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现代节庆与传统节令

传统灯节的消失与其说是社会变迁的自然淘汰,倒不如说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的新型活动而灯火黯淡,官方在为自己的「魄力」沾沾自喜的同时,实际上也摧残具传统特色的民间灯节,对元宵节令「除旧布新」做最大的扭曲。

传统灯节的消失与其说是社会变迁的自然淘汰,倒不如说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的新型活动而灯火黯淡,官方在为自己的「魄力」沾沾自喜的同时,实际上也摧残具传统特色的民间灯节,对元宵节令「除旧布新」做最大的扭曲。

近些年来,逢年过节,除了旧有的节令生活之外,也可能出现官办的节庆活动,作为「与民同乐」的象征,多少添增节令的节庆。现代节庆与传统节令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属于民众自发性的艺术节,其仪式意义与表演型式,基本上是民众生活经验的反应。不管气氛如何神秘,民众都是节令的绝对主导者,节令的时间、规模、型式、内容,也依地方传统自行决定。至于现代节庆则包括国家纪念庆典以及各种配合施政的文化活动,通常是政府或菁英份子主导,由上而下,充满政治符号,主办者与参观者也泾渭分明。现代节庆有时也利用传统节日举行,但能像基隆的「鸡笼中元祭」一样,与传统节令作整合者不常见,大多各行其是。近年,保存在民众生活中的节令活动因社会变迁而逐渐黯淡,民众参与的虔敬、热情也明显降低,相对地,官方主导的活动挟著庞大的人力、物力,配合媒体宣传,逼使传统的喜庆更加黯然失色,台北市元宵灯节活动的官民相克就是例证。

元宵灯节展现传统民间活力

元宵节在传统节令生活中,代表春节假期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民众藉著祭祀、娱乐展现除旧布新的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赞助者与参与者,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个人才艺与想像力,或参加迎灯、制灯,或参与谜会、射「文虎」,或以各种戏曲、杂技表演,娱己娱人。当然,也可以在花灯下穿梭,讨些「生后生」的吉利,或是到菜园「偷拔葱」,祈求天赐良缘「嫁好尪」。在全民互动的氛围中,各种形式的花灯、灯谜创作与「迎」灯的百戏表演纷纷出笼,虽然「花灯」是元宵节的主题,但是每个地区都可形塑各自的灯节传统。除了一般性花灯展示、戏曲表演之外,有些地方是以放蜂炮、跳玄坛(寒丹爷)著称,虽然热闹程度有别,但用「举国皆狂」来形容并不为过。民众狂欢的心,使元宵佳节形成多采多姿的嘉年华会,每个人都成为主角,可以从各种角度来欣赏、享受灯节的浪漫。自古以来,多少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便是以元宵节为场景,民众对灯节也充满想像、期待,视为属于自己的情人节。

台北的灯节向来不在其他县市之后,许多寺庙在民众、社团、商家的配合下,灯节的规模与精巧程度皆甚可观,龙山寺、靑山宫、关渡宫的花灯尤其名闻遐迩,靑山宫在四、五十年前费尽心思「发明」了电动用花灯,运用电器行的简陋马达,使「孙真人点虎喉」之类的传奇「走马灯」式的展现,轰动一时,各地灯会起而效尤。从此台湾灯节进入「电动」时代,在静态的传统花灯之外,展现更多民间艺术家的创意与技艺。

官方灯会符合现代人速简口味

这几年,台北市的传统灯会明显没落,元宵夜的龙山寺、靑山宫,虽然也稀稀疏疏的悬挂一些应景花灯,但已感受不到佳节的热闹气氛。而値此良辰美景,庙方竟也一早就把庙门关上,与往昔终宵灯火通明、游客络绎不绝的景象迥然不同。传统台北灯节文化没落,可是两项由政府主办的超大型元宵节庆,却又突然崛起,吸引了大批市民的注意力。首先出现的是一九九〇年的「台北灯会」,这是交通部观光局为了比美巴西嘉年华、日本北海道雪祭,花费庞大的财力、人力在中正纪念堂举办的元宵活动。「台北灯会」最吸引人瞩目的是由名家设计的主题花灯,每年不同,再以各种戏曲、工艺、杂技表演,营造节庆气氛,第一年甚至把中南部若干大庙的神驾请来,噱头十足。

观光局把「台北灯会」作为吸引外人的「观光」重点,大肆宣传,旅客从中正机场下来,就可以在海关走廊看到巨型看板,每年元宵节的中正纪念堂因而更加金碧辉煌、五彩缤纷。无独有偶地,台北市政府也从去年开始,创办了与「台北灯会」分庭抗礼的「台北灯节」,元宵前后沿著市政府所在地的市府路到仁爱路一个多公里的两侧路树装饰灯彩,号称「灯海隧道」,十分壮观。根据报载,台北灯节今年更灿烂。因为市政府把「灯海隧道」从市府路延伸至中山南路,全长为四点六公里,是去年的三倍,市府并发函沿路住户一起用灯饰装扮宅屋,以与路树的彩灯相互映辉。

观光局的「台北灯会」选择特定时空举办灯节的嘉年华会,观众在一定的时间踏入一定的空间感受节庆的热闹,台北市政府的「台北灯节」则是为城市做装置,经由人车的流动,营造「火树银花」、「金吾不禁」的想像。这两项现代节庆都花费不赀,在活动策略上也运用「企业赞助」,虽然观赏者众,但所有人都是被安排、被动员的旁观者,与传统节令以民众为主的精神大相迳庭,却很合乎现代人速简,以及注重视觉官能的口味,所以能制造光芒万丈、艳惊台北。

整合,困难!创新,效益大?

观光局与台北市政府经营元宵灯节,提醒现代人的节庆记忆,增添市民休闲与生活情趣,用心无庸置疑。但在偌大的纪念堂及四周道路凭空架构起来的壮丽美则美矣,却总不免有些虚浮。是国际观光也罢,推展城市文化也罢,难道就不能从既有的传统与资源考量,继续以靑山宫、龙山寺这两个深具花灯传统的寺庙为中心,结合万华地区的人文与空间,使灯节更具魅力?如果中正纪念堂「台北灯会」的人力、物力移转在靑山宫、龙山寺,仁爱路的「灯海隧道」出现在万华区的路树,元宵佳节提供给民众的节庆情怀,将是何等壮阔与迷人,民众也不会像在「台北灯会」、「台北灯节」一样,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更积极的参予者与表演者。

近几年国内文化建设似乎充满活力,传统艺术资源在「总体营造」中喧腾一时,然而,口号归口号,主办单位仍然习惯忽视深具传统、凝聚民众情感的民俗艺术节,反而凭空再造华丽、虚浮,新鲜的民俗节庆,理由无他:省事、迅速又容易成为新闻焦点,也是主事者表现魄力最简便的方式。要在传统节令基础上,运用民间资源,赋予现代意义,需要文化关怀与专业知识,在整合过程中也必然会遭遇困难,比创新活动还要费心,但这毕竟是维护民俗传统,延续文化生命应有的体认,也是不得不走的方向。传统灯节的消失与其说是社会变迁的自然淘汰,倒不如说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的新型活动而灯火黯淡,官方在为自己的「魄力」沾沾自喜的同时,实际上也摧残具传统特色的民间灯节,对元宵节令「除旧布新」做最大的扭曲。

 

文字|邱坤良  国立艺术学院校长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