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
-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昔时同窗 音乐路上的挚友
马水龙的小学同窗,知名企业家、凤甲美术馆创办人邱再兴也是因为音乐与马水龙结为终生好友,一起打造让作曲家发声的「春秋乐集」,他也将为马水龙的乐谱进行完整的出版。在邱再兴眼中,是一个没有私心,对于朋友、学生的问题,都会全力以赴解决的人,对于自己钟爱的音乐,更可说是「没有音乐,就没有马水龙。」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陈明章 在北投弹琴
陈明章是台湾著名的民谣乐手,他的吉他不只是吉他,月琴不只是月琴,他多年在乡土文化里寻找音乐元素,将之重新组合产新的生命。他的民调不只有月琴、河洛文化还有原住民古调的影子。 滋养他的文化养分来自于北投,那个温泉、硫磺味、那卡西的小镇。他现在生活也是围绕著北投,每天早上在北投街上散步,晚上在北投教授月琴,国外大学邀请他去驻校,他断然拒绝:「你们自己过来北投找我。」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中年男子的纯情告白
一位是有浓艳风格的台湾当代「台客艺术家」吴天章,一位是作品充满红尘味带著中年男人浪漫诗意的流行音乐大师陈升。两人看似相似,其实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一样「台」,一个来自专出台客的基隆,一个是专出流氓的云林人。他们对爱情有相似的看法,陈升看似放浪随性不轻易把爱说出口,却坚持不离婚;有过一次离婚经验的吴天章,愈来愈不相信真爱,却还是认为离婚是相信「下一个对象会更好」。他们口里说不相信「纯情」,却以自身的爱情实践诠释关于中年男子的「纯情」世界。
-
艺号人物 People 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监
茹国烈 盖剧院,不是盖观光景点
香港表演场地严重不足,填海造地而成的「西九龙文化区」担负重任,文化区内包含各种文化表演场所。行政总监茹国烈规画先盖中小型剧场,让本土艺文团队有演出的空间,进而发展出特色,他说:「表演艺术的推广一定是要先有硬体,再有软体;先有歌剧院,当地才有歌剧院的文化。」当世界抢盖大型剧院、博物馆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香港完全走了不同的路。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舞台父子档 互为羁绊的影子
吴念真,台湾最会说故事的男人,却始终摆脱不了焦虑和忧郁的影子。吴定谦,一般人对他最大的印象仍是「吴念真的儿子」,他在剧场多年,也参与各种演出、编导,但始终仍像是一道父亲的影子。 吴念真历经多次家人死亡事件,这些悲苦的经验成了他创作的养分,而在这些家族重大事件里,吴定谦一直扮演默默的旁观角色,这种旁观亲人的苦痛,在他的生命里生了根,产生微妙的影响。 父子两人的创作题材常常围绕著家庭,吴念真老练捉准观众悲喜的神经,吴定谦则是学院派出身,讲求的是演员创作的空间,排练场上,老吴有效率,小吴则是勤写笔记。 既然是父子,又关心家庭题材,儿子却说老爸的日子很无聊,没什么值得好奇;老爸说,尊重儿子做为独立的个体,会告诉你的事就会告诉你,不想说的秘密你也别问。他们倒是彻底把对方当成影子了。
-
特别企画 Feature 导演诠释
在经典的文本里做出新的味道
十年前拍摄《孽子》时,同志、同性恋常被与社会负面讯息划上等号,因此拍摄电视剧时,我希望呈现同志族群「另一个面向的故事」,帮他们把他们的故事、心声说出来。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开放了,同性恋的禁忌变少了,但不管是哪个时代,他们对家庭、对亲情的渴望,是不会变的,所以这也是这次孽子的主题之一。
-
特别企画 Feature 排练侧记
青春鸟们的足迹是对现今世界的一道祝福
电视、电影出身的导演,似乎也对舞台感到惶恐,不时调换演员的走位,这是不同于镜头的调度,所有的一切都摊在观众眼皮之下,一丝丝的迟疑,一点点的情绪不到位,在舞台上都会被放大而显得清晰可见。这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结构,每个角色都有多面向的情感,而那些幽微复杂的情感却容易被空广的舞台稀释掉。演员不时向副导和导演提问:「我走到这里,要什么情绪?」即便灯光渐暗,演员仍努力将情绪穿透微光,送抵观众席。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郭文泰 作戏,走进观众的生命
河床剧场导演郭文泰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九九二年来台后,不知不觉也跟著台湾化了。他说话有台湾腔的「欸~」,喜欢吃台式蛋饼,读夏宇的诗,看民间八家将庙会。只是,他依旧不习惯台湾的热,躲进星巴克成为他避暑的方式之一。 他的剧团坚持「手工」打造,舞台道具是靠自己DIY完成,因为唯有动手自己做,才会拉进演员与空间的关系。他还更进一步期许自己的戏能走入观众的生命里,在他们的生命里,慢慢地发酵。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魏瑛娟 镜头下的剧场
随身带著单眼相机,俐落短发,清瘦矮小的身材,热爱旅行,时常在台北「温罗汀」(编按:温州街、罗斯福路、汀州路交错的区域)一带出没,凡是在「文青」身上找得到的元素,魏瑛娟的身上大多也有。她是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导演,连职业也相当文青。只是,和其他文青不同的是,魏瑛娟事事显得从容自在。 她拍照从来不用特殊滤镜,拍完的照片就堆在电脑里,也不打算冲洗;她剧场排演时,气氛轻松民主,在演员身上开发舞蹈般的律动感;她热爱旅行,却偏偏往最危险最冷门的地方跑。她追求创作的成就感,但同时又能入世经营广告制作公司。她一直清楚路上的目标,赚钱支持创作梦,也许正因为目标清楚,走在路上,才能不徐不疾,一路捡拾生活片段的灵感,在创作的世界里稳步向前。
-
艺号人物 People 相声、舞台剧演员
宋少卿 就怕没哏的戏疯子
说起宋少卿,就让人想到他说相声的样子,没想到接受我们杂志专访时,说话也时时出现相声风格,时不时就丢哏,仿佛相声已经成了他身体里的DNA。宋少卿说,他就是爱演,迷恋掌声,「只要能上台,我就好开心好开心。」他说自己是疯子:「演员通常就是疯子和发明家的综合体。」可是他有发明家理性的部分吗?「我私底下就是个疯子,所以没有这部分。」
-
艺号人物 People 纸风车基金会执行长
李永丰 在小孩纯真眼里 发现另一种观看的方式
做完了「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休息没多久,李永丰又启动了「368 乡镇市区儿童艺术工程」,虽然要卯劲募款有时又得赔钱演出,但李永丰仍坚持做下去。这个来自嘉义乡下庄脚囝仔,到现在还是满嘴脏话草根味十足,但却是道地的文青,难忘艺术给他的感动,他自知做不成艺术创作的「大咖」,那就把那些关于艺术的大大小小感动带进每个生活的时刻吧!
-
艺号人物 People 传统戏曲导演
李小平 自寻出路的迟到青春期
从科班学花脸的京剧明日之星到无法上台转入幕后当「管事」,从完全浸润京剧圈子到接触现代剧场、回头灌注戏曲新创生命,李小平的人生跌宕,更胜戏剧。他说话时,不平焦燥的神情,像是个青春反叛期的小男生,「前阵子我高一的儿子开始反叛期了,我才想到,我好像根本没有青春反叛过。」李小平的青春期晚了点,他的戏既是创意,也是反叛,这一路从怀疑、抗拒到重生更是一个自我追寻的过程。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京剧武生
戴立吾 半生缘一身功 只叹知音难求
虽然是颇具知名度的台湾新一代京剧武生,戴立吾的表演生涯却不如表面亮丽,大环境的限制,让武生武丑行当的发展未来晦暗难明。虽然也演过电影电视,但他终究还是希望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戴立吾说:「我学了一辈子的戏,我会的就是这个,即便大环境不尽人意,但我最有成就感的仍是在大舞台上,即便观众愈来愈少,只要有人懂戏,懂我哪里唱得好,哪里唱得不好,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