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出新戏里很明显地以唱腔贯穿全剧,成为重要部分,而非陪衬地位。明华园多年来最受争议的问题,终于有了相当程度的调整。
《燕云十六州》
8月18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明华园歌仔戏团于八月十八日,推出年度新戏《燕云十六州》,这是明华园三年来的唯一新戏,在制作上相当用心,剧情架构格局颇大,就演出效果而言也很有看头。高雄做为其首演的第一场,当天晚上吸引了几乎满座的观众一同欣赏这出新戏,曲折的剧情紧扣人心,舞台的应用变化多端,尤其是最后一场〈诸神叹〉,舞台上的幽州城(即现在北京)宏伟富丽,但因后周大军怀疑辽军献城的诚意,愤而屠城,转眼间繁华的幽州街市成了废墟,充分发挥了舞台的魅力,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效果。此剧明华园有备而来,除了剧情、舞台技术之外,在音乐上也有许多实验,笔者愿就此提出个人的看法。
唱腔
明华园过去的戏大部分是以剧情的推展为主,著重对白、机关、布景、灯光、编剧以及种种舞台技术的应用,歌的部分颇为「冷落」。然而本出新戏里,很明显地以唱腔贯穿全戏,成为重要部分,而非陪衬地位。明华园多年来最受争议的问题,终于有了相当程度的调整。然而唱腔的使用除了量的要求外,质的提升也不容忽视,在戏中除了主要角色的唱腔表现之外,其他角色也安排了少量的唱段,但在行腔转韵上并不见功力,整体唱腔水平落差过大,値得明华园深思。
音乐设计
《燕云十六州》在配乐方面,特聘大陆作曲家山风先生谱写,引进了大陆制作戏曲的模式,为每一特定场景,每一唱腔编曲、配乐,并由中广国乐团现场伴奏,丰富了声音的多元性。这样的手法値得喝采,歌仔戏是一个开放性且包容性甚强的剧种,面对如此的实验当然也表现得「豁达大度」,只是其中是否缺少了什么呢?笔者以为中国的戏曲种类虽多,但是在表现手法上颇多雷同之处,几个大剧种如京剧、川剧、豫剧、黄梅戏、越剧,如果从身段、服饰、剧本故事,实在很难区分他们的差异。因此除了语言之外,最能明显区分的莫过于特定的曲牌与唱腔,所以音乐的性格成了剧种的重要精神指标,有其绝对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歌仔戏的演出为了增加音乐上的效果,与国乐团搭配成为大戏的必要配备,然而国乐团本身的音乐型态与歌仔戏的音乐型态,有其本质上的差异性,做为背景音乐时,国乐团的表现的确令人激赏,功不可没,但是做为重要唱腔七字调、都马调……等伴奏时,则显得苍白而力不从心。笔者以为国乐团的加入,是必然而且値得肯定的事实,但是国乐团在还没找到适当「立足点」时,实在不宜「篡」传统四大件之「位」,最好仍以「客人」的身份去协奏、烘托,以陪衬为宜,否则在感觉上原本浓烈的「汤头」为了贪多大碗,加入了许多「白开水」,没有加入「高汤」,当然只是变多变淡而已。
板式的变化
歌仔戏的曲牌相当的多,但仅七字调、都马调、杂念仔、哭调……等重要唱腔较为灵活。大陆歌仔戏由于受京剧、越剧等的影响,曲牌也做了板式的变化(如摇板、流水……),获得一定的成功。在《燕云十六州》戏中主角耶律靑龙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后,演唱都马摇板,表达了内心挣扎不安的情绪,在效果上颇能传神入戏。(《李娃传》戏中郑元和初访李娃,看到李娃时惊艳不已,内心顿起波涛,此时郑元和演唱的也是都马摇板。)板式的变化应用在京剧及其他地方戏之中,早已行之有年,台湾的歌仔戏在音乐上目前仍为曲牌体,并未走向板腔体的路子,如此的经验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台湾歌仔戏扩展音乐张力的方向之一。
曲牌的转换
歌仔戏的音乐是以曲牌体的方式组合而成,传统歌仔戏里曲牌的转换随著剧中人物的情境而变动而,曲牌转换时就音乐而言极具戏剧性,例如愤怒的情緖由快板七字调(壳仔胡主奏)转七字哭调(鸭母达仔主奏)婉转伤痛的哀求,简短的过门(或无),就将情绪交待得淸楚而顺畅,如此简洁有力的音乐张力,能强化戏剧本身的冲突性与戏剧性,在本剧中似乎少有如此的安排,殊为可惜。
回顾歌仔戏曲牌唱腔的发展史中,七字调是土生土长的曲牌,老歌仔戏形成之后,为了要成长为大戏,吸收了乱弹戏(〈阴调〉……)、南管戏(〈牵君手上〉……)、高甲戏(〈紧叠仔〉即走路调……)及车鼓音乐(〈五更鼓〉、〈留伞调〉……),民国三十八年以后又吸收了闽南都马剧团中的杂碎仔调,即今之都马调。民国四十三年歌仔戏进入广播电台,曲牌的需求更殷,因而吸收了当代台语流行歌谣(〈三步珠泪〉……),民国五十一年电视歌仔戏开播,至今也产生了不少所谓的电视调(〈人生调〉、〈莲花铁三郞〉……)(注),《李娃传》与《燕云十六州》引进了大陆都马调、七字调……的不同唱奏方法及板式变化的经验,如此的良性互动,当然是令人雀跃,明华园在追求艺术成就的企图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燕》剧能在其曲牌唱腔上做大幅度的调整,这样的精神是令人由衷感佩的。据称该团有与大陆彰州戏曲艺术学校合作招训演员的计划,显示明华园是一个活力无穷的艺术团体,我们期待明华园在吸取大陆歌仔戏的经验之后,能取长补短,制作出更高艺术水准的歌仔戏来。
注:歌仔戏曲牌之由来,取自徐丽纱之歌仔戏硏究
文字|郑溪和 屏东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系兼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