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源俐落自然的胡琴独奏会(传大艺术经纪公司 提供)
演出评论 Review

一击必中的俐落,根植生活的自然──刘明源胡琴独奏会

刘氏的音乐俐落豪迈,特殊民间演奏法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细微的滑音,也常使得其乐曲充满弹性。

刘氏的音乐俐落豪迈,特殊民间演奏法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细微的滑音,也常使得其乐曲充满弹性。

《刘明源胡琴独奏会》

伴奏:高雄市实验国乐团

1992年9月20日

国家音乐厅

近世之胡琴发展深受小提琴影响,遂常引致「自家特质还有多少」的质疑,这个问题在年轻一辈对传统日趋陌生的况下,势将愈形严重,因而尽管大陆有许多胡琴名家,但如刘明源这等出人于传承与发展之间的人,其音乐乃特别值得有心人去推敲琢磨。

尽管刘氏对各类胡琴多能有效掌握,但这场音乐会主要是以其知名于世的板胡为重点,果不其然,在〈大起板〉、〈郿鄠联奏〉、〈秦腔〉这些乐曲中,我们是看到了他自在无碍的掌握能力:

刘氏的风格虽源于厚实之音色及地方色彩浓厚的弹性音运用,但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则在于一份「自然」与「自在」,单从技巧而言,这固然尤得归功于其运弓之多变巧妙,然而,自整体艺术而言,还更有可让听者体会者:他早期在歌舞伴奏及学习民间上的经验极其深厚,乃使得他的音乐有了别于一般学院庙堂的「江湖」,就如传统的江湖艺人般,其劣者固多「因袭成性」,但若得以自此跳出,则其艺术就有了学院出身者所难以见到的优点──非常自然、就如在道出自己的生活般,功底深厚、不须利用煽情夸张的表现来「吸引」听众或者「掩饰」不足,刘氏的演奏因此令人特别有畅快淋漓之感,他常在一曲奏完后,将弓迅速插回原位,行礼后即自行离去之作风,也加强了此种感觉,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剑客出手,一击而中后,飘然离去的另一种风采,这种来自于人的畅快,与板胡、北方乐曲乃构成了无懈可击的组合。

然而,如此说,并不代表刘氏的音乐尽只是俐落豪迈而已,特殊民间演奏法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细微的滑音,也常使得其乐曲在字里行间充满弹性,很有趣的是:这种音乐风格非常像他的外型──厚实沈稳但却线条圆润。

如此的弹性在他演奏自己的中胡曲〈草原上〉时可说被发挥到极致,源自蒙古马头琴的那份深沈豪迈,放在他的中胡上,因音色关系,倒转成汉人特有的一份悠远情怀,从「天苍苍、野茫茫」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象都淸楚地在其中显现,而对熟悉地方音乐者而言,刘氏在板胡上可能有的一丝遗憾──有时还是太「乾净」了一些(这可能是走入「学院专业」后必然的「发展」),在此曲中也就无所「挑剔」了。

然而,上述的说法其实是建立在对刘氏音乐已熟悉的基础上来说的,因为,有这场演奏会中并不是从头到尾皆可以见到上述鲜明之刘氏风采的:由于某些乐曲编制太大(如〈草原上〉)及乐队不知节制地以大吃小,都使得有心人只能在刘氏单独出现时,才能捕捉到他音乐的特殊魅力,这是颇令人遗憾的。

遗憾也来自于串场主持人谢佳勋综艺节目似的主持方式,及在「丝竹管弦知多少」中将听众尽视为外行地介绍乐器的安排,前者既与刘氏身份、音乐风格乃至国家音乐厅的空间气氛显得极不搭调,后者则尤让一些仰慕刘氏的内行听众,有著不堪花钱来被外行主持人「教育」的愤慨,一个有明显进步的乐团,却因节目安排而致于此,在文化层面的思索上显然是要多下功夫了。

 

文字|林谷芳 民族音乐学者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