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劇團《馬克白》登上「錫比烏國際戲劇節」官方專刊《掌聲》aplauze封面,圖為飾演馬克白夫人的余品潔。(陳思宏 翻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阮劇團《馬克白》 受邀至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演出

羅馬尼亞的戲劇盛會「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於六月九日至十八日於古城錫比烏舉行,邀請了來自七十二個國家的藝術家前來參與,台灣則有嘉義阮劇團帶來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的《馬克白》,於盛會中演出。《馬克白》全劇以台語搬演,活力十足的歌舞,展現不同於歐陸的莎劇美學,雖然演出場地離市區有距離,但還是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欣賞。

羅馬尼亞的戲劇盛會「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於六月九日至十八日於古城錫比烏舉行,邀請了來自七十二個國家的藝術家前來參與,台灣則有嘉義阮劇團帶來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的《馬克白》,於盛會中演出。《馬克白》全劇以台語搬演,活力十足的歌舞,展現不同於歐陸的莎劇美學,雖然演出場地離市區有距離,但還是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欣賞。

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Festivalul Internațional de Teatru de la Sibiu)在今年邁入第廿四屆,連續十天,錫比烏湧入各國劇場人與觀眾,根據官方統計,今年的藝術節規模繼續擴大,來自七十二個國家的三千兩百位藝術家前來參加藝術節,表演與活動總計五百零三場,來自嘉義的阮劇團代表台灣,以台語版的《馬克白》受邀演出。

錫比烏是個安靜的中世紀小城,藝術節期間變身成國際劇場競技地,劇場藝術豐富古城文化,成功讓城市轉型成歐洲文化之都。

以文化轉型的中世紀古城

羅馬尼亞規模最大的戲劇節不在首都大城布加勒斯特,而是位於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n)的小城錫比烏。一九九三年,一群錫比烏國家劇院的演員決定創辦「錫比烏國際戲劇節」,當時經費拮据,戲劇節規模小,卻成功開啟了古城再生的文化契機。一九八九年羅馬尼亞發生流血革命,共產獨裁終於被推翻,羅馬尼亞開始漫長的民主轉型道路。羅馬尼亞民主化的過程並不順遂,經濟久不見好轉,社會氣氛動盪。但錫比烏的劇場人看到了文化藝術的力量,每年持續舉辦「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慢慢找贊助商、向政府文化單位、歐盟申請經費,經濟條件當然比不上西歐許多藝術節品牌,但主辦單位以小博大,逐漸邀到國際團體前來表演。

二○○七年是「錫比烏國際戲劇節」的關鍵年,錫比烏獲歐盟選為「歐洲文化首都」,有了來自歐盟的補助,戲劇節擴大舉辦,遊客湧入,戲劇節成功打響名號,在歐洲眾多藝術節當中建立了獨特品牌形象。錫比烏是充滿中世紀風情的小巧古城,主辦單位把閒置空間改裝成劇場,更新舊有的表演場地,藝術節期間,整個城市到處都是各國劇場人,城市氣氛非常國際化。藝術節招募許多志工,讓當地年輕人接觸劇場藝術,協助各國劇場人演出細節,讓下一代親身參與文化。「錫比烏國際戲劇節」除了力邀國際團隊,同時致力扶植羅馬尼亞當地劇場,給他們首演舞台,強化在地實力。廣場上有許多免費的露天表演,劇場裡有各國表演團隊進駐,羅馬尼亞不是歐盟經濟強國,但文化讓錫比烏成功轉型成文化之都。

台語《馬克白》驚豔觀眾

嘉義阮劇團合作的台語版《馬克白》受邀至今年的「錫比烏國際戲劇節」演出,導演流山兒祥親自前來,台日團隊在錫比烏一起搭建舞台,克服場地、經費限制,在錫比烏「文化工廠」(Fabrica de Cultură)一天演出兩場。這個演出場地是工業廠房改建成而成,離市區有距離,但還是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欣賞台灣來的莎士比亞。阮劇團這次從台灣來的團隊成員超過四十人,把台灣首演版完整搬到錫比烏演出,巡演規模驚人。台上的年輕演員活力充沛,歌舞場面盛大,台語版的《馬克白》的確是歐陸劇場不曾見過的莎劇美學。流山兒祥以流暢的女巫歌隊場面調度,傳達反戰思想,透過馬克白的殺戮與權力追逐,映照沖繩的地域曖昧與掙扎。

台日合作的《馬克白》充滿政治權力指涉,阮劇團一抵達錫比烏,也必須與政治角力,劇團領到的工作證、節目單、海報,都把阮劇團歸為中國團隊。劇團力爭交涉,主辦單位才願意局部更動,標明阮劇團為台灣團隊。羅馬尼亞歷經獨裁惡夢,目前仍力圖擺脫貪腐形象,轉型為自由民主國家,藝術領域卻明顯遵從所謂「一中政策」。阮劇團是在地意識強烈的團隊,《馬克白》的演員全部都是廿、卅歲的年輕演員,台上全場說台語,便是清楚的政治宣言。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