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湾「第四台」的发展轨迹不难令人发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实证,现在有线电视科技的发达也只强化了这种推论的正确性。有线电视的功能包括新闻、资讯、娱乐、购物、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台湾这方面的发展却多所偏废。
经过一场省市长选战,台湾的电子媒体生态丕变。如同在野的立法委员陈水扁攻进首都的市长办公室一样,一些地下电台和电视也摇身一变而成主流,卫星和有线电视更合力击垮了三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让它们的收视率降到半数以下。一九九五年中,台澎金马五十二个区域的有线电视执照便将核发,每个区最多五家,估计将有两百家左右的有线电视系统将在各地布线蔓延,为订户带来五、六十个频道的节目。理想当中的多元文化似乎即将呈现在电视这个方盒子之内,让观众各取所需,从前一直找不到空间的艺术文化讯息也看来可以有一个出路了。
台湾文化指标在哪里
但是频道的量有了,质呢?近年台湾「第四台」的发展轨迹不难令人发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实证,现在有线电视科技的发达也只强化了这种推论的正确性。有线电视的功能包括新闻、资讯、娱乐、购物、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台湾这方面的发展却多所偏废。来自国外的有线新闻网CNN、亚洲商业新闻ABN都是新闻制作的优秀范例,可惜语言的隔阂将阻碍它们的普及性。台湾的「真相新闻网」在抱负上固然高远,但是设备和人员的基本条件还得费心充实。娱乐方面,美国的家庭票房HBO片源丰富,TNT的老片充满怀旧情趣,ESPN和卫视体育台都有不错的运动节目,本土频道则不论国片、港片,总都缺乏深度。一些餐厅秀、歌唱擂台之类的大众趣味则显得低俗(有时甚至淫秽)。
一位受到李登辉总统「赞扬」的艺人主持的这类型节目还跟国民党所设的「博新」有线电视公司合作,透过卫星频道传输节目。将来溢波到其他亚洲地区,如果这就被认定是台湾文化水准的指标,那将是绝大讽刺。至于那些说书讲古兼卖药的民俗频道,或是推销菜刀卖抹布的所谓购物频道就更像是早期电台的翻版,对观众毫无实益,只肥了厂商和有线电视业者的荷包。而所谓教育,也只沦为补习班国中教材的录影带版本而已,完全只是样板,算是意思到了。
资讯高速公路拓展双向交流道
由于电子数位科技和通讯网路功能的跃进,几年之内将会出现电话、电视、电脑三合一的传播模式,以往大众传播单向、被动的讯息吸收行为将被双向、互动所取代。在光纤与同轴电缆所混成的架构中,「资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国家资讯基础建设(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将能带来语音、文字、图像和影片传输共计五百个频道的惊人空间。区隔化将是节目行销的法则,也是大众资讯福利的要素。就文化、教育来说,观众在这里头可以重拾选择的权利和乐趣。在先进国家,公共电视早就在做,有线电视文化节目也找到了它们的市场和利基。
美国的Discovery、A&E(Arts and Entertainment),节目的制作投下心力与财力,呈现的水准甚至超越日渐捉襟见肘的公共电视。去年,前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新闻部总经理和公共电视PBS董事长葛罗斯曼成立Horizon(地平线)有线电视公司,将艺术、文化和教育节目传送全美各地有线电视系统。它们的内容包括表演艺术演出、著名大学重要演讲座谈的录影,由于带有公益性质,权利金的支付能谈判到一个合理价位,也因而能以低价提供有线业者,由它们再转嫁少数成本到客户身上。文化界人士的创作、演出和硏究心血得到认同、有线电视捞到形象和客户、而观众获得艺术的启发、薰陶或享受,但大家的负担都不重,文化的推广却有了不小的助力。台湾的文化机构、艺术团体或个人,以及有线电视上下游业者都应对这个处女地有更多的积极作为,否则有线电视不但无法成为表演艺术的合作伙伴,甚至将是文化发展的无形障碍。
文字|黄志全 文化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