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秋天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文本與舞 若即若離的愛戀
隨著節奏用肢體的擺動來臨摹生活的點點滴滴,本就是人類的天性,而其後被用來求偶、娛樂、或甚而成為祭祀敬天的儀式,成為了舞蹈的起源。如同繪畫、音樂等藝術一樣,其敘事性的傳統向來是舞蹈中重要的一脈。但曾幾何時,當文字發明與運用逐漸在人類的生活中,占上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逐漸地成為敘事的主流後,舞蹈雖然因此先行掙脫敘事的脈絡,邁向不同的表現方式,但也從此讓文字與舞蹈,開展了這場橫跨越了好幾個世紀,若即若離的愛戀。 常聽人說用文字描寫舞蹈,總覺難能傳神精妙;但用舞蹈詮釋文本,如何能在須心領神會的足指樂音點滴間,掌握觀眾的全然通曉,那又是另一番功夫得做足。而無論是文學或是舞蹈發展至今,傳統的敘事早已不再是唯一的主流,無論是在精神上、形式上、結構上、表現上都各自有著不同的繽紛光景,但是兩者又如何互相汲取養分,為彼此增添丰采,激盪出飛昂的靈光?編舞家又要如何以文為本,呼喚原作,尋找到那「獨一無二的點」,讓剎那化為永恆? 本月份趁著「兩廳院舞蹈秋天」眾多精采演出上演前夕,恰巧讓編輯部覓得尋找答案的好機會,且讓我們從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到雲門舞集的《烟》,從白居易的「雪月花時最憶君」到《迴》,以及受貝克特作品的影響而問世的May B,與以文本與編舞寫作齊發並行的李希特和安努克.范.黛可的《歸屬習題》,看看幾位中外不同的當代編舞家,如何用不同形式的文本為出發,讓文學與舞蹈,交融渲染出一幀幀翻騰的想像。
-
焦點專題 Focus
《烟》 那隨舞揚起的今世煙塵
前世的作為,成為今世的煙塵。雲門從前期援引民間文學入舞,藉用情節、重塑舞台角色,中期融匯古典與當代,著重文本普世意涵的思索。到近作《烟》,表面上褪去情節與故事,卻更像是勾連起普魯斯特感覺追懷的那塊糕點;文學在此,漫起了往事微塵,覆蓋其中,有恆河的流水,有橫跨歐陸的雪融和春逝。
-
焦點專題 Focus
May B 孤寂靈魂的地質學
瑪姬.瑪漢從《終局》、《莫洛伊》、《等待果陀》等一連串的閱讀開始認識貝克特,震驚於他的寫作即使無明顯、特殊的情節和結構,且筆下人物多是以喃喃自語或無用的對話去面對無可奈何、虛無的日常,然而這些文字勾勒的生命情境、舞台指示裡明確的身體動作及台詞的音樂性,竟能精準表現流動的劇場空間感,和舞蹈身體的新想像。捨棄芭蕾舞、質疑傳統舞蹈,瑪漢轉向探究肢體的原始衝動和敘事能量,而May B便是她進入舞蹈劇場的前衛實驗,因貝克特作品的驅動或啟示而生的獨特舞作。
-
焦點專題 Focus
《歸屬習題》 全球化的精神抽搐
當代處境裡人與體制結構的關係,向來是德國當紅編導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所關心、深挖的創作主題。他與荷蘭編舞家安努克.范.黛可發展出文本與編舞寫作齊發並行的工作方法,結合言說與肢體兩種舞台語彙,意圖精 準表現公眾與私密、控制與失控的交錯關係。《歸屬習題》是他倆的第五度合作,探討全球化跨國界的移工現象與社群媒體時代個體的身分認同,演出中,文字與身 體互相撞擊翻滾出連串的抽搐、痙攣與顛倒,呈現全球化底下的精神焦慮與時代面貌。
-
焦點專題 Focus
《迴》 一句詩舞出一場孤獨禪境
《迴》雖從白居易的詩出發,但楊銘隆強調,主要取詩句所予人的意境,於是乎,「孤獨感」成為整個製作團隊希望營造出的舞台意象,「但不是淒涼,而是每個人終其一生,最後都只有自己。」楊銘隆補充。而所有的回憶、記憶,便會在梁小衛所飾演的女子步行向遠方時,慢慢展開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一切的「變」 指向同一個未知的未來
這次的《雙黃線》,是黃翊少年老成的一番「回顧」。這個意外的拼貼前半段,卻為我們揭露了些解讀他近期轉變的光。形貌上簡約、典雅的陳設,簡單的道具物件,與胡鑑在桌上進行的種種不帶感情的動作,看似古典力學的分解圖,呼應著現在他熱中探討的「科技」,卻帶著十九世紀H. G. Wells小說《時光機器》那般的古拙樸實!
-
即將上場 Preview 義大利艾德現代芭蕾舞團首度訪台
比戈哲提舞作 溫和又提神的義式拿鐵
義大利艾德現代芭蕾舞團演出風格橫跨古典、現代,十一月將帶來前任藝術總監、現駐團編舞家比戈哲提的兩支舞作。比戈哲提擅以古典樂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就像午後的義式拿鐵,牛奶中和了咖啡的苦澀,提神,溫和,不過分挑釁。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仍舊跨界 各自獨白
《身體輿圖》 鑽探「死亡」臨界狀態
在新作《身體輿圖》中,編舞家蘇文琪一改以往「論文寫作式」的創作思維,不談外在環境給人的刺激和變異,而是鑽進肉身,尋找隱藏在感性情緒底下的,生命的核心。邀請王福瑞、吳季璁與周曼農一起創作聲音、舞台視覺、文字、動作,四元素如四道獨白,在劇場匯流為一支關於生和死、平衡和失衡、控制和失控的私密展演。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古典光影中的動態雕塑
跨領域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因深深對伽里尼的雕塑作品著迷,加上他一直期待合作的法國著名女舞者茱莉.吉柏終於排出空檔,他決定以《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為名,讓吉柏在量身打造的裝置空間中獨舞。靈感來自當年伽里尼呈現《楓丹白露的寧芙女神》的故事,赫佐讓吉柏,以緩慢的速度,系列性的肢體動作,從不同角度呈現自己,如同一座動態的雕塑。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在台灣,當一位愛舞人是幸福的
「在台灣,當一位喜愛舞蹈的觀眾是幸福的!」當編輯部完成本期的特別企畫【金黃時節.舞正奔放】的時候,我們都不禁發出如此的讚嘆。讓我們概述每年在台灣發生的舞蹈活動:從年初的春寒料峭、又忽地金風送暖的多變中,以雲門舞集2的「春鬥」為始,台灣豐富的舞蹈饗宴於焉展開。其後尚有兩廳院主辦的「新點子舞展」,為觀眾帶來不同的創意;接著我們還可以在新舞臺打造的「新舞風」中,迎接夏天!然後,還有這期介紹的重頭戲「舞蹈秋天」,把屬於舞蹈的台灣,推向了歡樂的頂峰。當然,這其中還不包括「台灣國際藝術節」、「台北藝術節」、「關渡藝術節」等活動中所穿插的大大小小的舞蹈節目,及台灣各舞團每年固定發表的新作等。 此外,在台灣觀舞,不但有量,更是有質!細數世界名團從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保羅.泰勒、碧娜.鮑許、大野一雄、荷蘭舞蹈劇場、基洛夫芭蕾到年輕一輩的莎夏.瓦茲、阿喀郎.汗等,都曾站上台灣的舞台,而從台灣邁向國際舞台的雲門舞集和許芳宜,更是仍堅持留在這塊土地上,持續為這塊土地創作。您說在台灣若不樂當一位愛舞人,豈不是太可惜了? 本月份開始的「舞蹈秋天」,將由以色列巴希瓦舞團精華作品集結的《十載精采》揭開序幕;接著有台灣初創的Meimage舞團與新生代的驫舞劇場,為觀眾帶來極具省思的作品《Woo!芭比》與《我》兩支新作。而企圖將影像科技的結合,讓「舞蹈科技化」、也將「科技舞蹈化」的澳洲塊動視覺舞蹈劇場,利用抽象、冷調與純粹的肢體動作所架構出的《致命引擎》,也絕對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擔綱最後壓軸的「雲門舞集」,更是不遑多讓地一口氣推出了兩支舞碼,一為經典作《流浪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