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懿德
-
专题
终生未婚,只为寻找他的蕾奥诺拉
贝多芬一生的恋爱并不顺遂,他喜爱出身高贵、纯洁的女孩,然而每次谈到婚约时,他却临时打退堂鼓,转而选择有夫之妇恋爱,或许这只是他的烟幕弹,其实他一生的爱早已给了他的「永恒恋人」。
-
音乐
意志的挑战与胜利
尽管卡普兰的指挥手势如此地拘谨、简约,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的表现却相当出色;纵使他少作提示,乐团依然「自发」地奏出优美、协和的乐音。而林克昌的表现,更是让数年来在台湾始终风风雨雨、评价不一的他一吐冤气。
-
音乐
一次「导演」观点的歌剧演出
当北市交的歌剧制作频频启用外国声乐家之时,国立台湾交响乐团留给华人声乐家一片表演空间的做法确实弥足珍贵。整体而言,吴净莲导演的手法有点新潮但又不至于太顚覆,《塞维里亚的理发师》称得上是该团近年来最成功的歌剧演出。
-
特别企画 Feature
百年音乐表演事业的演变
二十世纪七〇年代喷射机加入营运之后,交通的便利带来表演事业与经纪市场的热络。然而演奏家忙碌的行程,虽对音乐家的知名度与收入有相当大的帮助,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其剥夺了音乐表演者自我充实的时间,与频繁演出所带来的身心负荷,负面的效益或许可以说明,为何过去的音乐家其表演生涯较所谓「喷射机时代」的音乐家来得长久。
-
音乐
严酷与惆怅的生命乐章
马勒乐曲中「身处时局巨变,不知何去何从」的特质,演奏者除了应该将乐句处理得「很满」之外,拍子与速度也必须徐缓且稳定,然而后者对梅哲的体力是项严酷的考验。
-
音乐
一次「义」式「德」声的演出
对于流著南欧血液的他,德奥传统那又沉又厚的低音,或许是难以承受的重。辛诺波里追求的诠释固然引进了活泼、明亮感,却也让音乐带著浮躁、不安定的气息。
-
音乐
迷你奇特的乐团BOYAN
秉承了俄系音乐演奏的传统,Boyan的音响非常地炫丽;尽管全团的编制只有四十余人,他们所演奏出来的强音与低音,都相当地丰盈,丝毫不输给正式编制的乐团。
-
音乐
大师同台重奏成竞奏
除了拥有「技巧无懈可击」的共通性之外,阿胥肯纳齐的冷峻工整与祖克曼的感情奔放或哈瑞尔的和煦柔腴,可说是南辕北辙,非常不搭调。因此他们的演出,并非建立在亲密的合奏关系,反倒像是互较高下的竞奏。
-
焦点
菁英成军展现古乐之美
该团创立的宗旨不仅仅在发扬被湮忘的巴洛克及更早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还得让听众爱上这些乐作。
-
音乐
多陪他走一段 评林望杰首次来台带团成果
九月十一日演出证明,成军仅十二年的N.S.O.,正如稚龄小童需要父母的关怀一样,不仅要有好指挥,还需要好指挥「多陪他一段」。
-
无影集
与魔鬼角力
表演艺术的完美呈现需经由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配合方可达成,因此过程中毎一个环节都相当重要,如有无法克服因素,节目取消在所难免,向隅的观众虽不至有「等待果陀」的悲情,却不免心生失望之情。性格女小提琴家纳嘉原本预定九月十九日来台,与陈秋盛首度和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却因故未能成行,为弥补乐迷遗憾,我们特录下纳嘉特立独行的传奇以供采听风闻。
-
焦点
新世代黄金之子:阿蓝尼亚
即将抵台演唱的声乐界新天王阿蓝尼亚,从神奇崛起的过程,到克服丧妻之痛,为求完美不惜冒声带受损危险的发声方式,无一不被乐迷津津乐道,「第四大男高音」绝非浪得虚名。
-
音乐
音色的追求还是音乐的探索
德华特制造出来的音乐,片段片段听,都还算漂亮,但整个摆拢时,却像被剪断的珍珠项链,珠落遍地,串不到一块。或许德华特认为要让雪梨交响乐团受到国际瞩目,音色和音响效果的精进要比解读作曲家隐藏在音乐中的讯息更为重要。但音乐若将作曲家欲表达的讯息抽离,尽管其外表装饰得再绚丽,还是经不起考验。
-
音乐
严肃地对待通俗音乐 康泽尔旋风的背后
去年,在台湾掀起一阵跨界音乐旋风的康泽尔今年再度来台演出,透过他的演出,让我们看到演出「跨界音乐」的音乐家并非像一般爱乐者或持有偏见的学院派乐界人士所想像的,只要站上台去,和一下声音,谈笑用兵,就可应付过关。事实上要作一场成功的、能深深感动聆者心灵的「跨界音乐」演出,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兢兢业业地准备与演练,而聆者所欣赏到的只是全体人员通力合作所呈现的最后成果。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原野》的回声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歌剧《原野》以中文在美国华盛顿首演,获得热烈的回响。在此摘选两篇英文报刊──华盛顿邮报及纽约时报──的乐评、台湾乐评家吕懿德的评论,以及黄辅棠观赏中国歌舞剧院在大陆演出《原野》的录影后所作的评介,从不同方向对此出中国歌剧的创作及演出加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