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臺灣國樂團 提供 )
企畫特輯 Special 廣告部企畫製作

喜迎國樂盛世 盡顯海嶽豪情

臺灣國樂團金秋鉅獻「蓬瀛狂想曲」音樂會

入秋之際,由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領軍,臺灣國樂團將呈獻一場「蓬瀛狂想曲」音樂會,演出結合器樂與歌樂,並與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多元台灣風情的曲目如王明星的《廟會》、李哲藝的《馬卡道狂想曲》、盧亮輝的《海上桃花源》等,還有董昭民與李垂誼改編王立平作品的《弦縈紅樓》、莊奴與劉學軒合作的《祝願》,最後以王乙聿的《蓬瀛狂想曲》壓軸。

 

入秋之際,由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領軍,臺灣國樂團將呈獻一場「蓬瀛狂想曲」音樂會,演出結合器樂與歌樂,並與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多元台灣風情的曲目如王明星的《廟會》、李哲藝的《馬卡道狂想曲》、盧亮輝的《海上桃花源》等,還有董昭民與李垂誼改編王立平作品的《弦縈紅樓》、莊奴與劉學軒合作的《祝願》,最後以王乙聿的《蓬瀛狂想曲》壓軸。

 

「NCO臺灣真美」系列《蓬瀛狂想》

9/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3435252

臺灣國樂團訂於今年九月入秋之時,取華夏神韻與海嶽豪情相融為內容,並以器樂與歌樂兼具(感謝譽滿海內外的「台北愛樂」應邀共襄盛舉),推出一場巨型的「蓬瀛狂想音樂會」。

本團近卅年來一向以忠誠的向心力與旺盛的企圖心譽滿樂壇,今年應聘新任的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深受這種團隊精神所感動,五、六月間由港來台,行裝甫卸、風塵不洗,立即與研推製作等菁英智囊討論細談,經多次「便當會議」,釐訂了這份演出企畫。

閻惠昌擔綱指揮  演繹台灣多樣風情

閻惠昌是台灣國樂樂壇的老友,也是國樂新生代的良師,從他珍貴的成長經歷,既深具「駿馬西風漠北、杏花春雨江南」的國樂美學底蘊,又因恆久的工作歷練,面對自己的民族音樂卻能抱持恢宏的世界文化視野,深諳「破界」之道。更難得的是,他對於兩岸四地的國樂生態了然於胸,而台、澎、金、馬海嶽的風土人情,遠在廿年前就已經因緣際會,這份特殊情懷不在話下。這場音樂會的指揮,由他擔綱,連同靈秀如歌的笛子獨奏家劉貞伶,逸興遄飛的擊樂獨奏家林雅雪,還有抒情戲劇兼擅的女高音陳美玲和弦語如詩的大提琴家李垂誼,與全團音樂家們成就了一場臺灣國樂的「群英會」。

我們都知道國樂是舉世無雙的「詩樂」,面對台灣社會維繫安定繁榮的「法治」與導引行為素質的「德治」,二者都不及提高人品氣質的「樂治」(就是「樂教」),臺灣國樂團崇高的文化使命一向不擅言宣,唯有將笙簫鼓笛、琴瑟箜篌的血緣之音化作社會脈動與知音心心相印,不散不離。雖然理想高而且遠,我們仍然「樂」此不疲。所以這場音樂會的內容,盡是金聲玉振的民族管絃鉅作,按節目順序,先有旅加台灣作曲家王明星、為在異域懷鄉而譜的《廟會》,接著是才情豐沛的青年作曲家李哲藝,採擷了平埔族的民謠,以「煉俗成雅」的能耐,譜作了《馬卡道狂想曲》。

《紅樓夢》大家定不陌生,中國電視劇的配樂作曲家王立平,台灣知音也很熟悉;這次他的作品由台灣作曲家董昭民與國際級大提琴家李垂誼聯袂合作改編成大提琴與民族管絃協奏的《弦縈紅樓》,《紅樓夢》中石頭因緣的榮華富貴和愛恨情仇,盡化作動靜交迭、剛柔環迴,和如泣如訴的弦韻樂聲。

《海上桃花源》歌樂是國樂作曲泰斗盧亮輝的小品,描寫馬祖風情,謝謝阿輝不嫌棄,歌詞是筆者的陋作。《祝願》是資深的歌詞祭酒莊奴與少壯作曲菁英劉學軒的絕配,主題是頌讚音樂文化生活的美好,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將提倡人文與環保話題寓教於歌,不露痕跡。

《蓬瀛狂想曲》壓軸  以音樂實踐世界大同

最後的主題樂曲就是《蓬瀛狂想曲》,青年作曲家王乙聿所譜,運用閩粵先祖們帶來的傳統戲曲和原住民在地歌謠,將這兩種素材作為內涵。他深思熟慮承接上世紀二○年代先賢們開創「國樂交響化」的薪火,歡喜地面對當今西風日衰、東風漸旺的普世文化新局,因果終於輪迴,「交響國樂化」的時代風潮,正方興未艾。因此他順流應變,精心建構玉管絲弦的織體,突顯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意識和興味,值得知音們傾耳細品。

本來,國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經過歷程充滿曲折;清末民初,先有文化的「義和團」與「洋買辦」爭論不休。幸而自一九二二年起先後有了蔡元培、劉天華、吳伯超、楊蔭瀏等先賢,以文化的睿智化干戈為玉帛。國共內戰後,國樂在大陸曾遭「鄙雅倡俗」、誤將「民族」、「民俗」混淆;在台灣則也曾經「棄古迷今」,視「現代」與「斷代」同義,如今看來,都成了歲月塵煙。新的世紀,視聽科技的數位匯流,使音樂文化實踐了大同世界;同時也因為政經世局的滄海桑田,時移勢轉,音樂上的「大同」,也激起了「存異」的澎湃思潮,民族性的美學歸位,情趣還原,更是大勢所趨。我們大風泱泱的華夏神韻和國色天香的地域風情,在音樂的地球村已經舉足輕重,地球人都將是我們的知音。今天,臺灣國樂團精心策畫這場音樂會只是拋磚引玉,願與兩岸四地國樂樂壇並肩攜手,在國樂原本就是全球最早獨具「世界性」特質的傳統基礎上,努力承先智後推陳出新,共同樂觀締造繼一千八百到一千一百多年前漢唐絲路時代的國樂盛世,讓它再一次來臨。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