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红鞋爵士乐团钢琴手Stephane Ko-choyan。(壮观艺术 提供)
焦点 焦点

当「茉莉花」巧遇「爵士乐」 法国红鞋爵士乐团

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有种令人无法预期的听觉惊喜,而且还能让听众参与分享乐手的创作。六月下旬由法国钢琴手Stephane Kochoyan所带领的红鞋爵士乐团,将带来四场充满现代都会风貌的法国味爵士音乐会。

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有种令人无法预期的听觉惊喜,而且还能让听众参与分享乐手的创作。六月下旬由法国钢琴手Stephane Kochoyan所带领的红鞋爵士乐团,将带来四场充满现代都会风貌的法国味爵士音乐会。

红鞋子爵士乐团

6月20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6月21日

台北国家音乐厅

6月22日

台中市民广场

6月23日

中坜艺术馆

喜欢爵士乐的人不一定喜爱茉莉花Jasmine),但是茉莉花却曾经和爵士乐有段引人遐思的因缘。当年法国人占领纽奥尔良,同时也把香水引进当地,而茉莉花香味是那时最流行的。于是,红灯户里的莺莺燕燕对这种气味也最敏感;每当客户上门时,这些提供特别服务的女郞总会以暗示的口吻说「今晚你搽了茉莉花香水吗?」借以挑起恩客的生理冲动。另外,当时的爵士乐手大都在红灯户里头为人弹奏作乐维生,很自然地,这样充满热情的音乐就被有心人士将茉莉花的原来发音 ──Jasmine,以简称为Jass或Jazz的方式来称呼。

因此,在当时“Jazz”这个字眼除了音乐,还包括了某种暧昧的含义。大略了解这个典故之后,爵士乐手应是最喜爱茉莉花的,因为「茉莉花」(Jasmine)乍听之下,的确很像是「爵士乐手」(Jazz-man)。

爵士东进法国

整个爵士乐发展过程当中,法国除了曾占有纽奥尔良与其关系密切。五〇年代前后,美国黑人爵士乐手因受到种族纷争而大量转赴法国和北欧等地区发展。法国这个充满自由气息,且令人向往的国度,又再次与爵士乐「藕断丝连」。

从一九八七年的电影《午夜时分》Round Midnight当中,就是由萨克斯风手戴斯特.戈登(Dexter Gordon)饰演一位受到美国社会环境迫害、而被迫离鄕背景至法国的乐手,最后客死巴黎的故事。整个电影的情节因为和戴斯特的部分生平雷同,而引起一阵话题。然而,也有人认为该片是为献给另一位黑人钢琴家巴德.鲍欧(Bud Powell)所拍摄的。但不论如何,法国人喜爱爵士乐是有目共睹的。

五、六〇年代法国电影掀起新浪潮时,电影所选用的配乐也经常用到爵士乐。例如,路易.马卢拍摄的《死刑台的电梯》、罗杰.华汀执导的色情片《危险关系》,或是一九五九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黑人奥尔菲》等电影当中,都直接以爵士乐作为配乐。另外,从五〇年代末期兴起的自由派爵士乐(Free Jazz),因演奏中强调完全自由即兴与种族平等色彩的乌托邦主义,使得美国人一开始就排斥这种乐风。没想到这些直接、间接的因素,却促成了法国人有更多的机会聆赏最好的乐手表演。相对地,法国本地也渐渐发展出自我一格的爵士乐体系。

Jazz与夜的联想

另外,能够让人把爵士乐和法国一起联想的念头大概就是夜晚了。爵士乐的声响一直被视为夜的声音,这点与法国人的夜生活习惯不谋而合。不知道是一开始爵士乐就隐藏著与夜色相关的调性,或者是因为爵士乐总在晚上表演而自然地描绘出昏暗的形体;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爵士乐又象征著对自己的渴望,这又好像是夜生活的族群们,所期待的某种心灵释放。

现代人白天忙著工作维生,多少必须戴上面具去面对压力,压抑情緖。糟糕的是长年累积的习惯性作为,一般人不去抗拒它,反而接受了这个令人难过的事实;如此一来,要怎么纾解这些生活苦闷与失落呢。每当夜幕低垂,一天的工作结束,疲惫不堪的身躯正好借由音乐当作调合剂,无论三五成群去小酒馆或只身劲舞狂欢,都需要靠著音乐作为媒介。音乐所带给人的原动活力经常非比寻常,尤其是爵士乐声响起,就像是刚被释放的灵魂寻找另一个避风港一般,在乐手演奏与听者心灵契合的刹那间,互相得到某种解脱。

很多人不明了为何爵士乐那么令人著迷。爵士乐的即兴演奏,除了有种无法预期的听觉惊喜之外,还是唯一能使乐手创作时让听众参与分享的音乐。任何人都爱思考,而且不希望受到束缚牵绊,爵士乐正好提供了这些空间让人随乐声而尽情尽兴。大体上爵士乐是相当煽情的音乐,听者必须直接感受其演奏技巧、音乐美感和乐手所表现的喜怒哀乐:若想要以侧面讯息得到答案,反而容易偏离音乐的原形,并丧失其中最大的聆赏乐趣。

法国红鞋子爵士乐团

六月下旬由法国钢琴手Stephane Kochoyan所带领的红鞋爵士乐团,将在高雄、台北和桃园举行四场充满现代都会风貌的爵士音乐会,为台湾乐迷开启欣赏「法国现代艺术」的大门。红鞋爵士乐团虽是近年崛起的团体,然而灵魂人物Stephane Kochoyan却是近十年来深受重视的爵士钢琴好手。八〇年代末期,他因加入Gibraltar爵士乐团而打开知名度,后来Stephane又接替了钢琴名家肯尼.德鲁(Kenny Drew)在巴黎巨星联合大乐团的职位,广受好评。他的演奏并没有早期法国沙龙乐风,同时也不受欧陆人士热爱淸凉派爵士(Cool Jazz)的影响。热情澎湃的触键中,让人直接联想到早期爵士乐所强调的自发性即兴语法。尤其是Chusseur de Femmes和Jazzy Toros两张最近的录音,更表现出他擅长的钢琴三重奏所绽放的灵巧乐念。

年届三十的Stephane略偏爱轻巧愉悦的弹奏风格,再加上典型现代法国人的幽默作风,演奏时总能让现场听众不自觉地与其琴声相互亲近、共鸣。这些特质也呈现法国人热爱自由平等,并乐于与人分享的情谊。

爵士乐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再是美国人的音乐专利,从不同的乐手身上,不仅可以感受乐风悬殊的品味,同时也让人领略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爵士乐就好比同样的香水用在不同人身上,散发的气息是薰香各异。Stephane Kochoyan带来的法国香水能否激起本地爱乐人士为其著迷,别忘记在本月下旬亲临现场品聆红鞋爵士乐团的即兴气息。

 

文字|傅庆堂  音乐文字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