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
-
音樂
國樂的中西兩難及其超克
臺北市立國樂團2022╱2023樂季,新任首席指揮張宇安風光上任,開季音樂會「TCO新紀元」中的「新紀元」一詞絕非誇飾:一方面,在張宇安麾下,我們聽見北市國不同以往的全新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張宇安的雙重學養,北市國也超克了長久以來的中西兩難困境。 綜觀而言,「TCO新紀元」幾無冷場,不僅合奏品質優異,擔綱獨奏的王銘裕、謝從馨及許妙伊也有亮眼表現。然而,作為一場新首席指揮上任的首場演出,其核心價值仍在於為北市國帶來的種種變革;因此,本文聚焦於張宇安的音樂風格、北市國的指揮沿革、及其中的國樂主體性論爭,更深一層地聆聽這場開季音樂會。 中西兼容的年輕詮釋 張宇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36歲旋即上任的年輕年紀,還有他「東西兼容」的雙重學養。他以國樂合奏為音樂啟蒙,隨後攻讀笛子及管絃樂指揮,在國內外樂壇都有傲人成績。在這場音樂會裡,這兩項特質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無窮的衝勁、滿溢的情感一向是青年指揮們的共同特色,張宇安也不例外。在選曲上,《天地歌》、《西秦王爺》等曲都有狂亂、原始或野性的高張力段落,而《秦王破陣樂》、《祈雨》則有行進樂般歡愉的快板主題,這些顯然是為指揮量身而選。聽者也能注意到,在這些段落中,張宇安有時設定了相當快的速度,削薄樂團的聲響厚度,使其更加靈動活潑;有時則使用緊繃的大動作與狂放的情緒,讓北市國奏出強力且極端的聲音。這些特點,在過往的中壯年指揮手下確實相對少見。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則是他對浪漫主義風格的掌握。創作《緣》的余忠元擅寫19世紀德奧浪漫主義樂風,該曲也充滿綿長的旋律、玄想般的胡琴獨奏等,無一不是私密的心靈表達。在此我們能聽見指揮輕柔細膩的處理,待之如德奧交響曲的慢板樂章,使人領略他對於交響樂文獻的深刻認識;而如《西秦王爺》進入獨奏前的段落,則能聽/看到張宇安以張狂身姿催動革胡聲部,低音之厚實晦暗,使人想起馬勒、浦羅柯菲夫等西方重要作曲家,這是他西樂學養帶來的成果。 除了上述這些,最重要也最直觀的,應當是樂團聲音的大幅轉變。在張宇安的指揮棒下,整個北市國的聲音變得相當純淨且溫厚,各樂器音色良好地相互融合,顯然歷經了大量排練的細心打磨。更重要的是,這種「純淨」並非是抹去傳統樂器的種種稜角、強硬地模仿交響樂團音色,
-
藝號人物 People
琵琶樂人鍾玉鳳 出走回原點
雖然抱著琵琶把世界走透了,鍾玉鳳作為音樂人,是超越琵琶演奏家的存在,她內在的戰鬥歷程,也遠比外在的行腳足跡更曠遠,更磨人,音樂生涯的前20年,她在現代國樂的訓練系統下習得紮實的好功夫,務必將手上的每顆音符、每道樂句,打磨得光潔完美,那時的鍾玉鳳不知是否想過,自己在接下來的10多年間,將帶著這國樂現代化的先鋒樂器,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
音樂
經典唱段展現名角精采 親炙歷史風華
「談傳統文化,不能不談戲曲。」禪者、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在音樂會「粉墨春秋」的節目冊中,開宗明義地點出了戲曲音樂的重要性。他認為,就台灣所說的國樂型態,可分為「歌樂與器樂」、「說唱音樂」、「戲曲戲劇音樂」、「詩詞音樂」、「宗教音樂」5種類型。主流的國樂著重在器樂演奏上,對歌者的注意力較少。然而傳統根源若沒有與上述類別銜接,將顯得貧瘠。因此,在2022年「傳統藝術季」開幕的第一場,林谷芳擔任策劃製作,邀集了傳統文化的5大劇種,精選最經典的唱段為藝術季揭開序幕。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國樂愈發達 古箏愈萎縮!?
國樂中的熱門學習項目古箏,近年來卻看到學習人口無聲無息下降,原因卻非很多人歸咎的「少子化」,古箏演奏暨作曲家樊慰慈點出答案:「因為國樂合奏不需要古箏!」透過社團接觸國樂的中小學學生,大多由指揮或指導老師指定學習的樂器,考量的重點就是各聲部平衡的數量,如此發展下來,即使冷門樂器也有保障名額;而古箏,充其量就只需要一台。觀察到這個事實,樊慰慈語重心長地斷言:「台灣國樂愈發達,古箏人口就愈萎縮。」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台灣國樂新勢力 邁向世界的進行式
想到學音樂,第一個聯想是的畫面是什麼?鋼琴、小提琴、管絃樂團或是音樂教室裡的貝多芬石膏像?即使國樂的歷史不亞於西洋音樂,但長久以來全盤接受外來的音樂訓練之後,自信心也逐漸薄弱。 然而國樂界近年來的發展卻一洗陰霾獨奏家技術與品味提升、作曲家從國樂聲響與技法找到新素材、年輕指揮在國際大賽大放異彩,還有愛樂人口的關注與暴增,在在顯示國樂領域充沛的能量。不管從樂器改良、音樂編創到表演形式,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相較於西洋音樂的穩定,國樂界的活躍已非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除卻了廟堂陣頭的形象,國樂並非脫去傳統外衣,而是將傳統變成珠寶,裝飾在最重要的位置。你無法忽視它的閃耀光芒,因為這股國樂的新勢力,已朝您席捲而來!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唐山過台灣 扎根在地展望世界
解嚴前,國樂與西樂各自發展,今日舞台上西樂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與國樂團攜手合作已成常例,屢見成功跨越的作品。生命經驗與生息之地連結後的在地取材與取才的發展,逐漸呈現台灣國樂的獨特風景,演出曲目多元、大陸作品不再獨領風騷。新世紀台灣國樂創作展演積累的成果,不僅是台灣音樂史必須銘記的一頁,更將展現對世界文化有既深且遠的影響。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指揮人才兼容東西 新穎美學指日可待
得利於中西並蓄、多元跨界的音樂養成背景,新生代的國樂指揮既能掌握西方管絃樂的精準節奏與細膩的聲部層次,又能發揮華人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與自在彈性的流動,使得中西音樂美學達到水乳交融的調合。國樂青年世代正聯手證明,中國系譜中的各種傳統樂器與古典曲式,皆擁有自我美學價值,而且可以對全球音樂文化做出啟發與貢獻。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多方嘗試不設限 演奏新銳創造新風景
台灣多年來培育了豐富的國樂演奏人才,除了成為國內外樂團的生力軍,也以個人身分或組成小團體的方式,在國樂的表演形式上開創各種可能:或組合各樂種樂器,或融會爵士、流行、搖滾等風格,或加入現代音樂手法,同時也將國樂樂器帶上世界音樂的舞台,他們透過國樂,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創造豐富繽紛的音樂新風景。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新世紀創作勃發 新曲注入新活力
廿一世紀的台灣國樂界,如同觸底反彈般,逐步展現無窮的生命力,無論是公辦樂團還是民間單位,包括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采風樂坊、小巨人絲竹樂團等皆投入新作品的委託、演出和製作,相關民族音樂創作比賽。綜觀過去十五年,國樂曲目新創的作品數量已經累積到一定的水準,有了量之後,下一階段便是質的挑戰。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國樂進行式 傳統新樂章
要知道一種表演藝術的蓬勃與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視它的實際演出。翻開三月國樂相關的演出,就會發覺單單一個月當中,質與量竟都是如此地驚人。仔細研究內容之後更將讚嘆,國樂的發展早已不是LKK茶餘飯後的消遣,這股旺盛的野心與新勢力,已經勢不可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多媒體 多元化 多新曲
不當LKK 國樂也要變新裝
現在聽國樂演出,只是看到一群人拿著傳統樂器,穿著傳統唐裝,咿咿啊啊或鏗鏘錚琮地「陽春白雪」嗎?那你就錯了,台灣的國樂音樂會早就發展出多元豐富的演出樣貌,結合多媒體演出不稀罕,加上美食或品茗的感官體驗才有趣!曲目或老曲新編或全新創作,搖滾一下也不賴!
-
專欄 Columns
中國音樂的未來
音樂在古代的中國,原是最重要的藝術,可惜歷經演變, 逐漸自高雅的貴族生活藝術,淪落爲街頭的小唱。到了我們的時代,國畫與書法還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音樂卻已幾乎完全自文人生活中消失。
-
歌仔戲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下)
國樂加入歌仔戲伴奏,不是去取代或掩蓋原有傳統樂器的表現,而是在保留發揮傳統樂器的藝術風格前提下,使歌仔戲音樂的表現功能更豐富、更充實。因此,我以爲應以點到爲止,同時也應考慮樂器的組合在音響上以平衡而不失調爲宜。
-
戲說新語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
歌仔戲傳統四大件樂器,在表現劇種的地方特色上,它們是別種樂器所無法取代的。但是當歌仔戲的表演內容開始向更廣度的縱深發展,爲求完整而豐滿的呈現戲劇內涵,音樂亦必須擴大層次,增加節奏力度與和聲的厚度,以及樂器音色的多種變化等等。這時,傳統四大件的伴奏便感到力不從心了。
-
音樂
不是樂評,也是樂評! 從「關迺忠、閔惠芬與市國之星」談起
九月四日這場頗有「老鳳領新雛」意味的「關迺忠、閔惠芬與市國之星」演奏會,主辦單位的立意雖佳,也動用了一定的資源,但成效卻極爲有限,其關鍵處也就在於主辦單位對音樂會的設計始終無法眞正就一場演出的藝術層次、演出層次、及接受層面上詳加思考所致,而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於音樂界的問題。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樂、傳統戲曲節目甄選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爲推廣傳統戲曲,培養國內國樂創作人才,即日起開放「傳統戲曲」節目以及「雅韻系列」國樂節目甄選。 「傳統戲曲」包含國劇、歌仔戲、其他地方戲曲的傳統或新編劇碼,徵件期限爲八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截止,經評選後由中心提供製作經費,於國家戲劇院演出。「雅韻系列」的申請對象爲傳統及現代國樂團或民族樂團,甄選時間至八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止,經評選後的優秀團體將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以上甄選辦法可洽詢(02)343-1630 姚小姐。 (編輯部) 兩大藝術節台北熱鬧上場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策辦的「一九九五台北國際藝術節」和中國都發會企劃執行的「東區藝術節」,九月底皆開鑼上演,將持續進行至十、十一月。 「一九九五台北國際藝術節」節目內容分爲戲劇、音樂、舞蹈三類,邀請演出的團體有美國A.R.T.劇團、楊麗花歌仔戲、雲門舞集、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等,參與的音樂家則有貝恩.懷寇、史塔勒、彼得.許萊亞、阿胥肯納吉等。詳細節目表請洽詢(02)3431364。 「東區藝術節」以推動頂好商圈及社區的互動爲主旨,舉辦各種形式的街頭活動及戶外舞台表演,表演地點主要在忠孝東路和仁愛路之間,以敦南圓環爲軸心,參與的團體有人體舞蹈劇場、絲瓜棚演劇社、伊甸黑門樂團、吳佩倩舞極等,活動洽詢(02)7739471頂好社區工作室。 (編輯部) 〔大陸〕 官方要求振興崑曲 文化部崑劇指導委員會近期召開全體會議,討論了「崑指委」章程、工作要點、政策措施,確立了文化部振興崑劇的戰略目標。據悉,「崑指委」名譽主席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全擔任,主席由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擔任。會上決定: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湖南崑劇院(團),首先給予資金保障,實行全額撥款,同時加強宣傳,主動爭取企業和社會各方的贊助。高占祥強調:在民族戲劇文化史上,崑劇有承
-
回想與回響 Echo
新新國樂的老老問題
如果,「數大爲美」爲某些人士,特別是爲政者「制禮作樂」之所需;如果,「揚大漢天聲」爲部分國人民族情感之所繫。是則,無論學者如何評論,國樂團必然是「堅強屹立」的存在下去,因此,學者何妨暫停責難,從抽象如美學、具體如編劇等問題一起來建構、來檢視,而彈撥樂器的存在正是極需檢視的問題。
-
回想與回響 Echo
的確是瞎子摸象 國樂參與歌仔戲
歌仔戲引入國樂未滿十年,參與者不過寥寥幾人,的確暴露出不少「瞎子摸象」的困境,但總比不動手摸象、光憑想像還接近事實一些吧!
-
九四回顧
瞎子摸象乎? 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
對於一個中年以上,或前中年的歌仔戲忠實觀衆來說,他或她的看戲經驗很可能是:童年看野台,少、靑之年看電視,近中年起進劇場看舞台;雖然,這一路來看的都是楊麗花、葉靑和黃香蓮等。但是,場地變了,效果、氣氛也不一樣了,甚至文武場也多聲了。觀衆眼睜睜地看著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那些彷彿是借來的「新招」,是恰得其象呢?還是瞎子摸象?
-
九四回顧
激情過後、主體何在? 高潮之後的省思
在民族音樂發展上存在著一種弔詭現象,亦即,擁有官方資源或商業能力的「主流」,其在文化面上,常自陷於依附性的邊陲思考,而主體性的反省卻反得有賴於民間「非主流」人士的舉揚,去年的情形大體也還循著這種軌跡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