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民俗技艺游联合国

联合国大厦广场的几个民艺摊位与民俗舞蹈表演固然可以表现西方人喜好的东方情调,但我们很难相信它们可以凸显主办单位所强调的「文化台湾」?单纯地把国内「民艺棚」那一套活动方式拿来作为台湾文化的代表,并且要表现「推动台湾进入联合国」这个严肃的主题,完全搞乱方向、模糊焦点。

联合国大厦广场的几个民艺摊位与民俗舞蹈表演固然可以表现西方人喜好的东方情调,但我们很难相信它们可以凸显主办单位所强调的「文化台湾」?单纯地把国内「民艺棚」那一套活动方式拿来作为台湾文化的代表,并且要表现「推动台湾进入联合国」这个严肃的主题,完全搞乱方向、模糊焦点。

台湾当前的文化生态中,民俗技艺环境最为隐晦暧昧,明明已经日趋粗糙,被弃若敝屣,但在正式语汇上仍需视为民族遗产,赋予沈重的文化与政治任务。一般人谈到「民族技艺」常是「包裹式」的概念,所以「提倡民族艺术」、「抢救民俗技艺」随时都可以拿来作为口号。许多人拿著一份「推广民俗技艺」的企划书便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到处「为民族文化尽心力」。其实民俗技艺的范围广泛,戏曲、工艺到童玩无所不包,其间的精粗深浅南辕北辙,艺人的展演条件与影响力相距又何止千里。

搭凑的「民艺棚」

有些民俗艺人早已登上艺术殿堂,成为文艺季及各种国际文化交流的常客,甚政连政治场合也会藉他们来增加仪式气氛。相对于「重量级」民俗艺人的成为「人间国宝」或国家扶植的重要表演团队,有些民俗艺人仍然游走江湖,在各地的市集、庙会和民俗技艺活动中展演它们的陀螺、揑面、剪影……等技艺,在热心的民俗学者和基金会协助下,任何主题、型式的大小活动,就会出现一个个摊位搭凑而成的「民艺棚」,展现形形色色的技艺内容。

最近几年「民艺棚」处处可见,参展的内容以童玩、文具和传统茶食为主,品质参差不齐,较具艺术性的民艺品并不多见,展演的内容、型式愈来愈接近传统市场、夜市摊位,效果也大打折扣。「民艺棚」的重要性日渐低落,流于商业市集,原因在于主办单位与参与者的赶集心态是哪里有活动就哪里钻,缺乏够份量的展演内容与完善的场地规划,参展的目的就是做生意,仿佛只要把摊位一摆,冠以「民俗技艺」之名,效果就来。虽然如此,我们对出现的「民艺棚」也无需苛求,好歹它提供艺人维持生计的机会,也为民间市集保留一点「文化」的成份。但主事者也应区别各种「民俗技艺」之间的艺术性、生态环境,不能把它过度虚幻与膨胀。

最近几年与民俗技艺有关的资讯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民俗技艺到联合国」的消息了。从二年前开始,来自台湾的民俗技艺摊位出现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它不只是提供观众玩赏的机会而已,更「神圣」的使命是要宣传台湾进入联合国的心声。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活动原先由本土反对运动人士主导,而后随著国内政治环境的变革,政府也不得不介入,成为近年国内重要外交活动之一。每年联合国大会期间不同政治立场的政治、社运人士纷纷到纽约各自表达「中华民国重返联合国」,或「以台湾之名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声音。在现有国际政治生态中,要让台湾重返联合国是巨大的外交工程,但毕竟是台湾人民仰望的远景,也是政府外交政策的重大仪式性宣吿,所以五年来,年年行礼如仪。

以民俗技艺宣传「台湾」

一九九六年无党籍的立委张晋城把这项活动变了新花样,他联合二个基金会策划「欢喜台湾周嘉年华会──台湾参与联合国宣达活动」,于是,在传统的举布条、呼口号、签名、游行之外,纽约联合国大厦公园对面增加了与台湾有关的文化表演部分,希望让外国人能听到台湾人的声音,作为「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柔性的文化、感性诉求。」

「笔雄于剑」,以文化活动控诉联合国对台湾两千一百万人民的不公平待遇,当然可行,但现阶段台湾想进入联合国的诉求,很明显地,在国际法上必须面临「中华民国」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以及台湾是否为主权国家的思考。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霸权心态,主办单位应该很淸楚表达台湾人不愿被中共统治,以及强烈参与联合国的意愿,规划、呈现的台湾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象!

台湾当代文化在纽约都会可以表现的内容、方式很多,何必一定以民俗技艺为主?就算要以民俗技艺做代表,也应该就技艺项目、展演、空间、型式做妥善的设计,让艺人能在良好的展演环境里藉著民俗技艺表现台湾人的生活经验与文化力量。「宣达团」所展出的「台湾文化」包括摄影展、揑面、陀螺、花灯、跳鼓、国剧脸谱、戏偶的展示、演出及民俗舞蹈,琳琅满目。不过,从主办单位所作的文宣与对展演项目的介绍,不论在观念、内容、型式一如十年来出现在国内各种场合的展演,基本上只是把「民艺棚」活动搬到纽约广场而已。民俗技艺当然也有深刻感人的部分,但这种力量来自与生活景观的协和,一旦离开原生环境,往往只剩下粗俗的型式与躯壳。联合国大厦广场的几个民艺摊位与民俗舞蹈表演固然可以表现西方人喜好的东方情调,但我们很难相信它们可以凸显主办单位所强调的「文化台湾」?单纯地把国内「民艺棚」那一套活动方式拿来作为台湾文化的代表,并且要表现「推动台湾进入联合国」这个严肃的主题,完全搞乱方向、模糊焦点。

淸晰的想法才有正确的表达

如果这些民俗技艺可以反映台湾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文化现象,那么中国大陆可以纠集更多、更壮观,包括台湾在内的南北艺人,呈现更多更丰富的中华民俗技艺表演,甚至可以把深圳文化村整个搬来,继续从文化上来凸显「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台湾为中国一部分」的「事实」。

民俗技艺不是不能与政治议题结合,毕竟艺人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有政治参与的权利。如果我们一定要由民俗艺人传达台湾进入联合国的心声,应该大大方方让他们说出他们的声音!只是,以往在政治议题出现的民俗艺人,大多是被动员、被安排,很少是自发性的行动。我们无须怀疑主事者的动机与艺人的才艺、热诚,从来不谈文化的政治人物为了遂行政治目的临时祭起文化大旗、宣誓对文化效忠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提醒主事者:同样的展演内容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会有迥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应该认淸场合以便规划不同的呈现,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展演更应了解它的活动意义,毕竟文化是个有机的生命体,它的展演不是凭空想像,没有淸晰的想法不但不能达到目的,有时甚至会有反效果。

 

文字|邱坤良  国立艺术学院校长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更正启事:

1.本刊第57期第59页:「郭为藩将以『戒急用忍』为原则……」,应改为『诚信』为原则。

2.本刊第57期88页「窥见舒伯特多样性的独唱会」一文,作者应为沈畏言,误植为沈长言。

3.本刊第58期第84页副标,「以真乱假」误植为「以假乱真」。

4.本刊第58期94页《期待完整、多面的艺术发展》该文作者应为周素玲、王云幼、赖芳玉联合撰述。

以上误植特此致歉。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