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鄧樹榮

相關文章 11 篇
  • 鄧樹榮對著手機錄下自我對話,認為這是一段「溫故知新的時光旅程」。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長的事吧! 持續練功的努力家們

    鄧樹榮 拿起手機自我對話 探尋「線上」與「現下」

    這段期間,鄧樹榮每天練瑜珈和太極,也自己做飯,居家作息規律,身體變得比以前更好;他重拾畫筆,也閱讀。疫情引發的集體恐慌似乎對鄧樹榮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多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於是,他拿起手機,錄下自我對話,然後上傳至工作室的粉絲專頁。鄧樹榮形容這是「溫故知新的時光旅程」,思索過去創作,思索線上演出,思索創作之於現下香港的意義

    文字|兆欣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 《馬克白的悲劇》發展出「性別錯置」的詮釋角度,是此次演出的最大特點。
    戲劇 鄧樹榮形體劇場《馬克白的悲劇》

    和當代社會對話 反映香港處境

    被譽為「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的鄧樹榮,以「形體劇場」的初始表演語彙自成一家。此次帶來台灣的《馬克白的悲劇》,是對莎劇的二度創作,從中和當代社會對話,並挖掘人性不同的面向。在每次演出中帶來不同嘗試的他,此次將會有何新意,值得期待。

    文字|兆欣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梵谷(左)穿上紅色長裙扮演馬克白夫人,黎玉清(右)穿上黑色西裝、馬甲和領帶扮演馬克白,兩人角色對換了,無論聲線、身段和神態都陰陽糅合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美學形構與政治閱讀

    鄧樹榮的《馬克白》改編以廣東話演出,設定為一對現代夫妻午夜夢迴,來到遠古的中國,遇上莎劇的人物,開展同樣的情節歷程。在暴君馬克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從古到今、放眼海內外的政治風雲,舞台上的馬克白再現了當代極權者的面貌,而當演員不斷說著「祖國」的稱謂時,遠古中國的時空便即時落入中共的歷史版圖,作為香港的觀眾,在政治的聯想中,不可能無所震盪!

    文字|洛楓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今年,他們想看的是……

    又到了每年「頭殼抱咧燒」的時刻了,本刊依循往例,整理了今年三月至十二月的重頭戲,挑戰戲迷樂迷舞迷的「抉擇困難症候群」,也逼戲迷樂迷舞迷捫心自問:「如果電影與劇場同時落水,你會救誰?」喔不是啦,你會為誰掏錢?當然,也循例找來十位心有定見的達人名家,看看他們燒腦後的選擇清單為何,讓讀者看看,他們是否與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

    文字|鄧樹榮、鄭皓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個人生命的共振 無休止的提問

    城市當代舞蹈團「2017舞季」的首檔製作《後感性.實相》,於三月底演出,由來自中國的編舞家桑吉加與香港編導鄧樹榮合作編創。桑吉加並置了中國藝術家在一九九七年前後發展出來的「後感性」美學思潮,和傳統佛家思想「實相」,舞作中鋪陳巨量卻晦澀難辨的言語,生/死、虛/實、凡俗/命運等蒙太奇的拼貼,讓舞者們如同輪迴一世,又一世,依然痛苦、絕望。舞作最後,長梯指向的天堂之路無望,眾生依然在生命中匍匐,並持續提問。

    文字|張慧慧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一開場出現傳統家族合照構圖,眾人手指緩緩移動,僅以眼神與指尖即輻射出慾望的方向。
    企畫特輯 Special

    以無言舞動崩毀的世界

    由香港導演鄧樹榮與編舞家邢亮、梅卓燕於二○一二年共同創作的舞劇《舞.雷雨》,取材自中國劇作家曹禺成名作,不著一詞,完全以肢體敷演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與情節,讓錯亂時代的崩毀世界,驚心再現。《舞.雷雨》將在十月份「香港週2014」活動隆重登場,讓台灣觀眾有機會透過舞蹈肢體,再次認識這個劇場經典。《舞.雷雨》同時為「2014關渡藝術節」的參與節目。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 鄧樹榮以喜劇作品《打轉教室》打進了中國觀眾的視線。
    香港

    面對中國觀眾 香港劇場人獲「深港生活大獎」

    中港藝文交流日趨頻繁,香港的表演團體也愈來愈有機會到中國演出,呈現香港多元化的藝術面貌,也漸漸發揮文化滲透力量。最近由「南方報系」旗下《南方都市報》主辦的「2012深港生活大獎」舉行頒獎典禮,香港劇場人詹瑞文與鄧樹榮即分別以喜劇《桃色辦公室》與《打轉教室》獲得「年度藝文人物獎」。

    文字|陳國慧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 鄧樹榮的創作活力相當豐沛。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劇場導演

    鄧樹榮 尋索人在劇場之存在狀態

    香港重量級劇場導演鄧樹榮,作品以形體劇場與簡約美學為特色,將於十月份首度帶著作品《泰特斯2.0》訪台演出。他在香港劇場盛行的高利埃表演訓練之外,另闢了一條演員訓練的蹊徑,融會貫通梅耶荷德和葛羅托斯基的表演理論與實踐,以及瑜珈及太極的身體修行觀。趁此機會,本刊專訪鄧樹榮導演,一談即將訪台的《泰特斯2.0》。

    文字|于善祿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申請結果公布記者會上,主禮嘉賓與成功申請2011年「藝能發展資助計畫」的團體合照。
    香港

    民政署「藝能發展資助計畫」 首批十八團獲撥款

    香港民政事務署去年中推出了「藝能發展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二月初時公布首批入選計畫名單,有十八個團隊共獲得三千九百萬港幣資助。

    文字|陳國慧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 音樂家伯恩斯坦的一生和音樂,被紐邁亞巧妙地切割在舞蹈之中。
    香港

    薈萃香江 一九九九香港藝術節

    儘管因爲上海崑劇團《牡丹亭》不能上演而忙亂了好一陣子,節目設計改以本地觀衆爲主,但是節目性質依然不乏「國際性」,香港藝術節這一年的演出節目名單,仍然十分吸引各地觀衆前來。

    文字|朱瓊愛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 三月份創刊的《劇作家》雜誌,為編劇及相關產業的創意人們,開創一個新的發聲空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香港導演鄧樹榮來台主持「形與物『偶』發演員工作坊」 無獨有偶工作室將於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邀情香港知名劇場導演鄧樹榮,來台主持「形與物--『偶』發演員工作坊」,讓劇場工作者以身體出發,透過肢體 與物件的連結,從中更認識自我形體;「無獨有偶」表示,在偶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劇場表現媒材,且任何物品皆可能成偶的概念風潮下,實驗偶的可能性將成為現代 劇場創作的趨勢;演員更可從賦予物體生命的過程中,感受存在的喜悅。工作坊講師鄧樹榮是香港少數能貫通理論與實踐的藝術家,以探討劇場性與敘事性見稱,並 擅長以戲偶本身的假定性作為隱喻,營造真實與幻覺間的「超然的真實」;作品多次獲香港及國際獎項。二○○三年亦獲香港舞台劇最佳男主角獎。報名請 洽:02-25230812。(廖俊逞) 國台交指揮甄選 五場音樂會關鍵勝負 國 立台灣交響樂團甄選新任指揮,即日起至六月三日在國台交演奏廳展開第二階段演奏會甄選的程序。這次大規模的常任指揮遴選,報名來自美國、匈牙利、日本、加 拿大等國加上台灣,共計十八位指揮家報名參加,經過初選後,挑選五位候選人進入第二階段的演奏會評選,包括本國籍張佳韻、匈牙利籍湯瑪斯蓋爾、加拿大籍的 謝建得、本國籍的邱君強和李秀文。國台交表示,每位候選人將與樂團排練六次後,即舉行正式音樂會,由評審評分及團員投票匯整入圍名單後,再報由文建會圈選 核定;遴選過程公開透明,演奏會依正常的演出舉行並對外公開售票,場地在國台交霧峰演奏廳,請洽:04-23391141。(廖俊逞) 《劇作家》雜誌創刊 為國內編劇尋找舞台 劇本是一切的根基,有好的劇本,作品就有了靈魂,無論是電影、電視、舞台劇、動畫、漫畫、遊戲,甚至廣告,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地基,才能有穩健的產業建築。 三月份創刊的《劇作家》雜誌,為編劇及相關產業的創意人們,開創一個新的發聲空間。創刊號內容探討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戲劇(曲)

    原創親子音樂劇《阿甯咕又闖禍了YA~》 透過父子互動看見家庭包容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