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从艾孚士和柯普兰音乐节谈起

如果纯粹以艺术成就加上鄕土情怀而言,中国作曲家不见得有此幸运被选为音乐节的主题。事实上,泰半是由于他们有其他原因才受到重视。

如果纯粹以艺术成就加上鄕土情怀而言,中国作曲家不见得有此幸运被选为音乐节的主题。事实上,泰半是由于他们有其他原因才受到重视。

位于格里利城(Greeley)的北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是美国几千所大学之一,本来没有什么値得注意的。但是今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该校要举办一个非比寻常的音乐节,以艾孚士(Charles Ives)和柯普兰(A aron Copland)这两位美国著名作曲家为主题。除了由该校的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合唱团、管乐团、军乐队表演此二人的作品之外,又邀请数位硏究美国音乐有成就的学者和演奏美国作品著名的演奏家来参与,并向全国各文教机构宣布这一事件。其主办的目的无他,就是对这两位美国作曲家致敬。对于一个仅有五万多人口的西部小城,这无疑是一件本土文化的盛事。

美国历史较短,又一直涌入世界各地的移民,迄今未断,所以其文化也呈多样性。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之下,什么是美国的本土艺术文化始终困扰着许多人。但正如柯普兰说的:「我不再感到寻求有意识的美国主义的需要,因为我们在此生活和工作。我们可以肯定,当我们的音乐成熟时,它就有了美国的特质。」时至今日,这个成熟的机会已经形成。最能代表这种基于欧洲艺术传统,又富有本土情怀的美国作曲家正是艾孚士和柯普兰,所以会有上述的音乐节。也难怪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一套大部头《音乐的传承》(Heritage of Music)(注)书中的第四卷专门为这两个人辟出一章,作为美国艺术音乐的代表。

柯普兰不但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著作者。他所发表过的意见常常发人深省。他说:「一个真正的音乐文化从来不会,也不可能全部依赖舶来的外国艺术家和外国音乐。美国的艺术音乐基本上永远会成为博物馆艺术,直到我们能培养出一群作曲家,他们能够直接地向美国大众传递一种音乐语言。这种语言要能澈底地表达对美国情景所产生出的美国意识的最深刻反映。」这一段话十足地表达美国人自认已脱离欧洲的影响,要建立一种自己的音乐文化的情怀。

中国近代音乐史算来也有一百年了,现代作曲家们学习了西洋的技法,也孜孜不倦地在探索那种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成功的也不少。许多受到大众肯定的作曲家就是能传递对本土情景的深刻反映。对他们表达敬意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不过,历年来所举办的作曲家纪念活动却不见得一定是艺术成就既高、鄕土情怀亦深的人。大陆已经为聂耳和冼星海不知举办过多少次,却忽畧了赵元任、黄自等人,近年才开始主办刘天华、马思聪等人的作品硏讨会,台湾则于最近举办江文也作品硏讨会。没有人能否认这些受到靑睐的作曲家的艺术成就,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如果纯粹以艺术成就,乃至于加上鄕土情怀而言,以上所提的并不见得个个都有此幸运被选为音乐节的主题。事实上泰半是由于他们有其他的原因才受重视。而且,时局改变时,他们就可能受到不同的待遇,不像本文所提主办这个艾孚士和柯普兰音乐节的动机那么单纯。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另一种艺术?另一种情怀?

(注:台北麦克出版公司正筹备该书之中译本,由黄寤兰女士编辑出版。)

 

文字|韩国𨱑 北伊利诺大学音乐系教授、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所长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