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过频繁的变化、干扰聆者听觉上的期待感,以致进行到主题的高潮之处时,反而显得平淡无奇。(白水 摄)
音乐 演出评论/音乐

一次「义」式「德」声的演出

评辛诺波里与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

对于流著南欧血液的他,德奥传统那又沉又厚的低音,或许是难以承受的重。辛诺波里追求的诠释固然引进了活泼、明亮感,却也让音乐带著浮躁、不安定的气息。

对于流著南欧血液的他,德奥传统那又沉又厚的低音,或许是难以承受的重。辛诺波里追求的诠释固然引进了活泼、明亮感,却也让音乐带著浮躁、不安定的气息。

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华格纳《尼布龙指环》选曲

1月20日

国家音乐厅

当年,英国EMI公司的制作人华尔特.雷格(Walter Legge)开始筹办爱乐管弦乐团(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之初,他就已立下爱乐管弦乐团将不设置常任指挥的原则。雷格解释他何以作这样的决定时表示,若一个乐团只由一位指挥带领,且不管这位指挥多么具有才华,无可避免的,该乐团的演奏将呈现出这位指挥的个性、他个人独特的声音特质和他对音乐的概念等印记。雷格固然希望爱乐管弦乐团有自己的风格,但并不希望它局限于一种风格。

德国乐团≠浩瀚气势、丰沛低音

从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此次访台的演出,笔者发现,雷格当年的坚持确有其道理。一个历史悠久的纯正德国乐团(起于1548年,迄今已超过四百五十载),在一位义裔指挥──辛诺波里(Giuseppe Sinopoli)的薰陶之下,竟然改换其风貌,少了传统德国乐团特有的浩瀚气势、丰沛的低音和雍容端正的弦乐,相对地添增了几许南欧的明秀与妩媚。

笔者聆赏的是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在台北的第二场演出,当晚排出了全场华格纳的曲目。上半场演出的是联篇乐剧《尼布龙指环》的第二部,《女武神》中的第一幕,下半场则为《尼布龙指环》的最后一部,《诸神的黄昏》中《齐格菲的莱茵之旅》和终曲两段。打从第一个音响起,笔者就暗自纳闷,为甚么低音那么薄弱?起初笔者归咎于所坐的位置不佳(三楼1 C 11号,即面向舞台左侧包厢),后来经比较TVBS播出的音乐会实况录影硏判,辛诺波里的确削减掉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的低音。

从辛诺波里的处理,我们可以感受到义法和德奥两个系统,对乐团音色该呈现何种风貌的根本差异。对于流著南欧血液的他,德奥传统那又沉又厚的低音,或许是难以承受的重。辛诺波里追求的乃是大起大落的速度、音量和音色变化,这种频变的诠释方式固然引进了活泼、明亮感,却也让音乐带著浮躁、不安定的气息。

过份雕琢的金字塔

华格纳后期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浪漫音乐艺术之顶峰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在演奏之时极难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同于一般作曲家以线性发展呈现的乐念,华格纳乃是以筑金字塔似的层层锲合堆砌的手法,完成他的乐念架构。因而在演奏时,指挥者不仅要顾及前后乐节之间旋律线的连系发展,另一方面还得兼顾各声部在同个时间点上的互相搭配与平衡。然而诡异且最难处理的是,如果指挥者过分注意各声部在空间上的密锲平衡,音乐则会凝滞不动;反过来,指挥者若放任各声部的旋律线纵情冲刺抒发,那么音乐会显得零散失控,缺少了华格纳作品中必须有的那股紧峙的张力。

至为可惜的是,辛诺波里就属于后一类型。藉著演奏速度、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他营造出各声部之间的对比和前后乐段之间的情绪起伏,然而忙著在这方面装饰雕琢,致使音乐的进行因缺乏空间上的接锲,因而失去了凝聚的力量。此外,太过频繁的变化、干扰及聆者听觉上的期待感,以致进行到主题的高潮之处时,反而显得平淡无奇,无法带领出那昻然、自信满满的气势。

《女武神》第一幕中,由艾芙琳.荷利希丝(Evelyn Herlizius)饰演齐格琳德、罗兰.华格富尔(Roland Wagenführer)和康菲利(Philip Kang)则分别饰演齐格孟及韩丁格。其中,以荷利希丝的表现最抢眼。根据资料显示,荷利希丝应该是三位独唱者中最年轻的。她的音量宏沛,音色亦相当圆润,在每个乐句的含吐衔接之处,都掌握得恰到好处。特别是由弱音转为高亢激昻的转折处,总能维系声音的净纯,不致出现瘖哑等闪失。唯一的缺点为,由强音收束减弱的mezza voce(半声唱法)经常显得过于突兀。不过,这究竟是荷利希丝自己技巧上的破绽,抑或顺应辛诺波里的要求(因同时辛诺波里与乐团伴奏的音量亦遽然地降低),则无法辨知。从荷利希丝在《女武神》第一幕和《诸神的黄昏》的终曲部分的表现来看,笔者相信,只要她不躁进,循序让自己的歌喉孕育成熟,假以时日她应可跻身国际知名的华格纳声乐家之列。

谁是「华格纳」歌手?

大约十年前,欧美有些音乐学者已经感叹,能唱华格纳乐剧的英雄男高音已成了稀有族类。听过华格富尔的演唱,笔者不得不承认,那些学者并非无的放矢。华格富尔的声量虽够宏沛,但他的音色不够亮,音质亦欠纯净,唱至高亢的乐段,每每会出现绽破的嘶嚷声。以致于他扮演的齐格蒙,少了华格纳作品中英雄人物应有的昻首气度与高度自信,至为可惜。不过,和荷利希丝一样,是否因辛诺波里的要求,才使华格富尔的瑕疵放大,单就一场演出,笔者无法作论断。

另外一位男主角──饰韩丁格的韩国男低音康菲利的表现稳健称职,他也是三位独唱者中发声技巧最无破绽者。也许是角色的关系,康菲利演唱时声音中的表情起伏不大,这或许可算是他的缺点。

对喜爱歌剧的台湾爱乐者而言,在本地推出华格纳的《尼布龙指环》可能是遥不可及的梦。能聆赏到片段演出,特别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的演出,就应该心满意足了。笔者或许是贪心了些,总希望听到的不单是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的华格纳,而是该团秉承传统的演奏,让聆者能够了解华格纳何以会成为路德威希、这位期盼德意志统一独立的巴伐利亚王的偶像。

 

特约撰述|吕懿德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