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玲
-
特别企画 Feature 《盐》 一场女子寻爱的奥德赛之旅
专访欧丁剧场资深演员萝贝塔.卡芮
欧丁剧场再度访台,将带来由主力女演员萝贝塔.卡芮独角演出的《盐》。《盐》是一场女性追寻爱情的回忆之旅,由卡芮发展出角色与演出形式。趁此机会,本刊特邀欢喜扮戏团团长彭雅玲,撰文介绍《盐》剧,并专访该剧灵魂人物萝贝塔.卡芮。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尤金诺.芭芭的穿越之旅
四月下旬,本刊与江之翠剧场合办了由欧丁剧场导演尤金诺.芭芭带领的戏剧大师班;接续去年十二月的第一次工作坊,芭芭与江之翠的南管演员这次持续发展新的表演形式,在传统与现代中寻觅相容之道。这次的大师班,除了演员之外,并有数位本地剧场工作者从旁观察。本刊特邀欢喜扮戏团艺术总监彭雅玲为这次的工作坊为文侧记。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对镜看花 创造自己的美丽
去年的十二月初,剧场大师、丹麦欧丁剧场艺术总监尤金诺.芭芭与资深女演员茱莉亚.瓦雷,应江之翠南管剧场之邀,为该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工作坊训练。芭芭充满创意的思考与训练方法,让习于南管传统肢体的成员展现出另一种美丽丰姿。欢喜扮戏团艺术总监彭雅玲从旁观察,特为本刊写下芭芭与南管演员的工作过程。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湾导演彭雅玲 欧丁剧场里的「台湾告白」
二○○一年那次去欧丁,演讲介绍欢喜扮戏团近年以口述历史为素材完成的「台湾告白系列」中的女人。我排了五张空椅子,上面贴著我团员的名字。我说完了故事,会后有一位男士过来,「雅玲,你让我哭了。」 他很仔细地问我欢喜扮戏团的排练经过,每一个过程他都极有兴趣,「你可不可以将你们的资料和照片寄给我,我以后写书的时候想要介绍欢喜扮戏团!」,我心想真是一位用功的记者呀!你是谁? 「我是导演」, 「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导演。」 「我是这里的导演。」这里?我看他明明像南美洲人, 「你是说哪里?」 「这里,这里的导演」, 「你是谁?」 「我是这里的独裁者,这里的蒋介石,这里的一切。」 「哦,你是尤金诺.芭芭」。 尤金诺.芭芭二○○二年来台北参加国际艺术节,一下飞机就对台湾的一切政治、社会、教育、文化非常有兴趣,顾不得长途飞行的劳累,早上五点到台北,九点便去参观国立戏曲专科学校。「还是一对一呀!」,芭芭看到剧校的角落胡琴老师陪著学生练唱,他非常感动,「真是最高成本的培训呀!」。事实上他在一九七○年代曾两度来台选演员去参加他剧场人类学学校的活动,他对中国的传统戏曲非常有兴趣。 二○○三年欢喜扮戏团再度去欧丁演出创新歌仔戏《千姿百态画旦角》,演出完毕第一个叫好的是尤金诺.芭芭,他过来热情地拥抱并在耳边说:「你让我哭了!」他到后台给演员热情的鼓励,并联络丹麦三个艺术学校邀请我们去演出。「我很欣赏中国的传统戏曲,《千姿百态画旦角》感动了现代剧场的观众。」,芭芭不仅说说而已,他后来到巴黎洽公,还邀我们在巴黎念书的团员邱芳璇、曹雅岚餐叙。 欢喜扮戏团两度去欧丁剧场参加穿越艺术节(Transit),欧丁全体演职员参与接送及一般庶务性工作,可以看出来他们不会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而是真正生活上的性情中人。 经验交换与教学承传 经验交换(barter)在一九七○年代已成为欧丁剧场的一项重要活动,当欧丁与社区或其他剧团相处时,建立关系的一种仪式性步骤;彷如你带一些青菜萝卜去市集交换一些鸡蛋牛奶回来一般,他们要交换的是文化,欧丁带著训练技巧、街头表演、即兴以及
-
特别企画 Feature
欧丁剧场—剧场演员的朝圣地
欧丁剧场是怎样的一个剧场?为何能成为世界各地戏剧工作者络绎不绝前往的朝圣地?二○○二年策画邀请欧丁剧场来台演出,并曾赴欧丁剧场担任客座讲师的本地剧场工作者彭雅玲,从她与「欧丁人」相处与亲身的经验中,娓娓道来欧丁剧场之所以特殊之处。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报导
欢喜陪伴.游戏取暖
口述历史剧团「欢喜扮戏团」从今年初开始在南投草屯展开了长期的工作计划,借由对年长者的陪伴聆听,与针对国小学童设计的戏剧治疗,期盼帮灾民走出创伤的阴影。
-
台前幕后
口述历史剧场的一个起点
曾以创团作《台湾告白》受邀赴英演出的欢喜扮戏团,今年再推出以口述历史入戏的《台湾吿白(二)》。这次,以及未来,他们还将持续以「口述历史」的经验与故事,来呈现「生命中的琐碎与真实」。
-
台前幕后
他们的脚印
人的脚掌是全身穴道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同时,那儿也是人体最敏感的位置。欢喜扮戏团在对六十岁以上的团员做训练的同时,也对团员的脚部做特殊的按摩和精神上的分享。在分享和训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我们早已忽略很久的「秘密」。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戏剧治疗:面对自我困惑的一种过程
戏剧治疗是将自己投射在戏剧角色,转移参与者的情绪在角色上,或者扮演对方角色(称为反转移)来面对自己的困惑。
-
台前幕后
阿公阿妈的舞团 欢喜扮戏团
由一批五十五岁以上老人所组成的「欢喜扮戏团」,十月份,即将在台北演完他们创团作品之后,赴伦敦公演。结合民间艺人与老人的这个新团体,正要在台湾和国际舞台上呈现另一种「纯真年代」。
-
蜷川剧场
蜷川剧场──永远的惊叹
人们穿洋服、听摇滚乐、开汽车,而骨子里仍是吃日本料理、高唱卡拉OK「为何不把它们都结合起来?」蜷川的这个想法不但造成六十年代日本东京新宿区的小剧场运动,更把一向受语言及文化背景隔阂的戏剧表演推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