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原舞者的演出或甘美朗的教学都不是流行文化,但都在尊重和自己不同及非西洋准则的习俗上做到了典范。
四月十六日、十七日原舞者舞蹈团在台北国家剧院演出赛夏族矮人祭歌舞《矮人的叮咛》。和绝大多数歌舞节目不同的是,它结合了学术的硏究和忠实的模仿,并以诚敬的态度呈现。最后由室内跳到室外,加入许多临时舞者,依该族的祭典习俗,燃起熊熊火燄尽情歌舞,将整个事件带到最高潮。虽然迥异于一般的娱乐性或艺术性节目,观众的反应却是热烈和满足的。
矮人祭的传统由来已久,也不乏文献记载。以往除非亲赴赛夏族聚居之地是不能有所接触。这一次虽然是为了舞台的呈现而将整个过程缩短,也不是真正的「祭」,却给更多的人某种程度的「亲临」感受,这是其成功之处。当然,这次演出之受注意和欢迎,除了工作者和表演者的敬业精神外,也拜本土热之赐。特别要提的是胡台丽教授主导策划的许多原则性问题,例如原舞者团员实地学习和参与赛夏族祭仪的全部过程。为此次演出,他们不但征得该族北祭团姓氏代表的同意,举行过一些必要的仪式,「同时向矮人禀吿,请求谅解与祝福。」(注:此引句取自节目单。相关细节见本刊十八期1994年4月号胡台丽文「矮人的叮咛」。)
许多年前,陈奇禄教授尙担任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时曾说过一句话:「保留一点迷信也无妨」(非直接引句)。我赞赏原舞者为这次演出的过程中所作的许多「迷信」动作。五四以来,「赛先生」和「德先生」的新文化思潮的确带给我们进步和自由,却没有培养我们的尊重和包容精神。所以有很长的一段时期,知识份子贬损一切不合西洋准则的习俗,更不能包容中(汉)、西以外的事物。
由此也使我联想到我个人在美国和台湾教印尼甘美朗时吿诫学生要脱鞋,不可跨越乐器,并在演出时对大锣烧香献花等一些「提倡迷信」的论调和动作。原因是在印尼人心目中甘美朗乐器有神。学生们似乎都能「姑且信之」,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道:「你真的相信这些乐器有神吗?」我振振有词地回答:「不管信不信,我们是尊事当地人的习俗。」大家也就没有二话。久而久之,他们习惯成自然,还会依样葫芦向新来的人灌输同样的思想,我则一方面暗喜他们多认识了一种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庆幸因此增加了乐器的保养和寿命。
时代真的不同了。几十年前的台湾,不要说东南亚或原住民文化,就连一般民间的文化都为知识份子不屑一顾,遑论学术性的硏究结合非娱乐性的演出。音乐教育体系中也只有西洋,偶有中国(汉族),做梦也没料到中、西以外还有音乐,而且还能大谈纯音乐以外的文化现象。现在社会日趋多元,民智大开,不可能的变成可能,不能包容的逐渐容忍。这一次原舞者的壮举说明了观念的改变和新契机的来临。无论是原舞者的演出或是甘美朗的教学都不是(也不可能)万人空巷的流行文化,但都在尊重和自己不同及非西洋准则的习俗上做到了典范。所以,即使保留一点迷信也无妨。
文字|韩国𨱑 北伊利诺大学音乐系教授、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