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剧场排练演出的李京晔。(真云林阁掌中剧团 提供)
焦点专题(二) Focus 顺势,逆流而上:跨越浊水溪的掌中戏世代 40-50世代

无惧改变 为掌中戏找到更多观众

真云林阁掌中剧团李京晔

真云林阁近年作品多从经典改编,包含《李尔王》、《窦娥冤》与《哈姆雷特》等,所思考的是,怎么改变布袋戏说故事的方式;以及,怎么把过去的好东西(包含布袋戏、经典故事)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法演出。同时,李京晔也持续找寻不同领域能合作的伙伴,而这其实是掌中剧团从「个人全能」到「专业分工」的阵痛期——但他充满希望,在「苦求人才」下不畏惧任何接受改变的契机。

真云林阁近年作品多从经典改编,包含《李尔王》、《窦娥冤》与《哈姆雷特》等,所思考的是,怎么改变布袋戏说故事的方式;以及,怎么把过去的好东西(包含布袋戏、经典故事)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法演出。同时,李京晔也持续找寻不同领域能合作的伙伴,而这其实是掌中剧团从「个人全能」到「专业分工」的阵痛期——但他充满希望,在「苦求人才」下不畏惧任何接受改变的契机。

采访前,真云林阁掌中剧团第二代团长李京晔(1978-)还领著学徒,画起其他掌中剧团委托的布景,不偏不倚、稳妥端正的字体,加上阴影去制造3D效果。这个画面,至少显现两件事情:一是,掌中剧团主事者的「全能」,从操偶、口白到制作;另一则是,不同剧团的连结与互动关系。李京晔从逐渐厘清掌中戏创作与存活的过程里,开始定位自己的角色。

走入剧场,找寻观众

「为什么得改变?」是李京晔好些年来的自我问答。其中关键是「要有观众!」他不假思索地说,「剧团要活下去」就必须意识到有些演出是让「现代人」看的,而不只是演给神鬼。除自我意识的察觉,近年来的政府补助与鼓励,也让传统掌中剧团尝试走近/进现代剧场。李京晔提及,传艺中心的青年主演大车拼,以及国艺会的布袋戏制作与发表专案,都带给这批布袋戏创作者创新的勇气,在保存传统的同时接触新观众。

当然,与现代剧场合作的过程并非如此顺利。真云林阁约莫在10年前开始走进剧场,也是较早有此企图的掌中剧团;但李京晔记得,刚进剧场做戏,就有与剧场导演争执「懂不懂布袋戏」的状况。摸索间,他开始去拿捏两者差异,举例来说,野台演出节奏较快,因为必须无时无刻抓住观众注意力;剧场则可以用比较缓慢的方式去铺陈情节、凝聚氛围,他笑说:「毕竟观众比较跑不掉。」因此,走入剧场或许是找寻新观众的必须,却也得先找到与现代剧场沟通的方式。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