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馬克白

相關文章 17 篇
  • 九天民俗技藝團首度挑戰莎劇融合自身的陣頭表演與文化。
    戲劇 結合莎劇文本與陣頭表演

    《夜鼓天聲 Sleep No More》讓鼓聲成為慾望的預言

    九天民俗技藝團首度改編莎士比亞劇本,將悲劇《馬克白》融合自身的陣頭表演與文化,並與阮劇團駐團導演莊雄偉合作,讓《夜鼓天聲 Sleep No More》既是場藝術形式的跨界實驗,也對應表演與文本的個別文化象徵,回應每個歷史現場裡的慾望展示與毀滅命運,成為現下與未來的預言、或是告誡/白。 濃縮莎劇,找尋文化轉譯的方法 多數人可能是從電影《陣頭》(2012)認識九天民俗技藝團(以下簡稱九天),首度與九天合作的導演莊雄偉其實也是從《陣頭》開始認識他們。若以此為起點,或許標示著九天從自身陣頭與擊鼓表演出發到跨界實驗,已超過10年光景,並開創出一套說故事的方式,而「莎劇」又將是九天跨出下一步的企圖。 莎劇專家的編劇Howard Blanning將《馬克白》相對枝微末節處刪掉,在1小時左右的演出時間中,提煉出故事主軸。「這是個完整且非常濃縮的《馬克白》。」莊雄偉說。此外,也將部分元素進行轉化,像是西方對「烏鴉」會連結到「吃食屍體」,但東方文化中則相對薄弱,因此就改為「鳥」,不做明確指涉;或是,將「禱告」改為「拜拜」,而拜拜的神祇則為「九天玄女」,都是為了找尋《夜鼓天聲 Sleep No More》於東西文化之間的轉譯位置。 另外,莊雄偉也提到劇名《夜鼓天聲 Sleep No More》,其實是個「台語+英文」的劇名,並非彼此的翻譯。「Sleep No More」取自《馬克白》中弒君過後的無法入眠,而前頭的「夜鼓天聲」代表著鼓與預言間的關係,其實也是主角因慾望膨脹後的對天祈求,不管是無法滿足的有所求、還是期待原諒的可能,隨鼓聲直達天聽。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2/10/19
  • 看戲不忘電影

    讓電影不朽的《馬克白》

    完全是莎士比亞的劇情,卻轉化成現代的社會事件,米其林三星謀殺案,完美無縫接軌,亙古不變的人性,趁著足球迷在街上喧嘩之際完美地殺人並嫁禍他人後,內在的不安、以及接下來的預言,都牽動著觀眾的好奇心,「森林會移動」看你怎麼改啊?

    文字|貧窮男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3/21
  • 莎士比亞(1610)
    焦點專題 Focus 當樂聖遇上莎士比亞

    穿越時空的共鳴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在德語地區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及莎士比亞熱,身在這樣的熱潮中,貝多芬也被莎劇描述的豐富世界與人性情感所吸引,除了自身擁有多版本的莎劇全集德文譯本,還數次想送莎翁全集給心儀對象,可見他也是鐵粉之一。而他也常以莎劇場景或角色編織入樂,《科里奧蘭》、《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馬克白》、《暴風雨》等,都能在其經典中覓得蹤跡

    文字|葉綠娜、吳毓庭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梵谷(左)穿上紅色長裙扮演馬克白夫人,黎玉清(右)穿上黑色西裝、馬甲和領帶扮演馬克白,兩人角色對換了,無論聲線、身段和神態都陰陽糅合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美學形構與政治閱讀

    鄧樹榮的《馬克白》改編以廣東話演出,設定為一對現代夫妻午夜夢迴,來到遠古的中國,遇上莎劇的人物,開展同樣的情節歷程。在暴君馬克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從古到今、放眼海內外的政治風雲,舞台上的馬克白再現了當代極權者的面貌,而當演員不斷說著「祖國」的稱謂時,遠古中國的時空便即時落入中共的歷史版圖,作為香港的觀眾,在政治的聯想中,不可能無所震盪!

    文字|洛楓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曾道雄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的「歌劇教父」

    曾道雄 歌劇 是他肩上的信仰

    聲樂家、歌劇導演、劇作家、作曲家都是曾道雄的頭銜,他是國家文藝獎得主,也是台灣歌劇藝術發展的幕後推手。數十年來,他致力於音樂教育與培育工作,以紮實的中西文化底蘊為這塊土地耕耘,至今在國內外首演的歌劇已逾四十齣。雖然年近耄耋,他的創作力卻愈來愈旺,去年執導《月亮》與《浮士德》,一開年又要推出《馬克白》,為推展歌劇,他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正如他所說的:「歌劇對我來講近乎宗教!」

    文字|李秋玫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阮劇團《馬克白》登上「錫比烏國際戲劇節」官方專刊《掌聲》aplauze封面,圖為飾演馬克白夫人的余品潔。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阮劇團《馬克白》 受邀至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演出

    羅馬尼亞的戲劇盛會「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於六月九日至十八日於古城錫比烏舉行,邀請了來自七十二個國家的藝術家前來參與,台灣則有嘉義阮劇團帶來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的《馬克白》,於盛會中演出。《馬克白》全劇以台語搬演,活力十足的歌舞,展現不同於歐陸的莎劇美學,雖然演出場地離市區有距離,但還是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欣賞。

    文字|陳思宏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透過廿六位演員的青春與活力,流山兒祥想創造一齣能量滿滿、非常有速度感,有年輕人感受的《馬克白》。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青春活力能量滿滿 打造台語版《馬克白》

    這次與阮劇團合作的《馬克白》,是日本導演流山兒祥第三次執導該劇,也是他首度在台全程執導完整作品。他與強調常民、草根美學風格的阮劇團合作,流山兒祥說,這次台語版的《馬克白》提供的是平民角度,透過大眾化、跟常民接軌,每一個演員都將表現出最精采的一面。

    文字|廖俊逞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逐電100W・ロード100Mile》以精簡的人力與道具,把莎士比亞的《馬克白》做了豐富性的延伸與詮釋。
    新銳藝評 Review

    彼岸花

    子供鉅人劇團選擇以死者的視角作為開場,在看似無關的人、事、物、語中,勾勒中佛教業力的輪迴與執著。由是演員們重複性的出現「何時還能再見面?」、「在那片荒野。」、「在那個連話語都被剝奪、吹著海風的地方。」等台詞,這也表現出無論存亡,其實我們都對這人世間存有極深的執念,而那片荒野,也就如同「彼岸」,是個只能遙想卻達到不了的地方。

    文字|彭待傳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陽光劇團演出50周年團慶大戲《馬克白》,劇院內部換上莎翁畫像。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劇團與陽光劇團演出 見證世界戲劇交流史

    布萊希特與「柏林劇團」於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氣媽媽》的六十年後,重回舊地再演此一經典;今年歡慶創團五十周年的陽光劇團,在莫努虛金帶領下演出《馬克白》。上述兩位劇場大師與兩大劇團在發展歷程中,都接受過東方戲劇藝術的啟發,也回過頭去影響東方戲劇的變革。這個秋季的巴黎劇場,見證了世界戲劇文化之間的對話歷程。

    文字|羅仕龍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擅長寫實表演的姚坤君(左)、和近來迅速竄紅的新生代演員蔡柏璋(右)也參與《馬克白》演出。
    戲劇 呂柏伸捨形式返寫實,搬演就是一種詮釋

    《馬克白》 演繹男人與女人的角力

    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二度執導《馬克白》,捨棄第一版充滿東方元素、形式化表演的風格,決定回歸寫實風格,因為「莎劇被留存到當代,即意味其共鳴度是高的,無須在地化,且搬演本身就是一種詮釋」。全劇由五名演員來演繹所有角色,將主軸放在男人與女人的角力中。

    文字|廖俊逞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 今年的柏林充滿「威爾第熱」,此地三間歌劇院都推出相關演出,其中國家歌劇院聚焦於兩齣由威爾第譜曲入樂的莎翁悲劇《馬克白》與《奧泰羅》。
    柏林

    群魔亂舞,威爾第在柏林

    在著名的夢遊場景裡,舞台中央微凸的小丘上開啓一方小洞,馬克白夫人掀開孔蓋露出上半身,以種種抽象的姿勢詮釋夢囈的唱詞,令人覺得她好似從頭殼頂端蹦出的一道邪念,蠕蠕而動;當音樂進入最急板,「開了鍋的樂池」中升起裊裊青煙,白髮蒼蒼的指揮舞動手勢,竟也似乎染上了一股妖氣。

    文字|蔡振家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輯(二)

    這真的是「莎士比亞」?!

    劇場導演鴻鴻應國家劇院之邀,繼二○○○年的「台灣文學劇場」之後,再次擔任策展人,邀集國內小劇場的代表性劇團針對單一命題,展開對話與競技。且看這五個劇團如何運用各種風貌迥異的演出形式,演繹莎士比亞的名作,並與本刊編輯的原著導讀相較,來體會莎劇的豐富與多變。

    文字|傅裕惠
    第125期 / 2003年05月號
  • 《馬克白》
    藝@電影

    莎士比亞變裝秀

    要說全世界創作者最愛拿來開刀玩創意的題材,莎翁劇本應該可以拿第一名吧!九月上檔電影中的《馬克白》,雖然名字端正不變,可是讓馬克白當上大廚師,三女巫變成廚房清潔工,莎翁變得可現代啦!聽說還有系列莎翁現代版電影要演,這檔莎翁變裝秀真是令人期待!

    文字|田國平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 慕提跟史卡拉愛樂管弦樂團所帶來的曲目和演奏水準都誠意十足。
    音樂

    誠意十足的名門樂團

    第二天上半場的德弗札克第五號交響曲,印象中應是台灣首演。德弗札克在木管鼓號曲所形成的背景之上,疊印正常交響曲的運行,設計十分巧妙,結尾樂段尤其精采絕倫。慕提在歌唱情韻烘托之下,演出強烈的戲劇起伏和波西米亞原野的芬芳,引發聽眾驚艷連連,三度被請回舞台接受歡呼。

    文字|陳國修
    第142期 / 2004年10月號
  • 女演員Anastasia Hille扮演歇斯底里又情緒起伏的馬克白夫人。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

    唐納倫的《馬克白》 極簡中翻演滔天權欲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於三月中至四月上旬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的《馬克白》,由該團兩位聯合藝術總監迪克蘭.唐納倫執導、尼克.奧門羅負責舞台設計,以極簡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雖然有劇評人認為全劇的極簡風格降低了該劇的戲劇效果,但也讚許男女主角一內斂一外放的詮釋,十分符合佛洛依德認為馬克白與馬克白夫人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貫穿兩者的是同一個意識的剖析。

    文字|劉郁青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 新王登基酒宴中,舞者(林秀偉飾)獻舞,以三幅面具代表新王、新后與山鬼,喩示功名富貴枯骨空悲。
    台前幕後

    《慾望城國》十年

    今年是當代傳奇劇場創團十周年。十年前「當代」第一齣作品,改編自莎士比亞《馬克白》的非傳統京劇《慾望城國》,將再度──第三十五場搬演。身兼導演、藝術總監及主演的吳興國回首這出發的第一步,「每一部分都是第一次」,也是回味無窮、永遠可資反芻的酵素。

    文字|胡惠禎
    第48期 / 1996年11月號
  • 《中國夢》體現黃佐臨孜孜以求的寫意戲劇觀。
    里程碑

    舞台大寫意 黃佐臨和他的寫意戲劇觀

    大陸劇界有「北焦南黃」之譽的兩大巨人,北京人藝的焦菊隱先生早已作古,上海人藝的黃佐臨先生則於一九九四年六月以八八高齡逝世。劇壇二巨的故逝,是否意謂著一個戲劇時代的結束?以佐臨先生而言,長期以來他鍥而不捨地在舞台上反復實驗及敷演寫意戲劇觀的內涵,仍待有志者繼續完成。

    文字|林克歡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難道只能苦守寒窯?

    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 戲劇(曲)

    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1月13、14日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觀賞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

    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