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政治剧场与宣传剧

今日这样的尺度,是否说明了我们已经踏上「真正民主政治」之路?或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漏网现象?

今日这样的尺度,是否说明了我们已经踏上「真正民主政治」之路?或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漏网现象?

宣传剧在宣传一种政治理念时,也可以称作是广义的政治剧。譬如说抗日战争期间鼓舞士气、反抗侵略的剧作,国共斗争期间为任何一方张目执言的剧作,都不脱政治剧的气息。

但是宣传剧并不全是政治剧,最明显的事实是有为宗教而宣传的,有为商品而宣传的,前者可视为宗教剧,后者形如商业广吿,都难以划入政治剧的范围。

其实政治剧并不单指宣传政治理念的作品,多半也指,甚至于说特指,那些带有反叛意味批评时政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在民主政治的地区,才可能出现政治剧场。

在台湾五、六〇年代的反共抗俄剧作,固然旨在宣示政令、唤醒人民的反共意识,但是我们只能称其为宣传剧,而不能称之谓政治剧场,因为这些剧作对台湾那时候的政治并无批判的企图和作用。台湾政治剧场的出现是一九八七年解严以后的事。在反对党宣布成立,各种政论杂志也已开拓了批评时政的言论幅度之后,政治剧场才开始出现。一九八九年,伴随著三项公职选举,「环墟剧场」先后演出了《五二〇事件》、《事件三一五、六〇八、七二九》,「果陀剧场」推出了《台湾第一》,「优剧场」演出《重审魏京生》,都以政治剧场自命,也实在含有了批判的意义。那一年因环保意识的抬头,像「环墟剧场」、「零场一二一二五剧场」、「河左岸剧场」和「临界点剧象录」所发动的户外「抢救森林行动」,也含有街头政治剧的意味。其中尤以「临界点剧象录」在政治剧场的推进中更是不遗余力。

其实,「临界点剧象录」一开始就以大胆叛逆的姿态出现,例如探索同性恋问题的《毛尸》和几乎全裸的《夜浪拍岸》,就具有惊世骇俗的企图心。到了《割功送德──长鞭四十哩》演述台湾四百年的变迁,政治意味愈来愈浓。今年四月演出的《谢氏阿女──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台湾女人》表现共产党员谢雪红的一生,可说是名符其实的政治剧场了,因为此剧的主旨并不在宣传任何政治理念,而是借了对谢雪红的歌咏,批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政权。当舞台上降下了「蒋中正出卖台湾人」和「打倒美国帝国主义」的大条幅,并且嘲弄著国民党的党旗和美国国旗时,观众不能不有所震动,因为台湾毕竟还是国民党掌权的地方。到了舞台上一片红光,中共的国歌《东方红》唱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毛主席万岁」的呼声,使观众错疑身在北京。这种种舞台上的表现,在几年前的台湾是难以想像的。今日这样的尺度,是否说明了我们已经踏上了「真正民主政治」之路,民间对政治问题可以畅所欲言了?或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漏网现象?或者更悲观的看法是出自另一种政治实力的安排?来得太快的反叛之声,总不免令人起疑。

然而政治剧场正是如此,不但对当政者喊出不同的声音,也敢于冒犯世俗的主流意识。因此,在大陆上,虽然从四九年以后的戏剧不脱政治,但是至今仍还没有政治剧场!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