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法寶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夢幻的執行者 使命必達
音樂會演出時,舞台上擺滿椅子,演奏家就定位,指揮上台手一揮看似簡單的場面,卻有樂團舞監無數的心血與時間在其中。在排練前調整好團員所需要的活動範圍、準備好樂器,甚至樂器架、安排所有的排練時間、記錄排練的長度,打點好舞台上一切發生的事繁瑣超乎想像,國家交響樂團的現任舞監高冠勳去年底剛完成千載難逢、超大編制的《古勒之歌》演出,他說:「我是個執行者。承辦人告訴我有多少人要在舞台上,或者任何和排練、演出相關的事情,我就必須要去達成。」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噪音聲響到動漫音樂劇 工作模式因戲而異
已經與許多劇團合作過,近期以與再拒劇團合作的音樂劇《新社員》引起矚目的音樂設計蔣韜,本身就是戲劇系科班出身。創作範圍幅跨廣泛的他,如何分配工作時間,他心中自有軸心,「主要是看該作品跟音樂互相滲透的程度,決定我出現在排練場的頻率和次數。」談及合作過的不同作品,他背後彷彿浮現一張神秘座標圖,中間畫一軸心,每齣戲皆有定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中有戲 戲中生「樂」
大學就讀戲劇系,王榆鈞並不以成為演員或導演為職志,但她把劇場的觀念納入音樂創作,以音樂的方式參與劇場,以音樂構成劇場畫面,「有許多朋友覺得我的音樂很有畫面感,雖然我無法真正看見他們眼中所見,但這也觸發了我對戲劇和音樂連結的想像。」長時間以音樂創作者的角色參與劇場,王榆鈞期望自己的音樂中也能有「戲」,進而讓戲中也有「音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創作沒有SOP 理解磨合才是挑戰
李育昇從手繪角色圖開始,一筆一劃把腦中對角色的想像具體落實在紙上,呈現給導演和其他設計,藉由設計會議統一舞台、燈光、服裝三個設計部門的基礎風格,「當然啦,計畫趕不上變化,有時候舞台改個面向、單面台變成三面台我就得要大改。」他認為,劇場最重要的是「人」,做事不難,能夠互相理解並且磨合,才是挑戰也是樂趣。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每一次的機關冒險 都是世界首演
楊金源說:「TD(舞台技術指導)的宿命就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演出,都像經歷一次發明與創作的過程。」承接導演的奇想,舞台技術設計要想辦法讓它能夠在舞台上實現,而可怕的是,它不會給你多少時間,不可能有像產品開發那樣有反覆試驗與修正的機會。他表示:「我們這一行,風險很高,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儘管前面測試很多次了,可是,每個機關一出來,都是世界首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為機械裝置注入靈魂
動力藝術,簡單地說就是會運動的造型藝術。科技藝術家王仲堃從小喜歡拆解器具,研究聲音,將之拼貼後再重製成另一種可能。他的工作室如同科學家或發明家的實驗室,擺滿五金工具、機械元件,他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王仲堃藉由摸索、嘗試尖端技術和工具的應用方式,尋找未來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題材。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難題永遠都在,重要的是改變心境
在「影像設計」這塊對於大多數台灣劇場人來說尚屬陌生的領域中,儘管前輩無法提供什麼技術上的幫助,卻願意給予時間讓王奕盛慢慢嘗試,有時他們看似無關的意見,也帶來不少解決問題的靈感。一手攤開過去曾參與的影像設計,從傳統戲曲到大型晚會,不同的演出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切入點,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人」本身。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口袋「我的最愛」 邀來與大家共賞
藝術經紀人沒有老師,全靠自己摸索,如果沒有像投資人一樣的眼光,肯定輸得悽慘,所以「挑對象」也必須要快狠準。但究竟要以什麼標準來評定?說白了,就是「喜歡」或「不喜歡」兩回事,只不過,為什麼?這就非常難了。徐鵬博說:「哪些是好的?誰不是我的菜?我心裡都有底。我就是找我很喜歡的。」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傳達製作概念 留下舞台風景
一張概念獨特的演出DM,吸引觀眾走進劇場;豐富多樣的演出劇照,讓人回味再三這都要歸功於劇照師的藝術創意與紀實工作。與表演藝術團隊合作密切的陳長志表示,在拍攝宣傳劇照時,他是「提供想法,幫助製作宣傳」,會在顧及演出本身創作概念的前提下,丟出不同的拍攝主題;而在演出現場的劇照拍攝上,他特別在意三個層次:職業倫理、滿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以及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