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靑年话剧团前身是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一九九五年元月,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合并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个曾经有过辉煌传统的团体,本月将来台演出《OK,股票》。作者在介绍这个作品之外,以私房论述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与剧场相关的批注。
上海靑年话剧团《OK,股票》
11月27日〜12月1日
台北国家戏剧院
上海的西区,关于旧建筑和人的故事,有如老祖母的旧箱底里珍藏的一张少女时代的老相片,温柔而又充满沧桑。在安福路的两侧,已往的权贵要人们留下的花园洋房,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这个以名宅府第著称的街区流满静谧和旧日情怀。
几乎每一所宅园都被那个充满梦华的年代染上了一层或沉重或艳丽的传奇色彩。许多年以后,这其中最著名的一座西式花园建筑,便被用来演绎这历史长河的一幕幕人生的戏剧和戏剧的人生。
这座花园楼宇的主人名字叫──上海靑年话剧团。
有历史的靑年话剧团
有关它的履历并不复杂,它的前身是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始建于一九五七年,由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教育家、上海戏剧学院首任院长熊佛西先生创办;一九六三年易名为上海靑年话剧团。一九九五年元月,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合并共建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但依旧保留独立的演出体制和上海靑年话剧团的名称。
所谓靑年话剧团,顾名异义,它的最初缘由完全是基于它的基本演艺阵容──编、导、演、音、舞、美等专业艺术人员,都由来自上海上海戏剧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所构成。其次,它还意味着靑话所上演的剧目题材和艺术趣味,都将着重落实在靑年观众的层面上。
关于这一点,记载在靑话历史档案中的文字和数字是简单而枯躁的,比如,它曾经排演过的外国名著有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英)、莫里哀的《吝啬鬼》(法)、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俄)、法国名剧《西哈诺》等等。1989年则和美国艺术院交流、排演了美国名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九二年演出了美国当代戏剧《一个黑人中士之死》。
中国的历史剧则有《关汉卿》、《桃花扇》、《秦王李世民》、《孙中山与宋庆龄》以及大制作戏《商鞅》等等。探索型新剧目有《天才与疯子》、《二十岁的夏天》、《与空气爱人做游戏》、《爱的构思》等等;小剧场艺术则有《时装街》、《屋里的猫头鹰》、《大西洋电话》、《爱情书简》、《情人》、《爱情泡泡》等等。总之,在三十年的时光里,它共创排、上演了近百台中外名著和新剧目。
强大的艺术阵容
然而,真正値得关注的,则是隐含在这些冰冷的文字资料后面的艺术事件和美学现象:
一九八〇年初,一个民间俱乐部的文艺理论团体对上海市民作了如下的抽样调查:「观众爱看什么样的戏剧?」结果话剧排名第一,其后是越、沪、歌剧、京、昆剧名列末位。话剧此时能在主流艺术中获得如此殊荣,完全应归功于靑话的强大艺术阵容和艺术家们杰出的表演才华,其中祝希娟的奔放、焦晃的潇洒、娄际成的深沉、郑毓芝的本色、张名煜的雄浑……无不为话剧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缤纷的彩色。
事实上,早在五〇年代,祝希娟便以饰演电影《红色娘子军》(谢晋导演)中的琼花一角,而获得了全国「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女主角奖,为靑话赢得了卓越的声誉;而眼下的靑话艺术总监张先衡,则宝刀依旧不老,九五年度以《苍天在上》一剧,摘取了第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正是由于这批强盛的表演群星的存在,以及他们个人所具有的精湛独特的技艺风格,才使上海剧坛得以成功地构筑起了中国舞台剧的半壁江山。不过,同样令人怅惘的是,步入九〇年代后,随着他们的渐渐老去,这批昨日剧星开始迈着沉重的步伐,寂寞地淡出了台台表演的中心区……
一九八三年春季,靑话于本部排练厅排演了舞台剧《母亲的歌》,在国内首度采用了观众四边随意散坐的中心舞台形式,导演胡伟民。这也是上海的第一个小剧场话剧。
曾是前衞戏剧的先锋
提到靑话,就不能不提起胡伟民,这是靑话、也是中国当代剧坛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他在执导《母亲的歌》时,表述了这样一种理念:「戏剧艺术同观众的距离,应该近些,近些,再近些……这个距离不只是物理空间的距离,更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于是,我们在演出现场可以看到,演区与观众处于同一平面上,观众能淸晰地分辨出演员面部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诸如衣着、家具、行为、说话方式以及剧中人的相互距离,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演剧理想,而呈现出一种非舞台化的面貌。
这出戏后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导演合作的同事们就此发表评论:「小剧场不只是一种让观众参与的艺术,而实质上是对表演观念的一种根本改变。」日后我们发现,这种改变实际上更趋近於戏剧的本体,而且它同时宣吿了传统的写实主义演剧模式在中国剧坛的解体,而另一种可以称之为「生活流」的现代表演美学原则开始崛起了。
可惜的是,胡伟民英年早逝,它给我们留下了两部作品:《傅雷与傅聪》和《话剧创新之路》。前者是一部才华横溢的戏剧文本;后者是一篇讨论有关现代剧场艺术的理论文字,也是国内小剧场话剧和前衞戏剧运动的最初文献。
《OK,股票》:上海都市生活画卷
本次来台上演的《OK,股票》,是一部描绘九〇年代上海市井风情和心态衍变的大型写实主义喜剧,曾获得九三上海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编剧赵化南是上海剧坛知名的滑稽戏和喜剧作家,此前,他因创作反映上海甲型肝炎风波的滑稽戏《GPT不正常》(又名《公用厨房》),将一度极为媚俗的滑稽戏提高到一种蕴含人生况味的喜剧艺术,而名噪沪上。
《OK,股票》所表现和面对的是住在白荷街818号里的五户人家,在上海股票大潮中,他们都萌发出了「发一发」的念头,在这种念头当中,通过他们对金钱观念的不同追求和人生选择,全剧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大陆的计划体制让位于市场经济后的一抹心痕。
主人翁阿奈是一个整天窝窝囊囊给老婆做菜、装饭盒的「套中人」,在被迫下岗(即失业)为生活计而受雇于人的过程中,他紧紧抓住机遇,以自己的智慧来操纵股市,乃至最终操纵自己的人生,凸现出了这一时代的都市新人格的省悟与自立。这里既有投机钻营、坑蒙拐骗的市井无赖,也有情场失意、股场得意的单身女性,有自卖炸鸡、又患「妻管严」的个体户,也有信奉劳动致富却又患得患失的大学教授……。
这一班各色人等紧紧围绕着买卖股票这个生活中心,向世人旋转出了上海滩上人间世、众生相的无数个点、线、面,这其间所弥漫出来的市民意识和喜剧情景,完整地构成了一幅现代上海都市生活的风俗画卷。
具整体艺术成就的《商鞅》
本年度给靑话带来一片喝彩的,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大制作戏《商鞅》。这部大型历史剧撷取了先秦才士商鞅变法的一段重要史实,艺术地再现了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历史法则和人道主义之间的高度冲突中,无法获得自解的悲剧命运。
它以史诗般的敍事方式、电影化的舞美设计,加之兵马俑的历史意象,对舞台空间画面进行了「窗口」般的块面切割,形成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解读方式,并同时以这种空间块面所形成的「眼睛」,赋予了人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和纵深感,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整体上的古典气势和阳刚之美。
不过,这部大制作戏的舞台景象在空间装置和运输上,必须以昻贵的人力、物力为代价,才能得以完成,这是唯一令人遗憾的地方──如果它因此而无缘与台北观众见面的话。
特约撰述|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