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
-
焦點專題 Focus
走進小澤征爾音樂塾:跨文化的歌劇教育平台
一場歌劇演出,需要多少人的投入?又需要多少時間與心力,才能讓音樂、戲劇與情感交織為一體?在多數音樂營仍聚焦於器樂技巧與室內樂排練的當下,小澤征爾音樂塾選擇了另一條更艱鉅也更獨特的道路將「完整的歌劇製作」作為核心課程,讓青年音樂家們在真實舞台中歷經磨練。這種以歌劇為主體、橫跨演奏、指揮、聲樂與劇場美學的教學設計,在國際音樂教育中極為罕見。 創立於2000年的小澤征爾音樂塾,不僅是一座培育年輕音樂人的教育平台,更是一場跨文化的藝術實驗。來自亞洲各地的樂手、聲樂家與導師齊聚日本,在1個月的時間裡共同完成歌劇製作。這裡沒有制式的教條,取而代之的是開放對話、即時回應與深度合作,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成為音樂的一部分。 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已故指揮家小澤征爾。無論是在排練廳中親自指導、在兒童場開場前走下觀眾席與孩子打招呼,還是透過音樂塾的設計,傳遞他對音樂的熱愛與信念,小澤始終相信,音樂不只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生命力的交流。 本專題將從音樂塾的歷史出發,走入現場製作與導演思維,並透過分部教師與台灣學員的第一手訪談,帶領讀者一探這座歌劇工坊如何在亞洲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舞台,延續小澤征爾跨越文化與世代的音樂理想。
-
焦點專題 Focus
歌劇如何製作?小澤征爾音樂塾打造年輕音樂家的歌劇學習舞台
當代音樂教育中,歌劇訓練對年輕音樂家的成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歌劇作為最具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之一,結合了音樂、戲劇、舞台設計與聲樂的表達,因此對於僅僅以器樂學習經驗的年輕演奏者來說,可說是提供一個全方位、極具挑戰性的學習平台。加入歌劇團隊演出不僅能精進音樂技巧與詮釋能力,更能讓他們學會在舞台上與指揮、導演、歌唱家及其他樂手密切協作,在實戰中培養舞台自信與職業素養。對於志在音樂專業發展的青年而言,透過歌劇,他們不僅在技術上成長,更學會如何用音樂來「講述故事」。
-
焦點專題 Focus
《茶花女》的當代新詮釋!2025小澤征爾音樂塾歌劇製作現場與概念全記錄
《茶花女》是威爾第於1853年創作的三幕歌劇,改編自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著巴黎交際花薇奧列塔(Violetta)與青年阿弗列多(Alfredo)之間因社會與命運所阻而終究走向悲劇的愛情。作品中的旋律優美且情感深刻,從第一幕的相逢展現女主角掙扎與矛盾、第二幕父親與薇奧列塔的對唱,到第三幕的悲劇終結,威爾第巧妙運用音樂推動劇情,結合樂器配器與情感強烈的節奏對比,使整體音樂戲劇性十足。 今年,小澤征爾音樂塾選擇這部經典作品作為成果演出,由長期合作的導演大衛.尼斯(David Kneuss)執導,並邀請來自委內瑞拉的指揮家迪亞哥.馬修斯(Diego Matheuz)擔綱指揮。整體看來,不僅是一場音樂演出,更是一場藝術教育的傳承與再創。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與傳承的火花——台灣青年音樂家在小澤征爾音樂塾的成長之旅
音樂營多半選在學生的寒暑假期間舉辦,3月的音樂營並不多見。然而,對於5位來自台灣的學生而言,這一個月的體驗卻無比珍貴。他們獲選參與了小澤征爾音樂塾,遠赴日本,從東京一路到京都。不但得以參與歌劇的訓練與表演,更有給兒童的歌劇及室內樂等演出。這段精湛技術與深刻情感交織的旅程,對他們來說,不僅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更是一段成長與學習的過程。 參與的學生:台灣新血的音樂之旅 今年,5位學員來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拉小提琴的有北藝大博士班的王佩珊、大二的章淳淳、許裕立、碩士一年級拉中提琴的林釗輝,以及臺師大主修指揮的中提琴手廖武俊。這群來自台灣的年輕音樂家選擇參加小澤征爾音樂塾,無一例外,都是源於對音樂的熱愛與自我挑戰的嚮往。 為何選擇這次的音樂塾? 廖武俊提到:「聽說小澤指揮喜歡與年輕人合作,因為年輕人有一種生命力,而這是樂團工作久了可能會遺失的。我們在營隊中可以感受到滿滿的熱情跟想要做好事情的憧憬,那是在音樂上難能可貴的經驗。」由於都是第一次參與歌劇排練,學員們都有很深的感觸。「拉歌劇的時候,很多時候樂團偏向伴奏角色,必須非常專注地聆聽歌手現在所處的位置,並快速調整配合。」章淳淳分享,「如果歌手情緒濃烈一點,我們的伴奏也必須即時回應,這非常考驗大家的敏銳度。」她提到,親耳聽見歌手現場演唱,情緒感染力十足,「即使不懂義大利文歌詞,但音樂的情緒非常明顯,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刺激。」林釗輝也認為,每場演出歌手當天的情緒變化不同,如何迅速融入音樂,是對演奏者敏銳度極大的考驗。 與一般音樂營不同,小澤征爾音樂塾的排練方式並非由指揮單方面要求,而是加上老師們給予分部指導。但他們放手讓學生們自行討論,僅在意見分歧時出面引導。廖武俊說:「老師們對學生充滿信任,讓我們在討論與爭執中形成共識,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技術或觀念上的提點,這樣的過程讓我們更有自主思考的空間,成果也更能凝聚成一致的方向。」許裕立也補充:「除了老師之外,首席學長姐也非常重要,每一部首席都會在分部時主動帶領,給出很有建設性的建議。」 王佩珊形容這樣的環境:「充滿活力,像是一場腦力激盪。」每一次分部練習,都不只是技術的磨練,更是想法的碰撞與激盪。林釗輝也附和:「第一次排練從下午兩點到晚上七點,期間
-
焦點專題 Focus
日本歷史小城如何孕育國際音樂平台?
位於日本長野縣的松本市,以其歷史悠久的文化和壯麗的自然景觀著稱。這座小城在江戶時代(1603-1868)曾作為城下町(註1)而繁榮,至今保留有許多能感受江戶時代氛圍的景點。松本城(Matsumoto Castle)是最為人熟知的地標之一,建於1593年至1594年間,至今未曾因戰爭或歷史事故重建,是日本現存的少數幾座原始天守(註2)之一。登上城堡的天守,可以俯瞰整個松本市,遠眺壯麗的山脈景色。 除了松本城,松本還擁有著名的溫泉區如淺間溫泉和美原溫泉,這些地方為旅客提供了放鬆的場所。古老的街道如「中町通」(Nakamachi Street)和「繩手通」(Nawate Street)保留了傳統的江戶時代建築,讓人彷彿回到了過去。此外,松本還是探訪上高地(Kamikochi)的最佳起點之一,上高地擁有清澈的河流和壯麗的山景,是登山和徒步旅行者的天堂。 齋藤紀念管弦樂團的創立與成名 齋藤紀念管弦樂團(Saito Kinen Orchestra,SKO)誕生於1984年,由小澤征爾(Seji Ozawa)創立,以紀念他的恩師齋藤秀雄。齋藤秀雄是日本音樂教育和指揮的先驅,也是日本最著名的私立音樂學院桐朋學園大學的創辦人。為紀念齋藤秀雄的逝世10周年,小澤征爾和其他學生組建了這個臨時樂團,並在日本大城市和世界巡演。儘管最初只是臨時組團,但樂團成員們的音樂共鳴和激情深深打動了觀眾,決定將樂團延續下去。 經過多年的經營,SKO樂團逐漸成為國際化的音樂團體,匯集了來自日本、美國、歐洲等地的頂尖音樂家。每年夏天,這些音樂家齊聚松本,共同排練和演出,展現卓越的音樂水準和國際合作精神。SKO樂團在國際間迅速成名,特別擅長演繹馬勒(Gustav Mahler)和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作品,其細膩的音樂表現和深刻的情感詮釋贏得了廣泛讚譽。
-
焦點專題 Focus
40年的音樂傳承,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開啟新篇章
作為音樂節的創辦人及靈魂人物,小澤征爾與團隊每年規劃多樣的內容。但今年2月初,小澤不敵病魔辭世,對音樂界節樂迷來說不僅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對主辦單位也是一個沉重衝擊。適逢音樂節40周年,儘管懷著哀痛的心情,團隊仍舊如期進行,並將主題獻給這位極具貢獻的指揮。走進音樂廳後台,小澤休息室前擺上了小椅子,上面放了小澤生前的相本、遺物等紀念品,彷彿他仍然在此陪伴著所有在場工作的人員。 在過去40年裡,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已成為全球音樂界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世界頂尖的音樂家和指揮家。今年的音樂節同樣展現了豐富多樣的音樂形式,從8月9日展開到9月4日為期近一個月。歡迎音樂會「音樂之城的和諧」以合唱團的演出熱情揭幕,隨後的節目包括浦契尼的歌劇《強尼.史基基》、多場室內樂演出,涵蓋了舒伯特、荀貝格的經典作品及現代作曲家莫里斯.賴特(Maurice Wright)的創作,展現出多樣性與深度。除此之外,音樂節還有專為兒童設計的音樂會、音樂會錄影播放、遍布各地的小型音樂會、大編制的交響樂演出。每個節目和活動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呈現音樂的無限可能性。
-
焦點專題 Focus
指揮家沖澤和佳即刻救援,放手讓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歌唱
沖澤和佳(Nodoka Okisawa)作為日本當代最傑出的指揮家之一,自2019年在貝桑頌指揮大賽奪得首獎、樂團獎和觀眾獎後,迅速成為國際音樂界的焦點。她目前擔任京都市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並於2023年成為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的首席客席指揮,成為此一音樂盛會史上第一位擔任此職位的女性指揮家。從齋藤紀念管弦樂團(SKO)的粉絲到指揮這個樂團,她的內心經歷了巨大的轉折。 聽著!這是我們的音樂! 訪談當時,沖澤才剛演完「管弦樂音樂會B」,回想當時,她不掩興奮地說:「音樂會進行時,所有的團員都非常聚焦、所有人都希望讓這場音樂會成功,並且獻給小澤征爾。在台上,我感覺到了團員非凡的熱情。」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對樂團來說意義非凡,然而沖澤感慨:「諷刺的是居然由我來指揮這首樂曲,而且是在這麼少的排練之下。我現在因為懷孕,身體狀況並不是這麼地好,我們甚至取消了著裝彩排,對我來講壓力也很大。第2號交響曲就比較輕鬆一點,指揮時我可以看得見整首樂曲的全貌與結構,感覺得到不同。」 此外,因指揮家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在開演前身體不適不克前來,而突然接到邀請要緊急代打的她,也很快調整好心態。在情感上,她是想要支持這個樂團的,但是在音樂上,她卻感到「是團員在支持我!」通常,指揮必須帶領大家演奏,可是在彩排當中,她卻從樂團的聲響中學了很多。「特別是布拉姆斯第1號,音樂常常不是我自己的詮釋與節奏。有時我必須掙扎,但他們是如此地猛烈不過我最後並不是妥協,而是被說服了音樂的走向,並且非常享受。」沖澤笑道:「每當我給他們一點的節奏空間時,團員的演奏就開始『唱起歌來』。也許是小澤建立起來的傳統吧,那特別的歌唱性令人驚豔!」 這是她兩年前來指揮時所不知道的!當時她已經驚嘆這是個世界性、超厲害的樂團了。今年演出「管絃樂音樂會A」令人滿意,但「管絃樂音樂會B」讓她認為自己是「太小看他們了!」事實上,因為家人收集很多唱片,再加上常常聆聽SKO演出的緣故,沖澤自小也是SKO的粉絲。所以到有機會指揮這個樂團時,即使原始成員已經不多了,她還是能聽出樂團獨具特色的聲響。她笑說:「他們帶著驕傲演出,似乎在說:聽著!這是我們的音樂。」她非常喜歡樂團這樣的態度,「這不是常有的,
-
焦點專題 Focus
辦派對、揪遊行、送音樂到你家 打造松本的「在地」盛會
走在松本街道上,隨處可見藍底金色的「M」字,這是小澤征爾的親筆書寫,既是松本(Matsumoto)的縮寫,也象徵著日本北阿爾卑斯連峰的壯麗外型。如此的連結,顯示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OMF)不僅提升了松本這個城市的國際文化地位,還在全球推廣了日本古典音樂的發展。但若說這個音樂節有什麼樣的獨特性?只要到訪松本市,便能立即體會這是一個具有「在地感」的盛會,整座城市都彷彿因為音樂節的到來而歡欣鼓舞著。 除了正式演出外,音樂節的活動也將音樂會推廣到各地,例如「送音樂到家」(Demae Concerts)讓音樂家們會前往松本的醫院、養老院和身心障礙機構演出。沿街行走,可以看見餐廳、店鋪、商家等,也以音樂節為主將櫥窗裝飾得美輪美奐。一路上,到處都能看到以小澤征爾照片為設計主題的旗幟飄揚,像在對每位路人打招呼,而每個角落,還能隱約聽到齋藤紀念管弦樂團(SKO)演奏的交響樂曲伴著腳步進行。在這期間,遊客還能有機會免費參觀當地景點如松本城、開智學校博物館、松本市美術館、松本民藝館等地。
-
焦點專題 Focus
不讓這個夏天與過去不同
今年夏天,對於小澤征爾的女兒小澤征良來說,是一次充滿情感和挑戰的過程。踏上前往松本的火車,心中滿是不安。這座城市承載著她與父親共同度過的時光,然而,今年的音樂節,父親已不再同行。記得5月底時,小澤征良一個人來到這裡。當火車廣播響起「松本到了!松本到了!」她踏出車站的那一刻,淚水無法抑制。「我已經連續32個夏天都在這裡,所有的回憶、聲音全湧上來」小澤征良深知,這個夏天注定與過去大不相同。 以新的開始度過這個艱難的夏天 「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開始。」走進他們曾經與父親在這裡待過的房子,那份空蕩與孤寂幾乎讓她無法承受。過去4年這裡曾經有父親、有兒子、有狗,很熱鬧、也很吵,如今沒有了父親的醫療床,沒有了護理人員的身影,房間裡的空白都刺痛著她的心。「那對我來說實在好難好難,我完全說不出話來。」小澤征良站在空房間中,懷疑自己能否度過這個艱難的夏天。 第二天天亮,陽光照進屋裡,她翻開從東京帶過來的相冊,那些曾經與父親一起度過的珍貴時光重現在眼前,帶給她點點滴滴的安慰。只是聽到樂團彩排,那熟悉的旋律彷彿讓她回到了從前,再一次,她忍不住淚崩,強烈的情緒讓她簡直無法呼吸。為了不打擾現場,她只好嘗試離開現場,但當她拿掉眼鏡整理時,卻逐漸地找到力量。「我的視力不好,沒有眼鏡時一切都是模糊的,但望向舞台,我卻似乎可以看見我父親在指揮,甚至可以聽到他在呼吸、在跟團員說話。」小澤征良體會到:「我父親也許身體上不在這裡,但不代表他精神上不在。」
-
焦點專題 Focus NSO美日巡演現場直擊!
開箱東京歌劇城音樂廳
東京歌劇城(東京オペラシティ)位於日本東京、離知名的「新宿」只有一站距離的「初台」站。從車站出來,就有直達歌劇城大樓的連接通道。整個歌劇城,以總長200公尺的玻璃帷幕作為設計元素,讓大樓成為一座兼具雄偉現代又深具文藝典雅氣息的建築物。 稱為「歌劇城」,是因為它並不只是一座單純的「廳」或「院」,而是由東京歌劇城音樂廳、新國立劇場,以及約60家的藝廊、小劇場、餐廳、商店、辦公室所構成的「城」。它是東京都新宿區西新宿第3高的摩天大樓,於1992年開工設計,1996年完工開幕,地上54層超過230公尺以上。每天,這座「城」舉辦歌劇、芭蕾、演劇、現代舞、音樂會等豐富多彩的藝術表演,使它成為現代表演藝術高水準的表演舞台,更是藝術家們憧憬登上的藝術殿堂。 鞋盒式設計的音樂廳 音樂廳主要設有一個1,632座位的大廳及地下室一個265個席位的小廳,於1997年9月首次亮相。當時在日本知名指揮小澤征爾(Ozawa Seiji)帶領齋藤紀念管絃樂團( Saito Kinen Festival Orchestra)演奏巴赫的《聖馬太受難曲》(St. Matthew Passion)中隆重開幕。 音樂廳大廳高達3層樓,大廳外從天花板垂下一幅名為《擴音》(Amplification)的掛毯。已故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的浮雕像,就在大廳的中央位置。音樂廳內部採用了所謂的「鞋盒式」設計,音樂廳舞台後方配置有一個有3,826管數的管風琴,供音樂會使用。四周完全以橡木為材料,上方層層堆疊並加以變化,設計成金字塔造型的挑高天井,營造神聖感。良好共振的天然木質,再加上現代科技的最新音響工程,創造出享譽盛名的音響條件。完美的殘響和音質,讓台上的演奏家們可以清晰地聽見彼此的聲音,也能維持良好的音響傳至台下每個角落。再加上木質室內裝飾及頂端的燈光,更進一步營造了寧靜平和的氛圍。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小提琴家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2022年12月1日,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睽違4年指揮齋藤紀念管絃樂團,並且透過世界網路播送,傳達出世界和平的祈願,全球觀眾皆受感動。在下台前,可以看到大師特別伸出手來,想要與小提琴聲部的一位團員握手。這位團員則沒有第一時間回應,是在鄰座團員的引導下,才伸出手來。因為這位團員,是一位全盲的小提琴家和波孝禧。 視障音樂家並不少見,但由於絃樂器的特殊性對視障者來說以是高門檻。進一步還能在樂團當中演奏者,和波孝禧應該是少數中的少數,這也令人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人生歷程,讓他能在世界最頂尖的齋藤紀念管絃樂團中,占有一席之地。 學習路上的兩樣幸運符 學習小提琴的起頭,和波孝禧認為一切都是「幸運」1945年出生的他,正逢二戰結束,日本資源匱乏,連襁褓時期為了進行視力檢查,都因停電而斷斷續續了3天,才確定他為天生全盲。不過,從小和波孝禧就對於音樂有很大的感受力:「小時候我還曾經一定要媽媽唱歌,我才肯吃飯。」因此也開啟了母親認為可以讓和波孝禧學習音樂的想法,正好那時父親在百貨公司買了一把兒童用的小提琴給和波孝禧當4歲生日禮物,在作曲家友人弘田龍太郎的建議下,就開始了學習。尤其在他的住家附近就有一間採用鈴木教學法的音樂教室,當時的老師相當樂意給予4歲的和波孝禧一對一指導,便就此開啟學習之路。 隔年,全家因父親工作緣故搬至大阪。由於盲生的教學相當耗時耗力,當時父母幾乎找遍了所有音樂教室都碰壁,沒想到這時出現了一位名師辻吉之助,表示願意收和波孝禧為徒。「這位老師是小提琴怪傑,當時他的女兒辻久子也是相當出名的小提琴家,13歲就得了日本音樂大賽第一名,但吉之助老師並不滿意,因為他覺得自己女兒原本就是天才,得到好成績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他能教導一位盲生得到第一名的話,應該就會被樂壇認可!」在這恍如電影情節的人生劇本中,和波孝禧果然在他的指導下獲得日本音樂大賽第一名。 除了求師過程的幸運外,和波孝禧認為自己的另一份幸運,來自當初父母的作曲家友人弘田龍太郎的建議:「他表示如果我要學音樂的話,一定要立刻學習辨認點字跟點字樂譜。」正好弘田龍太郎的學生之一也會點字,因此和波孝禧的母親自己先去學習,再回家教導才4歲的和波孝禧,到了7、8歲
-
小澤征爾率攜手JAXA 史上首次樂團演奏直送外太空
「不分語言、國籍、文化、年齡或是性別,只要是人,皆能感受音樂的美妙與樂趣」這是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活躍樂壇50年來的信念。為此,現年87歲的小澤征爾暌違4年後首度指揮齋藤紀念管絃樂團(SKO)演奏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在11月23日下午6點半將直播訊號, 乘著「希望」之名,傳至國際太空站(ISS)的太空人若田光一,完成了史上第一次樂團演奏樂音直播送至太空的創舉!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東方大師合輯 引人懷想當年
他與她都是東方臉孔,卻能屹立西方古典樂壇,以美好樂音征服跨世紀的全球樂迷將滿八十的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與韓國小提琴天后鄭京和最近都出了大套的錄音合輯,收錄了他們全盛時期的精采作品,讓四到六年級的愛樂聽眾珍惜不已,也激勵七、八年級的青年們,勇於跨越界限,跟隨前人的腳蹤,在無國界的音樂舞台上盡情展現。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與文字的美好共鳴
音樂素養廣博且深厚的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將將音樂的線條盡情編織,延伸了小說的空間。連他自己都說:「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但在指揮家小澤征爾面前,他就像個忠誠又害羞的粉絲,透過六次訪談,兩人深度地交換了對音樂的愛與心得,打造出《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一書,音樂與文字美好共鳴。
-
復刻選文 面對大師
閃耀西洋的東方之星
十一月中旬,日裔指揮小澤征爾率領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來台演出。十一日在來來飯店所舉辦的抵華記者會之後,本刊邀請曹永坤先生與這位國際級指揮家做了一次獨家專訪。 午後五點三十分,在小澤征爾下榻的房門外,我們在長廊下等候大師的到來;透明的室內電梯從十七樓的記者會場直下五樓,「噹」地一聲,大師出了電梯門,從彼端走來,大老遠就笑臉迎人,平易近人,像溫暖的冬陽。 在專訪之後,小澤征爾謝絕其他媒體的採訪,因為他要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讀譜;同時,他也邀慶曹永坤先生觀賞翌晨的彩排。 現在,就讓我們來親睹小澤征爾的「近距離特寫」
-
音樂新訊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音樂會形式演出
小澤征爾領軍 展演《費加洛婚禮》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是奧地利重要的文化重鎮,也是維也納的精神象徵。而今年七十二歲的日裔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則是以明快熱情、揮灑猶勁的風格享譽國際。在世界級指揮大師的領軍之下,這全球頂尖的歌劇院,將帶著莫札特的歌劇傑作《費加洛婚禮》首度登台,在北、高兩市連演三場。 曾二度來台的小澤征爾,所帶領的是包括管絃樂團、獨唱與合唱團共一百三十人的陣容。然而雖為完整編制、全本鉅獻,本次歌劇院的來台,卻是以音樂會形式演出。因此屆時觀眾所欣賞到的,將不會有華麗的舞台佈景,演員也不會穿著戲劇服裝,更不會有戲劇的表演動作。此外,以音樂會演唱為主的歌劇,將在口白的部分酌量刪減,精簡全劇的演出時間。中文字幕則配合歌曲,不受影響。(李秋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馬捷爾:廣泛的閱讀,是所有音樂專業人士都必須具備的態度
從踏入表演藝術的幕後工作開始,好像跟老先生比較有緣。既非藝文記者、也非以「筆耕」為業的我,竟然能在入行不到二十個年頭裡,有幸「私下」與三位世紀指揮大師「聊聊」:九○年代初期訪台時八十歲的傑利畢達克、曾三度訪華的小澤征爾(七十一歲)及即將二度訪台的羅林.馬捷爾(七十六歲)。 傑利畢達克親切如鄰家爺爺,隨時將你摟在懷裡疼愛一番;小澤幽默隨和,談起海鮮與麵食,片刻讓你食指大動;馬捷爾熱情快語,立即激起你對音樂的熱情、對知識的渴望。然而這三個來自歐、亞、美三個不同地區的音樂大師面對音樂時,卻又都嚴肅得不得了!不,不只音樂,他們的知識廣泛又豐厚,與他們對話,獲益最多的竟不是從音樂出發的觀點,而是從人本出發!
-
音樂
爆發力的脈動、馬拉松的精神
鬼太鼓座創辦人田耕認為人在奔跑過程中的呼吸、脈動、力度收放等等身體狀態,其實和舞台上演出的生理狀態是一致的,將「奔跑」與「音樂」視為一體而發展出所謂的「走樂論」。今年四月,鬼太鼓座的年輕成員將第五度來台,將以奔跑、敲擊、躍動,震撼台灣!
-
嚴選
征服維也納的亞洲巨人
二○○二年世界樂壇玩起大搬風,多位知名指揮紛紛轉移陣地,其中最具話題性的,當屬小澤征爾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分道揚鑣,轉赴奧地利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這位在台上有如巨人的亞裔指揮家,在睽違十年後,將再度出現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皇冠推出舞蹈夏令營 皇冠舞蹈工作室推出「舞蹈夏令營」,分別硏習芭蕾(由美國的Joseph Levinson指導),現代舞(由香港的彭錦耀及美國的Thomas Warfield指導)及舞蹈風格(紐約大學的敎授Marcia Siegel主講,羅曼菲擔任翻譯),上課時間由7月4日開始,詳情請洽716-8888。 (編輯部) 〔大陸〕 女子交響樂團籌組 爲了迎接一九九五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大陸將組建中國第一支女子交響樂團,這是日前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正式發佈的消息。據她介紹,這個樂團擬在原「愛樂女」室內樂團的基礎上成立,編制暫訂爲一百人。鑒於目前女子管樂人才缺乏,現已委託中央音樂學院有關專家公開招收學員並進行培訓。樂團成立後,還計劃與台、港女指揮家張培玉、葉詠詩及兩地婦女樂團開展交流與合作。 (蕭勇) 北京鋼琴大賽加緊籌備 訂於九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鋼琴比賽,近日已確定評委會及入圍選手名單,共有十三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以及四十七名選手──從二十五個國家(地區)的一百五十四位報名者中篩選出,包括台灣的顏華容和林瑋琪。 (蕭勇) 小澤征爾的出生地 經中日雙方共同査考,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的出生地最近在瀋陽發現。小澤於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生於瀋陽,父親是牙科醫生,一九四一年全家返回日本。尋訪自己的出生地,是小澤多年的願望;在深入調査後,現已確認位於瀋陽和平區人民體育場附近的一座建築物是小澤的出生地。目前這裡保存完好,正式掛出「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出生地」的銅牌。小澤及家人於五月上旬應邀到瀋陽,重訪故里,這期間他還指揮瀋陽交響樂團舉辦了音樂會。 (蕭勇) 國際舞蹈院校舞蹈節</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