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申請結果公布記者會上,主禮嘉賓與成功申請2011年「藝能發展資助計畫」的團體合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提供)
香港

民政署「藝能發展資助計畫」 首批十八團獲撥款

香港民政事務署去年中推出了「藝能發展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二月初時公布首批入選計畫名單,有十八個團隊共獲得三千九百萬港幣資助。

香港民政事務署去年中推出了「藝能發展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二月初時公布首批入選計畫名單,有十八個團隊共獲得三千九百萬港幣資助。

香港民政事務署在去年中推出「藝能發展資助計畫」,舉行了多場簡介會,業界反應熱烈;第一個階段撥款港幣三千萬元(約合台幣一億一千四百多萬元),並預計每年皆撥出相等款項,資金來自政府於二○一○年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的卅億元種子基金。

民政署表示計畫目的「在補足現有文化藝術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

門檻不低  資深團隊易入選

計畫分「躍進資助」及「項目計畫資助」兩類,前者以配對形式為藝術團體提供資助,團隊先要預計可透過非政府層面,獲得最少一百萬元港幣的贊助或收入,而獲資助者則會得到發展基金配對一倍的資助額,資助期最長可達兩年;至於後者則資助團隊進行約為一百萬至兩百萬港幣規模的項目。

「藝能發展資助」要針對培育的是中、小型團隊或個別藝術組織的發展,而這些團隊的主要資助來源是藝術發展局,但資源不足讓不少團隊上不了藝發局的車;相對來說,「藝能」的資助格局是比藝發局大(目前團隊透過藝發局獲得的最高資助,如年度行政資助,金額約一百萬港幣)。

民政署亦在簡介會中坦言,「藝能」的視野不在小規模的項目;而「躍進資助」的資助方式則更具挑戰性。已獲藝發局資助的團隊如獲「躍進資助」支持,只能二選一;這一點令很多獲藝發局「一/兩年資助」的團隊卻步,擔心下了藝發局這輛「平穩」的車,卻未必能永續獲得「躍進資助」。

誠然,有多少團隊能先為自己找到一百萬元贊助或收入進行配對是最大問題;加上「項目計畫資助」的規模,令「藝能」在推出後,業界已估算首階段獲資助的,多會是已累積有相當經驗的資深劇團或藝術工作者。此計畫共收到九十八份申請,經過多月的審批後,才剛於二月初公布結果,亦一如業界所料。

表演之外  獲補助團隊發展延伸計畫

第一個階段的十八個團隊共獲撥款三千九百萬元,比原先的定額為多。獲「躍進資助」資助者當中,只有「PART/SITE藝術空間」目前為藝發局資助團體,而去年剛卸任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的鄧樹榮,以自己的工作室名義申請資助成功,將進行一連串的戲劇研究及創作計畫。即便學院工作繁重,鄧樹榮近年仍創作不斷且每向藝術高峰邁進,來年更多受海外單位邀約;退下教席的他致力集中創作的姿態明確,將會為香港和海外觀眾帶來驚喜。

至於深受年輕觀眾歡迎的「風車草劇團」,則推出針對觀眾拓展和教育的「平原計畫」,進一步鞏固新一代的觀眾群。劇團獨立運作多年,憑藉演員的自家本色穩定票房,也吸引了娛樂製作公司投資;資助將為該團號召年輕觀眾的腳步注入更強的力量,劇團的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不用「二選一」的「項目計畫資助」,則吸引了不少藝發局資助團隊申請,在自己原來的發展框架中尋求更多資源。如「非常林奕華」的「創新香港.培訓人才」計畫、「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新文本運動2012-2014」及「聲音掏腰包」的採集聲音以建立「網上聲館」計畫,都拿到了該項資助。

「藝能」的第二階段將於本年下旬接受申請,有文學團體早抗議「藝能」忽視文學發展,且看民政署會否在下階段擴大資助範圍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