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雅玲演讲时在白厅摆了五张空椅子,上面贴了演员的名字;芭芭(观众席最后排最右边)也在现场专心聆听。(彭雅玲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2006国际剧场艺术节╱欧丁剧场的表演魔力

台湾导演彭雅玲 欧丁剧场里的「台湾告白」

二○○一年那次去欧丁,演讲介绍欢喜扮戏团近年以口述历史为素材完成的「台湾告白系列」中的女人。我排了五张空椅子,上面贴著我团员的名字。我说完了故事,会后有一位男士过来,「雅玲,你让我哭了。」

他很仔细地问我欢喜扮戏团的排练经过,每一个过程他都极有兴趣,「你可不可以将你们的资料和照片寄给我,我以后写书的时候想要介绍欢喜扮戏团!」,我心想真是一位用功的记者呀!你是谁?

「我是导演」,

「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导演。」

「我是这里的导演。」这里?我看他明明像南美洲人,

「你是说哪里?」

「这里,这里的导演」,

「你是谁?」

「我是这里的独裁者,这里的蒋介石,这里的一切。」

「哦,你是尤金诺.芭芭」。

尤金诺.芭芭二○○二年来台北参加国际艺术节,一下飞机就对台湾的一切政治、社会、教育、文化非常有兴趣,顾不得长途飞行的劳累,早上五点到台北,九点便去参观国立戏曲专科学校。「还是一对一呀!」,芭芭看到剧校的角落胡琴老师陪著学生练唱,他非常感动,「真是最高成本的培训呀!」。事实上他在一九七○年代曾两度来台选演员去参加他剧场人类学学校的活动,他对中国的传统戏曲非常有兴趣。

二○○三年欢喜扮戏团再度去欧丁演出创新歌仔戏《千姿百态画旦角》,演出完毕第一个叫好的是尤金诺.芭芭,他过来热情地拥抱并在耳边说:「你让我哭了!」他到后台给演员热情的鼓励,并联络丹麦三个艺术学校邀请我们去演出。「我很欣赏中国的传统戏曲,《千姿百态画旦角》感动了现代剧场的观众。」,芭芭不仅说说而已,他后来到巴黎洽公,还邀我们在巴黎念书的团员邱芳璇、曹雅岚餐叙。

欢喜扮戏团两度去欧丁剧场参加穿越艺术节(Transit),欧丁全体演职员参与接送及一般庶务性工作,可以看出来他们不会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而是真正生活上的性情中人。

经验交换与教学承传

经验交换(barter)在一九七○年代已成为欧丁剧场的一项重要活动,当欧丁与社区或其他剧团相处时,建立关系的一种仪式性步骤;彷如你带一些青菜萝卜去市集交换一些鸡蛋牛奶回来一般,他们要交换的是文化,欧丁带著训练技巧、街头表演、即兴以及演出,与当地社区交换他们的舞蹈、音乐、歌唱、口说文学、传统甚至宗教仪式。这样的经验交换仪式,将欧丁带出欧洲大陆,足迹遍及亚洲、北中南美、大洋洲甚至非洲等近五十个国家。也影响八○年代尤金诺创立剧场人类学及其学校。

教学承传(pedagogy)一直是欧丁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的重要课题,培训一个演员如同重塑一个生命,其轻重的拿捏因人而异。欧丁以严格、纪律的训练闻名,我在欧丁当客座讲师时,有些学员告诉我,他们才上课两三天就常常半夜哭醒,以为这辈子回不了家。

欧丁的教师虽然严格,但我在欧丁的二周密集艺术节(Odin Week)结束前最后的晚餐,却是令人永生难忘,充满如宗教般的仪式,既有趣又感人;这些老师偷偷地准备三天三夜的盛宴,老师打扮成各种戏剧角色,一个个带领学员进入会场,一一为每个人布菜、倒酒及服侍学员,感谢学员共同完成教学承传的特殊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中我们忍不住地想「我回家了」,回到了一个剧场人真正的家。

欧丁的大师训练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所累积下来的功力。我常常在训练疲惫时想到欧丁,想到那一群勤奋不懈的身体表演工作者,他们让我看到什么是剧场上最高强的武功,然后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更或勤练苦学发誓有为者亦若是。

一个大的剧场不足以成为伟大的剧场,四十年来,欧丁在那北方荒芜小镇的农舍中建立了戏剧工作者络绎不绝于途的朝圣地。

欧丁剧场网址:http://www.odinteatret.dk/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PAR名词小档案

剧场人类学

所谓的剧场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是完全两回事。在《剧场人类学辞典:表演者的秘密艺术》一书当中,芭芭写道:「剧场人类学所研究的是——在组织化的表演状况下,人类肢体与精神状态的行为及其研究与分析;而这些行为所依据的原则和日常生活并不相同。」

因为研究剧场人类学,芭芭创立了「国际剧场人类学学校」(ISTA-The Ineternational School of Theatre Anthropology),与全世界各地的大师合作。尤金诺旅游世界各地与各地传统艺术经验交换(barter)的延展,他仔细观察峇里岛音乐、印度舞、日本能剧、中国京剧等,并撷取其中肢体、声音等表演语汇,而成为剧场训练或表演题材的重要元素。萝柏塔在《雪迹》Trace in the Snow的一开场以印度舞走出,再走日本舞步,接著以中国京剧的跑圆场,动作之精准令人目瞪口呆。茱莉亚在《沉默的回声》中以能剧、京剧等的发声练习入木三分,功力惊人。剧场人类学使表演融汇了多元文化,也使表演发挥最大的可能性。(李立亨、彭雅玲)

欧丁剧场举办的艺术活动

欧丁周(Odin Week)

「欧丁周」是个密集进行的工作坊,每年都在欧丁剧场举行。参与者可以借此更了解欧丁剧场与相关活动。工作坊包含了排练、训练课程,观赏欧丁剧场的演出与示范,以及观赏影片与参与讲座和讨论。今年的周丁周将在九月廿二日到十月一日举办

赫斯特堡艺术节(Holstebro Festive Week)
这个艺术节一九八六年首次举办,之后每二到三年举行一次。由欧丁剧场策划,邀请赫斯特堡当地的艺术团体与国际艺术家参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参与团体必须针对当次的主题进行表演制作。二○○五年的主题是The Splendour of the Ages。

穿越艺术节(Transit)

这个国际性的剧场艺术节二○○一年首度举办,由欧丁剧场的资深成员茱莉亚.瓦雷(Julia Varley)主导策划,透过具体的讨论、工作坊、制作演出,提供女性剧场人一个发声及对话管道,分享彼此的角色、作品、理论以及各种形式的剧场经验,检视女性在未来剧场中的地位角色。(田国平、郑淑莹)

PAR人物小档案

葛罗托斯基

二十世纪重要的戏剧大师,他的「贫穷剧场」理论和实践撼动了欧美前卫剧场界,奠定了他的崇高地位。

葛氏于一九五一年开始接受演员训练,曾远赴莫斯科学习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方法。一九五六年后开始在波兰各地从事剧场导演工作。一九五九年,他与法拉森(Ludwik Flazen)创立「波兰实验室剧坊」致力于剧场实验。「波兰实验室剧坊」以研究工作为重点,作品多由个别的研究议题发展而成,因此自一九六五年起,剧坊正式成为「表演研究中心」,并获政府支助。一九六八年后,葛氏淡出剧场,不再编导任何作品,转而以表演来追索生命创作、升华的可能管道。一九八二年波兰当局宣布戒严,葛氏申请政治庇护前往美国,并在加州大学尔宛校区(UC Irvine)举办客观戏剧(Objective Drama, 1983-1986)研究传习计划,台湾的剧场工作者刘若瑀、陈伟诚均曾参与这个计划,并将葛氏理论带回台湾,对一九九○年代的台湾小剧场造成深远影响。

葛氏在一九九九年一月卒于义大利,享年六十五岁。(本文取材自「民间大剧院」网站资料)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