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樂團客席指揮閻惠昌開啟國外作曲家來台采風計畫,邀請盧森堡、日本,及德國的作曲家到訪台灣,並依所見所聞創作樂曲。簡單的多媒體投影,呈現當時采風的過程;豐富的節目透過不同國際作曲家的觀察視角,用他們的音樂語言來表現台灣的人文民情。
NCO台灣真美系列「旅人樂記.台灣」音樂會
5/18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3435252
台灣,究竟是什麼樣子?台灣人看的跟外國人想的一定不同;外國人想的跟真正來到這片土地的感受,也絕對不一樣。為了從各個角度看見台灣,臺灣國樂團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開啟了邀請國外作曲家來台采風的計畫,並且將最後的成果,用音樂會呈現在觀眾眼前。
借雙異國的眼睛 發現台灣
兩年前在接受樂團邀請擔任指揮之初,他便開始統籌這個計畫,邀請盧森堡作曲家協會主席馬賽爾.溫格勒(Marcel Wengler)、日本現代音樂協會作曲家可知奈尾子(Naoko Kachi),及德國知名作曲家貝恩德.法蘭克(Bernd Franke)到訪台灣,並依所見所聞創作樂曲。前兩者都與閻惠昌有過合作,尤其溫格勒相當熱愛中華文化,已多次到過台灣及中國旅遊。而奈尾子涉獵廣泛,從古典、爵士到流行都有接觸,身兼作曲、編曲、演奏及指揮等多元角色的她,在國樂的配器安排上更讓閻惠昌讚賞有加。
來台期間,閻惠昌親自陪同,除了參與作曲交流協會、聆聽臺灣國樂團演奏外,也拜訪了國內知名團體,接觸原住民、北管、客家、南管等音樂。在過程中,作曲家們發揮了好奇心、勇於嘗試新事物。有趣的是,閻惠昌還透露:「在聆聽北管演奏時,溫格勒和我赫然發現,那樂曲的旋律居然跟柴科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開頭一模一樣!」
寫下台灣意象 各顯身手
繞了一圈後,台灣的風景、城市、居民與風俗習慣都深深烙在溫格勒腦中,在受到原住民的語言與音樂節奏鼓舞後,創作了《樂團協奏曲》,讓獨奏樂器群不但能夠突顯,也可以與樂團呼應、競奏。奈尾子回顧日治時期的台灣歷史,不覺流下眼淚,更對台灣人的友好感動不已。因此從「台灣人的精神」發想創作了《道》,以「冬—春—夏—秋」的四季遞嬗為基礎構成整首作品。而法蘭克在台期間,常想像自己在廟宇,在屋宇,在日常生活,在商店……成為圓圈與鏡子的符號,因此創作《鏡子與圓圈》,刻意讓琵琶與大提琴兩種東西方樂器相遇,並讓樂團成為背景中搭配演奏的鏡子。
當然,節目中也穿插兩位台灣作曲家的曲目,在作曲家王乙聿以原住民題材創作的《庫依的愛情》之外,更以陸橒取材自台灣傳統民俗的《弄獅》,向樂迷推介樂團在年初舉辦的「嗩吶好聲音」選秀比賽首獎曾千芸,其「南藝小炮」的強大舞台魅力與精湛的技術,將是觀眾的一大驚喜。
簡單的多媒體投影,呈現當時采風的過程;豐富的節目透過他國作曲家的觀察視角,用他們的音樂語言來表現台灣的人文民情。一場音樂會既能看到台灣人筆下的台灣,也能看到別人眼中的台灣,透過不同的觀察視角訴說故事,讓國際經由國樂新風貌,認識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