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音樂教育中,歌劇訓練對年輕音樂家的成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歌劇作為最具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之一,結合了音樂、戲劇、舞台設計與聲樂的表達,因此對於僅僅以器樂學習經驗的年輕演奏者來說,可說是提供一個全方位、極具挑戰性的學習平台。加入歌劇團隊演出不僅能精進音樂技巧與詮釋能力,更能讓他們學會在舞台上與指揮、導演、歌唱家及其他樂手密切協作,在實戰中培養舞台自信與職業素養。對於志在音樂專業發展的青年而言,透過歌劇,他們不僅在技術上成長,更學會如何用音樂來「講述故事」。
以「塾」的概念,指導年輕音樂家
綜觀國際,專為年輕音樂家設計、提供實際參與歌劇製作機會的音樂節不可說沒有,2015年由捷克與奧地利聯合舉辦的布拉格夏夜青年藝術家音樂節,讓學員能在布拉格國家劇院與維也納音樂之家等歷史劇場中進行演出;2011年由美國的波士頓古樂節青年藝術家培訓計畫,則提供沉浸式的巴洛克歌劇實作經驗,並與國際級導演及演員合作;2006年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音樂節歌劇營,更讓9至17歲的年輕音樂愛好者在維也納愛樂成員的指導下學習。在這些音樂營中,由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創辦的「小澤征爾音樂塾」不但最早開辦,也展現出其獨到的精神與特色。
音樂營的構想源自小澤的恩師之一——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他曾說過:「交響樂與歌劇是音樂不可分割的兩大支柱。」小澤深受這句話啟發,並以此為理念,於2000年與半導體和電子元件製造商羅姆股份有限公司(ローム株式会社,ROHM Co. Ltd.)當時的社長佐藤研一郎共同發起小澤征爾音樂塾教育計畫,以公司總部所在地京都為據點,每年持續付諸實踐。2015年起,音樂塾往下扎根,特別演出免費的兒童歌劇回饋京都當地的孩童,更在2016年起將活動場地從京都會館遷至「京都羅姆劇場」(ROHM Theatre Kyoto),以此作為音樂營的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日語中的「塾」(じゅく,juku)通常指的是私人學校,或是專門傳授特定領域知識與技能的訓練機構。因此特別使用「塾」作為音樂營的名稱,正是為了突顯其作為專業培訓中心的性質,透過歌劇製作與高水準的音樂指導,為年輕音樂家提供實踐經驗與學術支持,協助學員邁向國際舞台。
音樂塾的教育不止將眼光放在日本,更廣泛招募來自全球的年輕音樂家,當然,鄰近的台灣學生也報名踴躍。學員透過甄選,接受小澤征爾本人(註)及齊藤紀念管弦樂團等資深音樂家們的指導,組成「小澤征爾音樂塾管弦樂團」,與世界頂尖的舞台導演、製作人及歌劇演唱家合作。音樂塾的訓練不僅專注於演奏技術,更重視跨領域的整合訓練——從指揮、演奏、聲樂到舞台戲劇表現,學員全面接觸歌劇製作的每個環節,深入體驗劇場的運作與藝術的整體性。這種教育模式不僅讓學員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培養他們對細節的敏銳度與對團隊合作的責任感,在實際的劇場環境中學會解決問題、回應突發狀況。如此深度與廣度兼備的培訓,使小澤征爾音樂塾在眾多國際音樂教育計畫中,展現出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