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走入巨石迷陣 探索時間洪流中的文明進程
西迪.拉比將於十二月赴港演出的作品《謎╱陣》,透過石塊造型的變化,象徵物質發展與精神文化的交互影響、生命的能量重新凝聚,以人與岩石的具體及抽象關係,作為歷史難題或政治迷局的寓意,喚起遠古記憶、時代信念,或是生命的神秘性。如果說,西迪.拉比的工作一直在於差異之間的相遇,並與之建立聯繫,在《謎╱陣》裡,聯繫的慾望本身成為主題,領我們走入巨石迷陣,探索時間洪流裡的失序與順序,在人文疆界的跨域連結裡,發現新的意義。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以記憶訴說城市 映照當下風景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
-
焦點專題 Focus
極光之地.藝動璀璨
定義一個地區,並非僅只在世界地圖上畫個封閉式的界線。因為地理上的線條,並不能框下不同的角度。香港正是這樣一個地方,在歷史背景的影響下,這個人文薈萃的土地,也並存著極端的對比。音樂有中外、戲劇有古今、舞蹈分東西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將她渲染得五彩繽紛。 揮別了上屆炙熱的非洲,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則以山川壯美的「北歐五國」為主題。涵蓋表演藝術的音樂、舞蹈、戲劇,也跨越足了文學、馬戲等範疇。探討人們當下面對的危機議題、也對未來人類的發展提出詰問。在藝術節中拜訪香港熱情、懷舊、嘈雜卻生生不息的都市,欣賞北歐藍天綠地、森林湖泊的美景,孕育獨樹一幟的藝術天地。當東方之珠遇上了極光之地,交會綻放的藝術光芒,格外璀璨。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篇
樂音自北而來 翻新耳際體驗
山川壯麗、環境艱苦的北歐,所催生出的音樂也別具特色,除了大家熟悉的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今年香港的世界文化藝術節,將呈現震撼人心的北歐音樂風景,除了擔綱開幕演出的歌劇《秋天奏鳴曲》,還有示範人們如何活用創意建立橋梁、衝破內心幽暗的《音樂再造人》與展現芬蘭傳統音樂的《古樂新芬》等等,將讓觀眾一窺北歐音樂演出的多元面貌。
-
焦點專題 Focus 舞蹈篇
冰火相激 舞動奇幻多彩
雖然來自環境嚴酷的北國,但舞蹈藝術家更能從中汲取靈感,在動盪極端的體感中,淬煉不同於他處的奇幻特色。這次將在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演出的舞蹈作品挪威國家芭蕾舞團的《易卜生〈群鬼〉》、冰島舞蹈團《黯黑祭典》與來自芬蘭的《極光雙男》,或改編劇作經典,或從自然氣候體驗跨界發想,或本著頑強民族性格強力發揮,將帶給觀眾的,無疑是與北國冷冰印象迥異的熱力奇觀!
-
焦點專題 Focus 戲劇篇
立於遼闊之境 打開無界之心
這次訪港的北歐戲劇作品雖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度,卻都聚焦於人類困境的關懷。魯斯卡劇團《極地漂流記》透過極北原住民的文化呈現,探尋文化認同、表達環境關懷;歐丁劇場《慢性人生》中,劇場大師尤金諾.芭芭以如詩如畫的超現實手法,回應歐洲、亦是全人類的困境。心之馬戲團《界限》則試圖在跨形式的馬戲表演裡,引發觀眾思考難民、政治、權利、人道關懷等議題。
-
香港
抗爭愈演愈烈 街頭上演另類「幻彩詠香江」
香港「反送中」行動自六月初迄今愈演愈烈,香港表演藝術界人士也沒有置身事外,透過相關的演出如《5月35日》、《我舞嘢講》對事件表達參與與關切。而當抗爭成為日常,創意也就被激發,為了聲援被警察誣指購買「鐳射槍」的學生,近千人響應呼籲用鐳射筆照向太空館外牆測試「起火」的可能性,即興上演了一幕另類的「幻彩詠香江」。
-
柏林
香港旅歐藝術家余美華 以自身語境介入歐亞藝壇
香港藝術家余美華與法籍藝術家薩維耶.勒華偕同創作的《回顧》,將在八月底於柏林的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展出,這個由勒華開啟的創作已走過多個國家並有數個版本,而與余美華的合作則始於二○一四年。創作散見各大洲的余美華,在《回顧》的柏林版本中與在地藝術家合作發展,爬梳各自的身體語彙,出身移民家庭的她,從自身的歸屬課題出發,期待讓藝術創作中的「共感」與「普世」定義不再平板與單薄。
-
香港
表演藝術圈人事變動 本地人才青黃難接
去年才迎來西九戲曲中心開幕的西九文化區,今年上半年就傳出了高層人事的變動,擔任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近十年的茹國烈不再續約,暫由來自美國的表演藝術總監方美昂署任(代理),但也顯露了本地相關人才青黃難接的隱憂。另香港管絃樂團的藝術策劃總監林丰則遭解雇,遭樂評人批「樂團成為主席的私人樂團」、輕視本地人才。
-
香港
共生探索劇場發展邊界 港台《十牛圖》尋源問根
天邊外劇場的「亞洲劇場共生五年計畫」提出以大自然的「共生效應」為理念,讓「系統中的成員都獲得比單獨生存更多的利益」,思考的不只是香港本土,也擴及其他亞洲地區,繼首年與澳門合作後,今年則與台灣的「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攜手,將其作品《十牛圖》放在香港的框架重新編作,並在戶外的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導賞中心上演。
-
香港
風水大師李居明的創意 《粵劇特朗普》為沉悶香港突圍
四月的香港,上演了由風水大師李居明編創的《粵劇特朗普》,在香港目前唯一活躍的商業劇場新光戲院演出。劇作內容全屬虛構,描述特朗普與其「孿生兄弟」川普分離和重逢的故事,不少年輕觀眾因宣傳海報中的「特朗普」造型奇趣於是買票觀看,全劇如港式綜合節目般結合扮演、嘲諷,盡顯粵劇作為民間娛樂的精髓。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御直覺而行,重現翻造自己的經典
一九八四年的《冬之旅》與一九九二年的《春之祭》,是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早期經典,四月底將由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重新搬上舞台。黎海寧表示,她將重新改編《冬之旅》,希望舞台很「空」,讓舞者的肢體來表達冬天的感覺。而她的《春之祭》是「唯一運用首演夜傳說,進而顛覆傳說」的版本,舞中呈現尼金斯基與舞團經理狄亞基烈夫、妻子羅莫拉之間錯綜複雜的三角關係,這次並邀到台灣舞者周書毅出演「尼金斯基」一角。
-
香港
香港電台藝評節目停播 媒體流動下如何拓展藝評空間?
作為公營的香港電台,在堅守廣播方針的開放性與獨立性下,還能顧及商業電台所未能兼顧的文化板塊。然而二○○五年開始的藝術評論節目「演藝風流」,在時代變遷、閱聽模式改變的趨勢下,終究迎來了停播的命運。節目停播一方面反映公營電台欠缺有視野的文化承擔,但更需探索的是,在如此的媒體環境下,藝評要可持續地在公共空間被看見,需要怎樣的方式與策略。
-
香港
真正體現《路.一起走》 劇場共融詩意躍動
一月重演的共融劇場作品《路.一起走》,在比首演場地大了數倍的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演出,導演及劇本改編陳美莉表示重演的兩大調整,一是劇場視形傳譯員將更自由地在舞台上演出,二是以展能藝術家作為藍本的角色,由藝術家本人、演員和劇場視形傳譯員共同呈現,在詩意的調度安排中,和大家一起去討論「什麼是藝術」。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一步一舞台 踏出疆界、邁向無限
即將在二月廿一日揭幕的第四十七屆香港藝術節,以「一步一舞台」為主題,為觀眾帶來在創作歷程上位處不同階段的藝術家,呈獻多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重要製作。本刊特邀前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現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以專業眼光切入今年的繽紛節目,選出他心中不可錯過的絕妙演出,與讀者分享他獨到的「個人意見」!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走過身體的歷史 打開另一扇門
明年將屆滿五十五歲的喬楊,是從十二歲開始習舞迄今,仍不停下舞步的舞者。二○一六年,台灣編舞家周書毅在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工作坊與喬楊相遇,牽引出合作的契機,於是有了獨舞《Almost 55 喬楊》。喬楊觸動周書毅的,是一份慢而不變的價值,她的身體呈載的是一段跨世紀的舞蹈歷史,周書毅說:「愈來愈覺得自己不是在編舞,而是在一個人物主題中旅行,從中找到養分,然後轉化到身體裡,與舞者和創作夥伴撞擊,最後在劇場作品中反射出當下的生命。」
-
香港
素人參與演出 「香港國際黑盒劇場節」尋生活真實
今年十月初至十一月初舉辦的「香港國際黑盒劇場節」,由香港話劇團與西九文化區聯合主辦,主題為「尋常見.見尋常」,企圖把「真實放諸舞台」,策展參演劇目較之前兩屆具挑戰性,除了結合真實與虛構的劇碼,也有素人參與的演出,讓劇場與現實進行多樣的對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舞蹈書寫一座城市
一九九○年代後,黎海寧的作品敏銳捕捉香港處於殖民與後殖民的時空之間,人們身心的焦慮不安,及身分認同不斷轉換的過程中漂泊游移的主體位置。這些集體的經驗,不僅常是她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更成為她舞蹈思考的路徑與編舞的策略。她的舞作總以多重敘事的脈絡,純熟援引文學、音樂、繪畫等跨領域的元素,交織成異常豐富的舞蹈文本,深刻地映現出她作為女性創作者,處於中、西文化及不同殖民勢力間的複雜發聲位置。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龐智筠+金在德 不同取徑的兩樣精采
出身香港的龐智筠,來自韓國的金在德,將在十二月初聯手在香港推出《不期而遇》,兩人在同晚各推出一支舞作,分別以不同的編舞取徑展現:前者的《固步自瘋》往內在精神世界探尋,探問正常╱瘋狂的界線;後者的《跌宕》則一貫其「以當代的方式重新詮釋韓國傳統」路線,以韓國傳統武術「跆跟」入舞,以俐落的動作節奏,展現如大火快炒般的恢弘大器。
-
香港
進念《做好香港地》 「東宮西宮」美學怎樣介入參與?
向來積極參與政策、社會觀察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團,在二○○三年推出的「東宮西宮」系列備受討論,討論、批判、戲謔弱勢政府的姿態成了「進念」的劇場路徑,也似乎是與劇團一直的「實驗」精神契合。近期香港政府展開土地利用議題公眾諮詢,進念也推出參與式政策劇場《做好香港地》,但從演出現場的狀況看來,這個延續自「東宮西宮」的美學策略,似乎未能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