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乐团客座指挥陈燮阳(陈燮阳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COVER/香港篇

香港中乐团十五年来的成长变化

香港中乐团很可能是乐手编制规模最大,平均水平最高的中乐团。今年,它刚度过十五年来最漫长的一个乐季。

香港中乐团很可能是乐手编制规模最大,平均水平最高的中乐团。今年,它刚度过十五年来最漫长的一个乐季。

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十四日在第二届亚洲艺术节举行成立首场音乐会,展开第一个乐季的香港中乐团是市政局直接管辖的艺团组织,每年乐季之终始也就配合财政年度,从每年四月到翌年三月底举行,迄今已经十五届。

不过,香港中乐团的历史可追溯至一九七二年。当时为庆祝香港大会堂启用十周年,由琵琶演奏家吕培原领导,卢家炽出任团长,组成十五人之中乐队举行志庆音乐会。其后市政局继续赞助该团演出,乐手增至三十人,王震东亦继吕培原移民之后出任指挥,并根据社团条例注册,定名为香港中乐团,到七五年乐手增至四十六人。王震东之后,先后由陈能济、郭迪扬、于粦担任过指挥。

吴大江为乐团打基础

一九七七年四月,市政局通过香港中乐团职业化计划,并自新加坡将吴大江请回来担此重任,出任音乐总监。香港中乐团的英文名字亦由The Hong Kong Chinese Music Orchestra,改为现时的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自此香港组成了直到目前仍是唯一的职业中乐团体。

吴大江于一九八五年五月约满离职,音乐总监职位空悬了近一年,才邀得关迺忠于八六年三月继任第二任音乐总监,关迺忠做了四年,于九○年三月约满,改任首席指挥,音乐总监一职,悬空至今。

在吴大江任内,于陈能济、张永寿等人的协助下,曾策划一系列专业训练,供不同门派、背景的乐师,在演奏技巧上统一,提高乐师之理论修养,专业乐团意识,及职业道德,且大力鼓励作曲家为中乐团创作大型中乐作品,将现代作品技巧引入,借以扩展乐团的表现力和曲目风格、内容,提升乐师的演奏水平。

在吴大江掌舵期间,乐团更创立了委约作曲制度,广泛地委请香港、大陆、台湾及海外华裔作曲家,甚至欧、美等地的外国作曲家为乐团创作新曲,此一制度维持至今,委约创作和委约编曲的作品,早已超过千首之数,成为中乐团发展过程中,所获得一重大成果。

在吴大江任内,还实现了将乐团地位提高,并带到国际乐坛的梦想,于八二至八四年间,乐团先后在吴大江指挥下,访问澳洲、日本和南韩。

关迺忠四年灌四唱片

关迺忠任内的四年,采用「平衡」策略,不论是古典与前卫,严肃与通俗,娱乐性与教育性,均力求兼容并蓄,不仅将乐团带到可容万人的红磡体育馆去举办大型普及音乐会,还不惜将乐团乐器之排位作了极大改动,以寻求更佳音响的可行性。

在关迺忠的带领下,香港中乐团自八七年三日至八九年九月间,先后灌录了《梁祝/拉萨行》,《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穆桂英挂帅》及《香港中乐团专辑》四张唱片,同时,香港中乐团并先后应邀到北京(八七年五月)、台湾(八八年五月)和东京(九○年三月)演出。

乐团目前的编制分为四个乐组──弓弦、弹拨、吹管及敲击,采用传统及新改革的各种乐器,低音部分采用的是改良的革胡及低音革胡,而非西洋乐器的低音大提琴,成立之初,全职乐师五十人,兼职廿五人,第四乐季开始设立四个声部组长,全职乐师亦增至七十人,到八六/八七乐季,编制已扩展为全部全职乐师八十五人。现职八十五人中,还包括一位团长兼助理指挥,十五位首席乐师,七位助理首席乐师。

香港中乐团在最近一个乐季中,共演出了一一七场,包括定期音乐会,在各社区举行的外展节目,和免费为学校举行的音乐会,吸引听众超过十万名。

困扰问题不少待解决

香港中乐团十五年来虽然成绩辉煌,但亦备受困扰,在乐团发展路线方向上,一直有「交响化」在学术性及实践性上的争论,乐团管理行政阶层和乐师间的关系,亦存在一定矛盾,加上乐师内部亦存在一些派性和权力争执,乐师普遍士气不足。

此外,香港中乐团一直是市政局此一庞大官僚架构下的组织,经费亦全由市政局资助,中乐团应从市政局架构独立出来发展的争论,亦迟迟无法落实。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乐团的上座率波动极大,票房成为乐团最大压力的来源。今年五月,在迟迟未能觅得音乐总监的情况下,有关方面宣布采用「三头马车」制度,聘请上海指挥夏飞云任驻团指挥,陈燮阳任首席客座指挥,并升任黄安源为助理指挥,此一委任,更引起外间对夏飞云、黄安源指挥、管理乐团、及安排节目能力的强烈质疑,风波不少。

各种风风雨雨中,今年九二至九三乐季亦延迟于九月才开始,上一乐季也就延长了半年,成为十五年来最长的一个乐季,不过,如果种种问题仍不解决,继续积聚下去,未来的乐季对于中乐团某些人士来说,仍然会是漫长的一年。

 

特约报导|夏汉华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香港中乐团十五年来虽然成绩辉煌,但在乐团发展方向上,一直有「交响化」的争论。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