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乐在中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犹如一支幽兰,散发著泌人肺腑的淸香。国乐不仅在中国本土有了不小的发展,令人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都有了显著的成就。有趣的是,香港称其为中乐,新加坡称其为华乐,大陆称其为民乐。台湾称其为国乐。
十多年前,当我随各个艺术团去欧、美、澳、香港演出时,遇到过不少玩国乐的朋友,他们平时除了工作外,在节庆假日里难得表演些〈喜洋洋〉〈步步高〉〈雨打芭蕉〉等民间音乐和易听上手的曲目,以增添节日气氛,抒解思鄕之情。基本上没有大型和高水准的演出活动。近年香港国乐团、台湾的中广、台北市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和实验国乐团、新加坡半职业的人民协会华乐团等也常到海外演出。这才在大陆之外开始有了颇具规模的大型国乐团,也渐渐开始有了专业上的竞争对手了。
一九八六年底,我接受了纽约长风中乐团郑小慧女士的邀请,来到了纽约。这个乐团与纽约的另一个由张铨念先生倡导的中乐团属于一个性质。虽然长风十几位演奏者,张先生的有四十多位演奏者,但都由美国联邦、州、市政府每年给予一、二万美金来举办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绝大部分的成员都有一份工作,周末排练一次。纯属业余娱乐活动。我刚来美国时是学生身份,而且从大陆来的艺术家基本都身无分文。我须要一边念书,一边在餐馆打工来维持日常的开销和学费。通过一、二年的努力,演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时而与张先生的团合作。时而受邀与芝加哥的北美中国音乐硏究会演出。时而去旧金山与他们那儿的张燕、丁鲁峰等同台表演……。
一九八七年以来,长风举办了「中国名曲」(张燕参加)「神州古韵」「敦煌琵琶谱演奏」「鄕音」「中国现代作品I、II」发表会(由周龙、陈怡、李品晶、瞿小松、李滨扬等创作的世界首演)等一系列高水准的音乐会。其中不仅有历代的传统优秀曲目,创作的民间吹打,江南丝竹的八大曲,广东音乐的老曲新作,而且还出现了陈怡的《潮音》《点之组曲》,周龙的《恒》《弹词调》,李滨扬的琴埙《南风》,李品晶的《行行重行行》组歌等优秀作品。为了一场重要音乐会的召开,全团十来位演奏家每每要花整整二、三个月的周末排练。有时一口气排十来个小时,而且那么地认真和仔细,竟然没人叫苦叫怨。
每年在林肯中心演出的重要音乐会还有纽约中国民族乐团。四十几个演奏者丰富多彩的节目,经常博得观众的满堂彩,指挥是姚雪言。演奏家有:王昌元(筝)、徐正音(琵琶)、张家琍(二胡)、郭景强(二胡)、陈茜(扬琴)、夏文杰(板胡)等。他们分别来自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四川音乐学院等。
我们还定期在图书馆、博物馆展开十场的表演,去小学、中学举办别开生面的中国国乐欣赏普及会,放幻灯片、展览乐器、讲解乐曲、演奏名曲来使学生们对中国乐器和国乐产生兴趣。我每年会去几所大学开琵琶独奏会,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以此来增加他们讲授中国文化、中国音乐的生动活泼。周末也时常去外州作表演。虽然收入很少,但为了扩大影响,甚至很远的地方也轮流开十来个小时的车去。这些年来我不仅参加了长风中乐团几百场的演出,而且还参加了百老汇得九项大奖的《蝴蝶君》的演出。参加了谭盾的《九歌》的演出,《火》剧、《梦梦金山》的创作演出,与丹佛、洛杉矶、长堤、米瓦基等美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琵琶协奏曲《梁祝》与《草原小姐妹》,还与台北市国在国家音乐厅合作演出了协奏曲《花木兰》《西双版纳的晚霞》等,受到不少的赞誉。
聚集在旧金山、洛杉矶一带也有不少国乐演奏家。其中有琵琶李光祖、何树凤、张燕、刘惠珊、范上娥、丁鲁峰、陈洁冰等。但他们不组乐团,只是分散活动,难得有机会聚演。
大陆的国乐虽人才济济,但由于这些年文化政策的反复无常,使得国乐界进步甚微。八十年代中叶至末叶,一大批国乐家涌进美国,倒使美国的国乐界气势大增,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国乐产生浓厚兴趣。中国国乐家高水准和丰富多彩的曲目,使美国的音乐界行家也刮目相看。在好多次与美国音乐家合作的交响、爵士乐音乐会中,他们对中国国乐的曲目之丰富、悠久、旋律之动听、音色之特别、技巧之高等都赞不绝口。
近两年来,大陆无一流水准的国乐团来美。在纽约,我倒听了台北市国、实验乐团、丝竹乐团和王正平先生的独奏会。在中国人和美国人中影响不小,并给了相当的评价。纽约的台北剧场经常展现台湾的国乐。这次(十月二十九日由王正平先生指挥的台北市国、台北舞蹈团在林肯中心的演出,也是一个大手笔。台北文建会明年六月底也将在纽约台北剧场举办本人与台北市国的三场国乐会。
生活在美国的国乐家最为头痛的是,国乐团的经费每年只一、二万元,加上经济不景气,逐年锐减。别说难于找到一份专业的工作,如果专心搞国乐,连房租也会交不出了。我们曾尝试申请多一点的经费──不成,想努力让大的财团养一个半职业的高水准国乐团──不理会,找中国人的大老板──没兴趣,……。在万般无奈中,我们还是咬咬牙,沿著这条路继续不回头地走下去。我们不仅保持所有活动,还办起了乐刊《长风乐讯》,靠自己的力量发表论文、乐评、通讯,发往美国、大陆、台湾、香港等一百多个地方。现在已办到第六期了。困难和执著使我们产生了新的力量。
「天地广濶,空气自由,鲜花荣誉,生活优优」这就是绝大部分在美国的中国国乐家的体验写照。新的天地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前景!
八十年代中叶至末叶,一大批国乐家涌进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国乐产生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