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求學期間,謝宜靜因緣際會加入陽光劇團,在《河堤上的鼓手》、《奧迪賽—最後的驛站》兩個製作中擔任音樂設計尚-賈克.勒梅特的助理,前後時間長達五年。謝宜靜接受本刊採訪,除了談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也提到外界對其「同工同酬」的誤解,以及該團因獲取龐大資源而受到的爭議。採訪時,謝宜靜透露,因莫努虛金的霸道獨裁和專橫,讓許多團員在離開陽光劇團之後,都有所謂「莫努虛金情結」,包括她亦然。
四十多年來,陽光劇團究竟如何維生,同時接連創造出令人驚奇的作品呢?首先,可歸功於它的既有優勢:劇場空間與地理位置。一九七○年陽光劇團率先進駐「彈藥庫」(la Cartoucherie, the old Cartridge factory)之後,即坐擁自有劇場、排練室。每齣戲進展到一定階段時,便在簡單的儀式之後告別排練場這個「子宮」,全體搬入劇場工作;或者必要時一開排就用上劇場,許多設計想法能夠從容試行,不受限於一般「進劇場週」的檔期;當國外客席表演者來訪,劇團還能提供演出場地,由是根基穩厚。
壟斷資源的爭議
彈藥庫位於「凡仙森林」(Bois de Vincennes)深處,屬巴黎第十二區,距市區近,雖須支付市府租金,代價卻很低廉,這是一大優勢。其實法國專業藝術團體存活多半得依靠政府補助,加上其以其泱泱大國,可供藝術團體申請贊助的單位所在多有,從陽光劇團建立起藝術聲望與社會地位後,公部門對它的補助就很慷慨,自不愁領不到分配款。但多年來劇團每月須養活六、七十位支薪人員,填飽所有肚皮,又要造出夠水準的作品,財務只好一直在刀口上緊張。即便如此,仍免不了其他團體發出不平,抗議莫努虛金「佔去太多資源」,這種將陽光劇團視為「既得利益者」的聲音在法國藝術團體間一直讓人對此「大團」持有爭議的看法。
比起其他同性質的表演團體,陽光劇團成員的待遇算是不錯,就我在劇團工作期間,正式團員淨薪大約一七八○歐元。劇團與不同團員間的工作合約並不相同,條件決定權全由莫努虛金掌握。她一手打造自己的陽光王國,外界法律對莫努虛金而言是當用則用,與她的王國無益者則設法製造「不犯法的檔」。好惡分明、霸道的莫努虛金,靈活地遊走於制度內外,對於想幫助的對象從不吝於伸出援手,曾經在與部長級人物的飯局中,助僅僅旅法三年的巴西演員被「特許」拿到十年居留簽證。相對地,也有團員受到天壤之別的待遇。
同工同酬非事實
以我在劇團工作五年的經驗,一般而言,團員最遲在第二次參與製作時便應升為正式團員的薪水,甚至有人入團三個月後就已領取正式團員薪水,或一加入便領全薪的技術人員;我入團五年,負責兩齣製作的重要工作並全職參加演出,卻一直以實習團員身分支薪,比起正職每月足足短了四百九十歐元。「同工同酬」的傳說只是表面。
在世界各地經營劇場皆屬不易。陽光劇團之營運其實可視為一「私人藝術公司」。除了領取公家補助,演出票房收入及巡迴收益相當重要。由於舞台與人事成本極高,賣座若未超過八成,就要賠本;兼以莫努虛金創作常扣合當前社會議題,有其時效,故劇團並無常年存在的壓箱戲。劇目必須票房夠亮眼,才有機會到國外巡迴。
對於以短期合約維生的藝術工作者,法國政府提供較其他行業優惠的失業津貼,陽光劇團也運用這項福利制度,與應該算是長期合作的團員簽擬短期約。團內常態工作大致區分為「創作期」、「演出期」、「巡迴期」與銜接到下齣製作間的「過渡期」。演出、巡迴期間給薪與排練時相同,到了過渡期,或當劇團快要發不出薪水,就會讓有資格領津貼的團員領救濟金維生。
在莫努虛金的經營理念下,劇團極少接受私人企業金援,除非提供的是像食品這類實物。但與各類民間機構交流合作,舉辦戲劇體驗活動或戲劇節,非常頻繁。
從排練到演出
莫努虛金的創作過程,只有她要不要做,其他都不一定。陽光劇團的工作坊大名鼎鼎,也並非每回新製作開排前必然舉辦。不過工作坊後,通常會留下一些演員。
陽光劇團人事可分為:演員、導演組,音樂組,技術組,行政組與廚房。演員約有三十多位,彼此競爭激烈;音樂組以尚.賈克(Jean Jacques Lemêtre)為首;導演組成員之一專司逐字記錄莫努虛金的導演筆記;技術組包括舞台、燈光與服裝間約十來名;行政約七人,人事、公關、巡演、票務、美編,各有專職;廚房四人,另常有實習生人力無酬支援。
每日劇團排演行程,以一九九八年《河堤上的鼓手》排練為例。早晨八點半,所有團員都要在劇場集合,遲到是很嚴重的行為。莫努虛金先講話,內容大至近來國際要聞,小至推薦某部電影,並無一定。接著交代今日工作事項,各組帶開。演員去暖身,練習劇情需要演奏的樂器,在服裝間協助下打理角色所需行頭,為下午排戲作準備。廚房會告知大家約幾點可用餐。中午所有人飛快吃完餐點,飯後半小時莫努虛金與導演組開會。等到演員組著裝完畢,在排練場坐好,鴉雀無聲,準備開排。
莫努虛金素有「鐵娘子」稱號。在她工作的前三十年,每日準時到劇場,從不生病。隨年歲漸長,身體開始有時微恙,才理解別人為什麼會生病。
儀式感十足,戲班子味濃厚
在莫努虛金的劇場,儀式感是很強烈的。沒有人穿運動服來排戲,演員一律為自己的角色設計造形,再用服裝間現有物件搭配,穿著角色裝扮排練。日常鞋子不准踩進排練場及舞台;就連莫努虛金上台前,也必定先脫下便鞋,再碰一下舞台,以示敬意。
直到從排練場移師進劇場那天,莫努虛金會率領演員走上那小小一段路。伴隨尚.賈克的吹打,演員帶著自己的妝盒或其他對角色有意義的東西,辦公室和技術組的人全部出來看熱鬧。濃厚的戲班子味道也展現在劇團開演時。由於帳篷戲不劃位,演出前一小時就放觀眾入場,先到先選位。劇院開門前,莫努虛金會敲一隻木槌,叫喊:「我們的劇院要開門了!」只要莫努虛金在,開演與終場時她一定立於觀眾席上方,看觀眾反應,但不參與謝幕。
觀眾進場,把部分票根放到位置上表示「此座有人」之後,可轉往一處很大的空間等候。其內陳設與吧台販售的食物,皆與演出內容有關。比如在《河堤上的鼓手》之前有過一齣西藏戲,等候區便畫成千佛窟,還另找來西藏餐館現場作糢糢。觀眾除了飲食,也可以去看演員化裝準備,中場休息時甚至會有著裝演員出來賣食物,這全是陽光劇團的著名賣點。
陽光劇團可以說是莫努虛金一人打造的王國,要參與這個團體的工作,就得服從她的遊戲規則;她就像是那顆太陽,整個地球就圍繞著她運轉,她帶來溫暖,但一不小心,也可能被她的炙熱光芒灼傷。
口述|謝宜靜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表演藝術系戲劇組碩士,1999~2004曾於陽光劇團工作
採訪整理|廖俊逞、鄭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