

    鬼太鼓座創辦人田耕認為人在奔跑過程中的呼吸、脈動、力度收放等等身體狀態,其實和舞台上演出的生理狀態是一致的,將「奔跑」與「音樂」視為一體而發展出所謂的「走樂論」。今年四月,鬼太鼓座的年輕成員將第五度來台,將以奔跑、敲擊、躍動,震撼台灣!

    文字|田國平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編輯室

    節目氣象

    如果把台灣的表演節目依音樂、舞蹈、戲劇分類,做成一個統計圖表觀察的話,可以發現類似天氣圖的有趣現象──從一月的「世界戲劇展」開始進入春雨紛飛的日子,繼而初夏的「雷雨」大作,牽引「大陸氣流」,帶來了一夏充沛雨量,不但大表演場所裡兩岸劇團互別苗頭,甚至出現大陸團來台對打局面,小劇場裡年輕的劇團也熱鬧滾滾地推出新作。但隨著秋天氣溫轉凉,戲劇節目漸進入「枯水期」;至於舞蹈節目則一向是「偶陣雨」型態,雖有雷雨雹──《九歌》、「澳芭」等大製作,零星累積雨量不多,也還不至面臨「休耕」;音樂類節目每月降雨量平均,但自九月開始即進入颱風季節,繼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聖馬丁室内樂團之後,另一個暴風群就將在本月襲擊台灣。 小澤征爾在目前樂壇呼風喚雨,成爲最有希望角逐卡拉揚「敎父」遺缺的東方指揮。雖然他在美國奮鬥數十年,帶領著名的波士頓交響樂團,但也得通過了維也納愛樂的嚴格考驗,其「大師」的地位才有了背書,更加穩固。而維也納愛樂,一個所用的譜都經作曲家親筆眉批的樂團,「傳統」是他們的驕傲,不設常任指揮,所有客席的指揮如要博取樂團的好感與合作得憑賴眞本事,因此彩排時,雙方的「搏鬥」招數盡出,精彩絶倫。呂紹嘉目擊現場各家大師纏鬥過程,作了第一手的報導與詳盡分折。 除了小澤征爾外,亞裔音樂家近年來也紛紛躍上了國際舞台。早已列入大師名錄的馬友友,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越南華裔鄧泰山,及以演奏古鋼琴(Forte Paino)而在近幾年紅遍歐洲的新加坡華裔陳萬榮,都將在本月份回到國内演出。尤其陳萬榮將演奏百年歷史的骨董琴,其琴音及特殊的詮釋,對於習慣現代鋼琴的聽衆來説,是個一新耳目的感受。 鍵盤樂器雖然外觀類似,都以指尖彈奏,但琴箱内却是機關重重,所牽引的機械裝置不同──或撥、或切、或敲──發出的音質與音色殊異,因而影響彈奏的技巧及音樂的詮釋。除了對這些骨董級鍵盤樂器作一介紹外,我們也探訪了國家音樂廳的鋼琴室,在調音師的解説下,了解現代鋼琴不同廠牌其間的性格與特色差異。 另外,十一月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的一百周年。音樂家一個世紀前的神秘死亡,留下了疑點處處,從他的信札、後代口中的査證,「眞相」的公布震驚了柴氏樂迷。然而眞實雖然戳破了「偶像」神話,但却更貼近現世的人心,絲毫無損藝術的偉大;重新聆聽柴氏音樂中所傳

    文字|林靜芸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小澤征爾有其行雲流水的指揮姿態,音樂內涵亦日益純淨。
    焦點

    國際舞台上的亞裔音樂家

    「東方人能奏好西洋音樂嗎?」小澤征爾、馬友友的音樂成就和國際令譽,已是旣有見證;胡乃元、鄧泰山亦以國際大賽盟主博得肯定;陳萬榮則以演奏古鋼琴開創音樂前程。他們都是傑出的亞裔音樂家,這個月都將蒞台演出,愛樂者有幸接連聆賞東方人的西方古典音樂成就,意義不凡。

    文字|彭聖錦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小澤大師「眼快、手快、聽力強」。
    面對大師

    閃耀西洋的東方之星 日裔指揮小澤征爾專訪

    十一月中旬,日裔指揮小澤征爾率領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來台演出。十一日在來來飯店所舉行的抵華記者會之後,本刊邀請曹永坤先生與這位國際級指揮家做了一次獨家專訪。午後五點三十分,在小澤征爾下榻的房門外,我們在長廊下等候大師的到來;透明的室內電梯從十七樓的記者會場直下五樓,「噹」地一聲,大師出了電梯門,從彼端走來,大老遠就笑臉迎人,平易親切,像溫暖的冬陽。在專訪之後,小澤征爾謝絕其他媒體的採訪,因爲他要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讀譜;同時,他也邀請曹永坤先生觀賞翌晨的彩排。現在,就讓我們來親睹小澤征爾的「近距離特寫」──

    文字|楊純靑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 維也納愛樂戶外轉播時,廣場上的空前盛況
    回想與回響 Echo

    廣場上的回響 他深諳傳播藝術

    六萬名的觀衆嚇壞了維也納愛樂的首席,「在歐洲只有熱門音樂才能辦到!」而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兩廳院廣場的戶外轉播音樂會卻創了紀錄,小澤征爾興奮地吿訴承辦這場音樂會的黃雅玲,「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的參與!」

    文字|葉樹姍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 小澤征爾與齋藤紀念樂團
    藝術節

    松本古城的音樂祭 齋藤秀雄和他的弟子們

    四百年的古城松本市自一九九二年始又多了一個音樂祭,不但益加吸引旅人的停駐,更重要的是紀念大半生獻身於日本音樂敎育的齋藤秀雄──指揮家小澤征爾的老師。

    文字|蘇毓敏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訊 Bulletin

    表演動態

    〔台灣〕 蘭陽戲劇團的成立及培訓 國内第一個公立的地方劇團「蘭陽戲劇團」已於九月一日在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成立。 宜蘭是歌仔戲的發源地,而今老一代的藝人卻相繼凋零,技藝瀕臨失傳。以往學校内的傳習課程,學生畢業之後即難以爲繼,「蘭陽戲劇團」於是公開招考新人十七名,提供優渥的薪資及出路保障,從事傳統劇藝及現代劇場觀念、技術的培訓,師資包括廖瓊枝、呂仁愛、莊進才、林松輝、學者林茂賢及法國默劇出身的孫麗翠等。預計以兩年爲期,承習目前宜蘭僅存的四齣傳統戲碼《呂蒙正》、《陳三五娘》、《山伯英台》、《什細記》,及北管戲、四平戲、跳鍾馗,並計畫每年推出一齣新創的現代歌仔戲。首次演出定在明年五月底。 〔中國大陸〕 鄭小瑛辭職專心辦「愛樂女」 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最近已辭去北京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的職務,專心投入「愛樂女」室内樂團的工作。 今年六十二歲的鄭小瑛坦言近年在中央歌劇院的工作有些力不從心,深感在「大鍋飯」的體制下,既無力改善劇院的排練效果,而工作又繁重,已使她感到疲累,便不如將精力集中去做自己喜愛的音樂推廣工作。 鄭小瑛對音樂普及工作的開始,來自一次尷尬難忘的經驗──中央歌劇院在北京首演西洋歌劇《茶花女》時,全劇幾乎是在觀衆的談笑聲、咳嗽聲、嗑瓜子聲中勉强演完。自此,她便積極從事向大衆普及古典音樂的工作。十多年來,她在演出前二十分鐘義務給聽衆義務講解,已有六百多場,聽衆多達二十萬人次。 兩年前,鄭小瑛又與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共同籌辦了大陸第一支業餘女子室内樂隊「愛樂女」,計有廿多位成員,均爲中央文藝團體或院校中的佼佼者,年齡由二十多至六十多。兩年來已演出了五十多場,其中半數在北京各大學院校演出,演出前鄭小瑛仍主持二十分鐘的普及音樂知識講座。 〔中國大陸〕 劉霖出任中音院院長 中國文化部副部長陳昌本,於七月八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職員大會上宣佈,文化部已委任作曲家劉霖,接替于潤洋,擔任中央音樂學

    文字|周凡夫、閻鴻亞
    試刊號 / 1992年10月號
  • 小澤征爾和波士頓交響樂團。
    書介

    和而不同?合而不同! 小澤征爾在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台前幕後

    音樂會中完美的演出是指揮與樂團水乳交融的結果?或者其間也有「不是寃家不聚頭」,旣聚集一處,又不得不互別苗頭的弦外之音。

    文字|黃乃寬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 看戲不忘電影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 戲劇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