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老人剧团与社区戏剧

每一个社区都该成立一个老人剧团,使年长的人也有继续扮家家酒的福份。

每一个社区都该成立一个老人剧团,使年长的人也有继续扮家家酒的福份。

本来戏剧活动并没有年龄的限制,编剧和导演固然是老当益壮,从事表演者也往往姜是老的辣。然而在台湾的现代戏剧,由于欠缺历史的纵深,八〇年代的小剧场似乎是平地冒生了一批热衷戏剧的年轻人,不但编导的年纪不大,演员更十分靑嫩。因而这十来年,竟给人一种印象,仿佛现代戏剧是专属于年轻人的活动。

在台南,偏偏有一批年长的人组成了一个「魅登峰剧团」。其中成员的年纪从四十五岁到七十一岁不等,因而被人称作「老人剧团」。其实多半团员正当中年,尙不该言老,所以有「老人」剧团之称,皆因其他剧团的成员太过年轻之故。

戏剧表现的不外是人情世故,已经有丰厚人生经验的人才真能体会得出世情的冷暖。年龄与经历正是魅登峰的团员们追求厚度与深度的本钱,他们所欠缺的是表演的训练。年轻时从未登过台的人,骤然要面对无数炯炯的眼睛,的确是一桩难事,所以他们必须首先要通过戏剧训练这一关。魅登峰的团员在台南市文化基金会的支援下,从台北聘请了方圆剧团的彭雅苓南下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集训。集训时所做的即兴表演,连缀成章,最后形成了生活集锦式的《盐巴与味素》。其中的片段各不连属,总的导向呈现了夫妻、亲子、情人、朋友等人际关系。导演抓住了团员们各有人生经验一大把的特点,尽量由此发挥,折射出来的是非常生活化的场面,或喜、或悲、或无奈,都像是在人生中截取的一个段落。

向人生直接取样,本是写实主义戏剧的初衷。最完美的写实,莫若「人生的切片」(a slice of life)。然而这样一片一片,切自各不相涉的多种人生,其间殊无联系,则不能算是完整的制作。像这样的短制,大陆戏剧界习惯称之谓「小品」。众多的小品凑在一起,可称之谓「小品集锦」。

像魅登峰这样的业余剧团,既不易演出大戏,又期望表现一点创意,「小品集锦」是一个适当的选择。

同属业余剧团,年长的与年轻的团员应各怀有不同的抱负和目的。以魅登峰团员的年纪,大概不会梦想有一天在演艺界脱颖而出。因此,对他们而言,演出并不构成主要的鹄的,相较之下,训练和排演的过程也许更被看重。做为社区的文娱活动,不管是为了消闲也好,还是为了纾解情绪也好,戏剧表演都是一种优越的选择。戏剧的模仿与虚拟,常把表演者带入一种似真而非真的情境,制造渲泄情绪的机会,但却不必为渲泄负任何责任。比之于莳花与养鸟,戏剧表演肯定可以带给参与者更大的艺术进境与满足。

戏剧一如玩家家酒,本是人类生长过程中最具有启发性同时也最富有趣味的游戏,儿童从扮家家酒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成年人又何尝不能从虚拟的情节中感悟到人生的真与幻。

到如今,我们有不少小剧场,但尙缺乏社区的戏剧活动。其实,每一个社区都该成立一个「老人剧团」,以俾使年长的人也有继续扮家家酒的福份。做为社区的文娱活动,我们期望魅登峰剧团会成为未来社区戏剧活动的一个光彩的榜样。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