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電影不朽的《馬克白》
完全是莎士比亞的劇情,卻轉化成現代的社會事件,米其林三星謀殺案,完美無縫接軌,亙古不變的人性,趁著足球迷在街上喧嘩之際完美地殺人並嫁禍他人後,內在的不安、以及接下來的預言,都牽動著觀眾的好奇心,「森林會移動」看你怎麼改啊?
完全是莎士比亞的劇情,卻轉化成現代的社會事件,米其林三星謀殺案,完美無縫接軌,亙古不變的人性,趁著足球迷在街上喧嘩之際完美地殺人並嫁禍他人後,內在的不安、以及接下來的預言,都牽動著觀眾的好奇心,「森林會移動」看你怎麼改啊?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在德語地區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及莎士比亞熱,身在這樣的熱潮中,貝多芬也被莎劇描述的豐富世界與人性情感所吸引,除了自身擁有多版本的莎劇全集德文譯本,還數次想送莎翁全集給心儀對象,可見他也是鐵粉之一。而他也常以莎劇場景或角色編織入樂,《科里奧蘭》、《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馬克白》、《暴風雨》等,都能在其經典中覓得蹤跡
鄧樹榮的《馬克白》改編以廣東話演出,設定為一對現代夫妻午夜夢迴,來到遠古的中國,遇上莎劇的人物,開展同樣的情節歷程。在暴君馬克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從古到今、放眼海內外的政治風雲,舞台上的馬克白再現了當代極權者的面貌,而當演員不斷說著「祖國」的稱謂時,遠古中國的時空便即時落入中共的歷史版圖,作為香港的觀眾,在政治的聯想中,不可能無所震盪!
聲樂家、歌劇導演、劇作家、作曲家都是曾道雄的頭銜,他是國家文藝獎得主,也是台灣歌劇藝術發展的幕後推手。數十年來,他致力於音樂教育與培育工作,以紮實的中西文化底蘊為這塊土地耕耘,至今在國內外首演的歌劇已逾四十齣。雖然年近耄耋,他的創作力卻愈來愈旺,去年執導《月亮》與《浮士德》,一開年又要推出《馬克白》,為推展歌劇,他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正如他所說的:「歌劇對我來講近乎宗教!」
羅馬尼亞的戲劇盛會「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於六月九日至十八日於古城錫比烏舉行,邀請了來自七十二個國家的藝術家前來參與,台灣則有嘉義阮劇團帶來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的《馬克白》,於盛會中演出。《馬克白》全劇以台語搬演,活力十足的歌舞,展現不同於歐陸的莎劇美學,雖然演出場地離市區有距離,但還是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欣賞。
這次與阮劇團合作的《馬克白》,是日本導演流山兒祥第三次執導該劇,也是他首度在台全程執導完整作品。他與強調常民、草根美學風格的阮劇團合作,流山兒祥說,這次台語版的《馬克白》提供的是平民角度,透過大眾化、跟常民接軌,每一個演員都將表現出最精采的一面。
子供鉅人劇團選擇以死者的視角作為開場,在看似無關的人、事、物、語中,勾勒中佛教業力的輪迴與執著。由是演員們重複性的出現「何時還能再見面?」、「在那片荒野。」、「在那個連話語都被剝奪、吹著海風的地方。」等台詞,這也表現出無論存亡,其實我們都對這人世間存有極深的執念,而那片荒野,也就如同「彼岸」,是個只能遙想卻達到不了的地方。
布萊希特與「柏林劇團」於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氣媽媽》的六十年後,重回舊地再演此一經典;今年歡慶創團五十周年的陽光劇團,在莫努虛金帶領下演出《馬克白》。上述兩位劇場大師與兩大劇團在發展歷程中,都接受過東方戲劇藝術的啟發,也回過頭去影響東方戲劇的變革。這個秋季的巴黎劇場,見證了世界戲劇文化之間的對話歷程。
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二度執導《馬克白》,捨棄第一版充滿東方元素、形式化表演的風格,決定回歸寫實風格,因為「莎劇被留存到當代,即意味其共鳴度是高的,無須在地化,且搬演本身就是一種詮釋」。全劇由五名演員來演繹所有角色,將主軸放在男人與女人的角力中。
要說全世界創作者最愛拿來開刀玩創意的題材,莎翁劇本應該可以拿第一名吧!九月上檔電影中的《馬克白》,雖然名字端正不變,可是讓馬克白當上大廚師,三女巫變成廚房清潔工,莎翁變得可現代啦!聽說還有系列莎翁現代版電影要演,這檔莎翁變裝秀真是令人期待!
第二天上半場的德弗札克第五號交響曲,印象中應是台灣首演。德弗札克在木管鼓號曲所形成的背景之上,疊印正常交響曲的運行,設計十分巧妙,結尾樂段尤其精采絕倫。慕提在歌唱情韻烘托之下,演出強烈的戲劇起伏和波西米亞原野的芬芳,引發聽眾驚艷連連,三度被請回舞台接受歡呼。
劇場導演鴻鴻應國家劇院之邀,繼二○○○年的「台灣文學劇場」之後,再次擔任策展人,邀集國內小劇場的代表性劇團針對單一命題,展開對話與競技。且看這五個劇團如何運用各種風貌迥異的演出形式,演繹莎士比亞的名作,並與本刊編輯的原著導讀相較,來體會莎劇的豐富與多變。
在著名的夢遊場景裡,舞台中央微凸的小丘上開啓一方小洞,馬克白夫人掀開孔蓋露出上半身,以種種抽象的姿勢詮釋夢囈的唱詞,令人覺得她好似從頭殼頂端蹦出的一道邪念,蠕蠕而動;當音樂進入最急板,「開了鍋的樂池」中升起裊裊青煙,白髮蒼蒼的指揮舞動手勢,竟也似乎染上了一股妖氣。
英國「與你同行」劇團於三月中至四月上旬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演出的《馬克白》,由該團兩位聯合藝術總監迪克蘭.唐納倫執導、尼克.奧門羅負責舞台設計,以極簡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雖然有劇評人認為全劇的極簡風格降低了該劇的戲劇效果,但也讚許男女主角一內斂一外放的詮釋,十分符合佛洛依德認為馬克白與馬克白夫人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貫穿兩者的是同一個意識的剖析。
今年是當代傳奇劇場創團十周年。十年前「當代」第一齣作品,改編自莎士比亞《馬克白》的非傳統京劇《慾望城國》,將再度──第三十五場搬演。身兼導演、藝術總監及主演的吳興國回首這出發的第一步,「每一部分都是第一次」,也是回味無窮、永遠可資反芻的酵素。
大陸劇界有「北焦南黃」之譽的兩大巨人,北京人藝的焦菊隱先生早已作古,上海人藝的黃佐臨先生則於一九九四年六月以八八高齡逝世。劇壇二巨的故逝,是否意謂著一個戲劇時代的結束?以佐臨先生而言,長期以來他鍥而不捨地在舞台上反復實驗及敷演寫意戲劇觀的內涵,仍待有志者繼續完成。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