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忘录》中男女双人舞的处理突出。(林俊宏 摄)
舞蹈 演出评论/舞蹈

以色列身体感情的真实记录 观赏以色列奇布兹现代舞团

光辉的十月,剧场界热闹非凡。来自以色列的奇布兹现代舞团,以唯美浪漫小品《翅膀的梦》及刻划以色列战后一代靑年人心里呐喊的《备忘录》,在国内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光辉的十月,剧场界热闹非凡。来自以色列的奇布兹现代舞团,以唯美浪漫小品《翅膀的梦》及刻划以色列战后一代靑年人心里呐喊的《备忘录》,在国内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奇布兹现代舞团

10月5〜7日

国家剧院

落幕时,全场屛气凝息,顿时,掌声欢然雷动。「以色列奇布兹现代舞团」以其精湛的舞技及优异的舞台效果,成功地掠获了台湾舞迷的心。在此之前,台湾的现代舞视线多只随著欧美潮流而波动,然而,来自以色列的「奇布兹舞团」的来访,跳脱出新闻中烽烟漫漫的框架,打破幽然飘渺的传说,用其舞动的身躯贴近台湾观众的鼻息,沸腾彼此的心律与呼吸。

光辉十月的前夕,剧场界也热闹非凡,而热衷剧场的观众,必然感受到这股兴奋且又疲于奔命的身心状态。那么,在一连串目不暇给的演出之后,可以沉淀而存留在记忆里的画面将会是什么?相同地,生活中不依赖文字、照片及各种辅助记忆的设备,亦从身体搜寻;也许是一道疤痕,也许是一个习惯动作,或者是某种悸动的直觉反射,那么,记忆是否会更加真实?而当我们翻开自己的备忘录,曾记载的事又在生命里扮演何种角色?「以色列奇布兹舞团」的作品《备忘录》中,呈现出一段身体感情的真实记录。

善用编舞技巧与舞台整体设计

幕起,女舞者们低头双手交置胸前,分别站立于一扇扇透过门间的光室之中。整齐的间隔,由头顶而来的聚光,以及沉重的音乐背景和隆隆的火车声衬托,让人直觉联想起纳粹集中营的景象。接著,群舞者逐步向前,以一致而强烈肢体挥舞,直逼观众。置于台口地面的光瞿然亮起,照在一张张如鬼魅的脸孔,使得舞台顿时陷入于惨澹的不真实感;悬在门上的蓝衣女子,配合著(Time to get, Time to lose……)的口白节奏,如悬丝傀儡般舞动著,仿佛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呼求。「奇布兹舞团」作品《备忘录》中,以特定的独舞角色呈现出心灵状态,双人舞表现人际互动的关系,群舞创造出情境,而灯光的强力经营,更有力地传达出蕴含于舞作中的心理特质。不以情节串连,也不只是种族或出自历史的特有经历,《备忘录》善用编舞技巧和舞台整体设计,将属于人类心灵无依的景象与呐喊,以及幻境虚空等写照丰富而真实地呈现出来。

群舞整齐划一的动作里,突显了从其中跳脱出的独舞者的张狂舞助;几次卡农手法的运用,制造出如骨牌效应的视觉效果;即使是简单一致的动作,或利用与舞台设计结合,或利用舞台空间的配置,都产生了相当的张力。同时编舞者也运用了角色间的关系,透露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例如,首段的男性群舞,一反之前女性控诉不安的情绪,而以抒情的音乐及肢体,柔性且流畅地舞动著。若是表演者的首次出场,即显示「自报家门」的身份交代,或创作者观点诠释的意图,那么无疑地在《备忘录》中,「男强女柔」的意识则无法框限住创作者的思绪。再者,几段双人舞中也呈现出观念上男女关系的倒置。然而除了男女角色使用自由度极大外,反差的顚覆手法,更是一再传达出错乱不安的讯息。如女性群舞用一致娇柔的体能摆弄,再以甜美的华尔滋音乐衬托,而蓝衣女子却用略带癫狂的肢体穿梭其间,来造成二者间极不协调的氛围。

灯光设计是一大功臣

而値得一提的是,灯光设计精华又巧妙地营造的气氛及切割舞台的空间,是舞作成功的功臣之一。聚光灯由上而下投射在舞者身上造成阴影,却又不以侧光补强,任由阴影一如压抑梏桎的心理状态挥之不去。台口的地光,由下而上地照在脸上,使人看来如同鬼魅般虚幻不实。灯光精进地和舞蹈音乐共舞,切割空间,掌握节奏,大大加强作品的说服力。而舞台设计和舞蹈动作,或县或立、或动或静地紧紧相系,也充分显示出创作时用心实验以及对视觉美感的追求。

美中不足的是,一个长达七十五分钟的舞作,若不以情节陈述或时间脉络为依据,视觉美感的震撼虽不时袭来,但时间一长张力便易疲乏,对观众而言难免不有欲振乏力的负担。而创作手法中的「重复(repetition)」固然可强化情绪,增加作品的饱满度,但是几段手法相同的群舞若以整合取代多片段式的分割,观赏者的情绪则可被更完整地连贯起来。此外。另一支作品《翅膀的梦》,唯美浪漫的伸展和短促易感的质地同时并存,表现出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情结。然而相较起《备忘录》中舞台道具的运用,两片象征翅膀的弧线型木板,在与舞蹈动作结合的过程里,美则美矣但却较无法相得益彰地烘托彼此,尤其是一些转折点(transition)则偶尔出现力不从心之感。不过由于编舞上对时间节奏的拿揑得宜,加上舞者线条优美并以其技巧润饰之,《翅膀的梦》诚属一赏心悦目的小品。

「奇布兹舞团」来台的宣传,多被比拟成「以色列的云门舞集」,企图唤起台湾舞迷的认同感。其实,就舞者优异的技巧,西方与自我文化的融会,以舞蹈立足国际代言等特质都一一显示出二者间的交集。而讲究以「齐力耕耘,共享所得」的「奇布兹舞团」所呈现出的成绩的确傲人,但在节目册里,除了创团人叶芙狄特.亚诺以及编舞雷米.贝尔之外,竟找不到一个舞者的名字,更没有主要舞者、独舞者的分别,也许,这就是「奇布兹精神」吧!

以前,从国际新闻里的边界纷争,圣经中的拣选传说,以及电影《辛德勒名单》描素大屠杀的情节,拼凑出对以色列的想像,然而透过艺术的呈现,让想像与真实触摸之后,当我们再听到以色列时,记忆里的画面必然会再次浮现「奇布兹」。

 

文字|吴碧容  舞蹈、剧场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