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閻惠昌

相關文章 12 篇
  • 音樂總監閻惠昌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灣國樂團

    讓青春站上舞台 讓「台灣」聲聲入耳

    原本備妥多樣豐富的演出以迎接新家臺灣戲曲中心的落成,奈何工期延宕,臺灣國樂團只好忍痛取消今年下半年的多場演出。但樂團仍繼續著力培植指揮新秀,以「指樂飛揚」一場音樂會讓明日之星上場發揮;並繼續發揚「台灣的聲音」,推出「傾聽 土地的聲音風景」、「Mauliyav在哪裡」音樂會。

    文字|李秋玫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臺灣國樂團「觀易賞樂Ⅱ」

    動盪的社會局勢讓人焦慮,歲末年終該為自己選擇一場能安頓身心的音樂會。 由閻惠昌帶領的臺灣國樂團在這幾年有許多開創性的演出,除了有更多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外,音樂會的形式也更為多元。我在去年觀賞了「觀易賞樂Ⅰ」音樂會,以音樂詮釋易經卦象,透過編曲和演奏具體化了幾個大自然元素,加上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展現了自然萬物的生衰興滅,今年「觀易賞樂Ⅱ」將詮釋另外四個掛象「震、巽、艮、兌」,期待在音樂廳體悟宇宙運行的哲理。 不少音樂會與其他藝術跨領域合作,滿足了觀眾的感官,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失去焦點,是否能維持其音樂主體性,才是判斷這場音樂會成功的關鍵,目前為止NCO音樂會結合的元素都還算單純,讓觀眾能全然專注在樂聲中,而「專注」讓身心得以安頓。

    文字|朱家綺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音樂總監閻惠昌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灣國樂團

    搭建展演平台 讓樂迷聽見台灣「好聲音」

    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自二○一三接任,即強調:「臺灣國樂團是全台灣的,不是某個城市的,所以它的舞台是寬闊的。」於是今年推出「超樂系列」、「臺灣真美系列」、「演奏家系列」、「深耕系列」與「迴音系列」等,其中「演奏家系列」為樂團演奏家搭建個人展演平台、「深耕系列」著力於青年人才的培養、「臺灣真美系列」為深度強化台灣原創曲目的企畫讓台灣的好聲音,可以被更多樂迷聽見!

    文字|楊懿惟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成吉思汗》將蒙古的馬頭琴、呼麥、長調,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團體,全運用到樂曲中。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型交響音樂史詩

    《成吉思汗》 重現英雄的輝煌與寂寥

    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所寫的《成吉思汗》,原是寫給交響樂團演奏的作品,指揮閻惠昌獲知後,便邀請唐建平將之改編成中樂版本。集合大型國樂團編制,加上六十多人合唱團,更運用了馬頭琴、呼麥、長調,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磅礡氣勢中,成吉思汗的馬上英姿再度馳騁,他曾有的寂寥,也在舞台上展現。

    文字|李秋玫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 閻惠昌陪同國外作曲家至台灣各地接觸各種音樂。
    即將上場 Preview 外國音樂家眼中的台灣

    「旅人樂記.台灣」 樂說所見所思

    台灣國樂團客席指揮閻惠昌開啟國外作曲家來台采風計畫,邀請盧森堡、日本,及德國的作曲家到訪台灣,並依所見所聞創作樂曲。簡單的多媒體投影,呈現當時采風的過程;豐富的節目透過不同國際作曲家的觀察視角,用他們的音樂語言來表現台灣的人文民情。

    文字|李秋玫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焦點專題 Focus 總體觀察

    各團指揮到齊 各出奇招澎派開席

    年初,剛跨入二○一三年不久,兩個國樂團就紛紛傳來好消息。首先經過一年多的遴選,在北市文化局的拍板定案下,臺北市立國樂團宣布指揮瞿春泉接任首 任的首席指揮。臺灣女婿瞿春泉不但是中國一級指揮,也是臺灣國樂團前任指揮。就任新職不但代表著新的開始,傳達出的另一個訊息,就是以往在北市國由指揮擔 任的「音樂總監」一職將走入歷史,由「首席指揮」取而代之。

    文字|李秋玫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
    企畫特輯 Special

    喜迎國樂盛世 盡顯海嶽豪情

    入秋之際,由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領軍,臺灣國樂團將呈獻一場「蓬瀛狂想曲」音樂會,演出結合器樂與歌樂,並與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多元台灣風情的曲目如王明星的《廟會》、李哲藝的《馬卡道狂想曲》、盧亮輝的《海上桃花源》等,還有董昭民與李垂誼改編王立平作品的《弦縈紅樓》、莊奴與劉學軒合作的《祝願》,最後以王乙聿的《蓬瀛狂想曲》壓軸。

    文字|黃瑩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臺灣國樂團新任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臺灣國樂團新任首席客席指揮

    閻惠昌 演繹本土精神 開展國際視野

    知名指揮家閻惠昌,去年底首肯接任國立臺灣國樂團(NCO)首席客席指揮,讓指揮一職懸缺多時的團隊如吃定心丸,並對未來充滿期待!閻惠昌與NCO結緣多年,合作頻密,他表示,樂團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定位,未來他也將帶領樂團努力呈現「台灣的聲音」,更期待在培養作曲家及指揮家方面,樂團能著力更多。

    文字|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新經典的可能

    一九一三年,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為芭蕾舞劇譜寫的《春之祭》在法國巴黎愛麗舍大劇院首演。這支在今日被譽為現代派經典,吹響現代音樂革命號角的作品,由於運用狂放大膽的節奏,生猛原始的不諧和音,瓦解了歐陸近三百年的調性音樂結構,讓二十世紀音樂走入無調的聲響,在當時演出引起了音樂史上空前的大動亂,向來優雅的法國佬喧嘩騷動,據說當年三十歲的斯特拉溫斯基跳窗落荒而逃,媒體譏諷為「春之大屠殺」(Le Massacre du Printemps)。 藝術創作,就是需要不斷地突破窠臼,不斷地往前走,不斷地向未來挑戰;今日的前衛,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經典,每個時代都應該創造出屬於那個時代的《春之祭》。雖然實驗並非每次都能成功,但如果不嘗試就永遠留在原點。作為國內表演藝術最重要的舞台,兩廳院走過二十年,除了見證台灣表演藝術發展上重要的時刻,為台灣表演藝術內涵,打下紮實基礎,也期待在未來能夠創造真正屬於台灣經典的誕生。今年啟航的兩廳院旗艦計畫,即在尋找新經典的可能。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將為兩廳院旗艦計畫揭開序幕。這齣堪稱「台灣第一部歌劇」的大型製作,從「原鄉」的文化元素與脈絡出發,透過當代的舞台思維美學,傳遞出豐富多元的台灣文化精髓、哲思、意象與靈魂,唱自己的歌、說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歷史。為記錄這則台灣新經典的誕生,由兩廳院的董事長暨本劇的製作人陳郁秀特別指導;作家、樂評人符立中協力,特為本刊企劃重量級專題,由《黑鬚馬偕》的創作、編寫及時代性為出發,進而探討縱橫近五十年來歌劇的生態發展與走向。 除了孕育經典,表演藝術舞台的傳承與累積,亦是刻不容緩。面對創作者的世代焦慮與斷層,兩廳院與國藝會共同策劃「新人新視野」系列,提供甫出校園的新銳創作者發聲舞台,十五齣涵蓋戲劇、舞蹈和跨領域的創意新作即將登場;由劇場工作者獨立發起的《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也不約而同號召創作力旺盛的潛力新秀集體展演,以社會觀察為主題切入創作,回應與探索當今台灣社會與文化各面向。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他們如何看待劇場?透過劇場說什麼?又如何說?將會是一個值得趨勢觀察的話題。 本期另一位封面人物是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這位被稱為「黃土地的傳奇與典範」的音樂家,歷經土洋音樂洗禮,藝術成就橫跨指揮與作曲。睽違台灣將近十年,即將來台

    文字|黎家齊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閻惠昌曾說,指揮棒是手的延伸;是一種結合劍術、書法、太極和呼吸脈動的藝術。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

    閻惠昌 黃土地的傳奇與典範

    風格指揮大師閻惠昌是黃土地的傳奇與典範,他的藝術成就橫跨指揮與作曲,藝術魅力橫掃東西方樂壇。《華盛頓郵報》曾經讚譽「閻惠昌流暢與細膩的指揮之下,樂團發揮力量,為音樂賦與電影感」,《溫哥華太陽報》則是禮讚「最適切地形容樂團指揮閻惠昌的,莫過於他演繹音樂的精到與魅力」。睽違台灣將近十年,現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的閻惠昌,將在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與NCO(臺灣國家國樂團)攜手演出。

    文字|黃醒醒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北市國明年將邀請凌波與胡錦演出經典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國內三大國樂團新樂季

    全球化中展現特色 台灣國樂充滿希望

    在一片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台灣的國樂團反而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積極透過自已的音樂特色,展現這些東方樂器的現代性與全球性,從以往邊陲到幾乎沒有讓人感受到國樂的存在,一直到現在三個公立國樂團展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精神,先不論節目品質或者是藝術走向,新樂季的內容都讓人看見了這幾個國樂團振作的一面,也看見這些團體希望將國樂市場作大的企圖心。

    文字|詹良成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暨首席指揮閻惠昌表示:「我一直希望能演出一首具有大草原那般博大氣派的曲子!」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成吉思汗》 磅礡氣勢展豪情

    去年才剛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演出,被《紐約時報》讚譽為「眼看與耳聞同樣精采」的香港中樂團,今年新樂季的開季音樂會,就演出意義非凡展現豪情壯志的大型史詩交響樂《成吉思汗》。原曲演出用上一整個樂團,再加上六十多人的合唱團,並將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頭琴、呼麥、長調,以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團體運用在曲中,形成近兩百人的龐大陣容。而改編成國樂版本,更突顯了蒙古族音樂的風味。

    文字|李秋玫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 新銳藝評 Review

    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