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是科班演员出身的魏龙豪,却是台湾相声的播种者,他与吴兆南所整理演出的相声段子,不但为台湾的相声发展奠下根基,也是许多观众与相声初恋的美好记忆。而今,大师虽已凋零,但他所播下的种子,已然枝繁叶茂、结实累累。
三月八日,相声大师魏龙豪因摄护腺癌病逝了。
对我们三十多岁这一代来说,有很多人都是听魏龙豪和吴兆南的相声录音带长大的,有不少人不但再三反复地听这些令人捧腹的「三字经」「歪批三国」等段子,晚上还非得听著魏吴两人的南腔北调才能入眠不可。其实,他们所说唱的那些各地方言、俚俗谚语、江湖传奇、戏台春秋,可真是增广了我们不少见闻,起码,我对三国演义的章回名目,就是听魏龙豪和吴兆南的「相声集锦」才知道的。
因父亲与相声结下不解之缘
这样一位陪我们长大的相声大师,说来竟不是真正戏曲或相声科班出身,原籍北京的魏龙豪曾表示,他是因为有一位风趣乐天的老爸常带著他逛杂耍园子,才奠下对相声的知识与兴趣,而他也是在父亲过世之后,藉著听相声重新找回人生的欢笑,却也因为这样的惯听积累,使他能把许多相声老段子铭记在心。
民国三十八年时魏龙豪随军来台,初时在国剧队服务的他,因为演出之外余暇甚多,又渐渐知道并没有专业的相声演员来台,所以便开始尝试在劳军时演出相声,尔后又认识了虽不在同一兵种但同样爱好相声的吴兆南,这一对「黄金拍档」就此成立,也曾与其他的相声演员如周志泉(周胖子)、王静波等人合作,在莹桥河畔的「纳凉晚会」、西门町的「莲园书场」「红楼书场」等地演出。民国四十七年后,魏、吴与另一位相声演员陈逸安一起在中广及警广开相声节目,正式让相声的魅力随著无线电波送到家家户户,可惜的是,三人还是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暂时放下热爱的相声。
虽然忙于电视与电影的演出,魏龙豪始终不能忘情于相声,从民国五十六年起,他与吴兆南开始自力整理相声资料,并灌录了我们相当熟悉的「相声集锦」系列唱片(录音带),为了怕演出段子中的方言造成听众欣赏的障碍,用心良苦的他还特地印带有注音符号的脚本「随片附赠」,他说「有了注音便于查证,借以让一般听众修正国语,更方便做为外国人学中国话的参考书,当然最重要的是为这相说唱艺术保存资料。」
播下相声种子在台湾开枝散叶
他和吴兆南的整理录音,并不只是老段子的重现,也有攸关当年生活情境的创新,而这本就是相声作为一种嘲讽社会万象的表演得以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这样一种贴近人心的民俗艺术,却也在两人的「有心揷柳」下在台湾开枝散叶,并且还在现代剧场界掀起热潮。赖声川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带动台湾的相声热,使社会人士更正视了这类表演的艺术价値。魏龙豪和吴兆南两人在民国七十四年获颁「薪传奖」,七十五年魏龙豪成立「龙─说唱艺术实验群」,持续地演出与整理录音,之后又陆续出版了「相声选粹」、「相声捕轶」等精采相声段子。
晚年的魏龙豪,仍不断地为相声的未来擘画努力,不但把他的绝活传授给年轻弟子,也和年轻一辈的说唱团体如相声瓦舍、古意剧坊等合作,去年更以「吴兆南、魏龙豪上台一鞠躬」的演出造成座无虚席的盛况,而今看来,那真是一个精采的回眸,仿佛是为魏龙豪的一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句点。
这样一个精采的演员,留给我们的除了美好的童年回忆,还有那些珍贵的相声艺术遗产,今后我们也只能在录音带里,听他用扇子一拍吴兆南的头说:「你别挨骂了!」……。
(本刊编辑 庄珮瑶)
魏龙豪的其他演出经历:
国剧队时代:专演花脸,架子、铜锤兼擅。
电影:曾演出《蚵女》、《婉君表妹》、《养鸭人家》、《悲欢岁月》、《永恒的爱》、《嫁到宫里的男人》等多部影片。
电视:曾演出《宋宫秘史》、《淸宫残梦》、《江山万里情》、《巴黎机场》、《布袋和尙》等多出电视剧,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在《淸宫残梦》中演出的「李莲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