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特立独行的慕尼黑管弦乐团指挥杰利毕达克于八月十四日病逝于巴黎,一代大师陨落。(谢安 摄)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音乐之道 怀念杰利毕达克

慕尼黑爱乐管弦乐团指挥杰利毕达克八月十四日病逝于巴黎,享年八十四岁。四年前杰利毕达克曾率团来台,国人有幸感受传奇大师的现场震撼,如今大师故去,我们再无机会亲聆他的「音乐说教」,只有藉诸口耳相传的杰利毕达克「言行」,与合法或非法的录音和影像,来怀念一代音乐大师。

慕尼黑爱乐管弦乐团指挥杰利毕达克八月十四日病逝于巴黎,享年八十四岁。四年前杰利毕达克曾率团来台,国人有幸感受传奇大师的现场震撼,如今大师故去,我们再无机会亲聆他的「音乐说教」,只有藉诸口耳相传的杰利毕达克「言行」,与合法或非法的录音和影像,来怀念一代音乐大师。

一九九六年的八月,对慕尼黑市民来说,实在是有够感伤──指挥大师库贝利克与杰利毕达克相继过世!

库贝利克于一九六一年接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七九年由于身体违和辞去音乐总监职务。而杰利毕达克经过多年的云游四海,恰好在七九年接受慕尼黑市之邀,落脚慕尼黑爱乐管弦乐团,继库贝利克之后,成为该市的音乐象征。

两位大师前后接力,共创慕尼黑辉煌的音乐生活,如今相继辞世,是巧合?还是代表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四年前杰利毕达克率团来台,国人有幸感受传奇大师的现场震撼,如今大师故去,我们再无机会亲聆他的「音乐说教」,只有藉诸口耳相传的杰利毕达克「言行」,与合法或非法的录音和影像,来怀念一代音乐大师。

柏林爱乐爱恨五十年

「一个时代的结束」就杰利毕达克来说,至少有一层意义:即福特万格勒、卡拉扬、杰利毕达克三者与柏林爱乐的爱恨纷争终吿落幕。

一九四五年,杰利毕达克以三十三岁的壮盛英姿接手柏林爱乐管弦乐团,负起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原任音乐总监福特万格勒还未洗脱纳粹同路人之嫌,惨遭禁演。杰利毕达克的另一劲敌卡拉扬也是同一命运,只有他身家淸白,形象淸新,在众人皆浊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福特万格勒对杰利毕达克这位年轻后辈倒是颇为赏识,他认为杰利毕达克足堪重任,而他自己也乐得淸闲,把握时间多作点曲。问题是杰利毕达克初生之犊不畏柏林爱乐诸强权,严格挑剔之余,还放言要开除所有团员,若不成则每场音乐会要赔偿他的精神耗损,每位团员酌收一千五百马克,以示薄惩。

指挥与团员的关系越闹越僵,原任「老板」只好重新登场。福特万格勒于一九四七年重回指挥台,杰利毕达克与他共事,倒也相安无事,还学了不少指挥本事,并且成为世上最了解福特万格勒艺术的音乐家。

根据杰利毕达克的说法,福特万格勒偶而也会嫉妒他,但是只要他不和前辈抢权,总有一天,他会顺利当上福特万格勒的继任者。

而卡拉扬在福特万格勒的处心排斥下,从战后到福特万格勒过世止,只指挥柏林乐爱四次,相比杰利毕达克的四百一十四次和福特万格勒的二百二十二回,真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卡拉扬是有心机的,正当杰利毕达克和团员针锋相对时,他表现出一付「无害」的美姿,收揽了绝大多数团员的人心。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福特万格勒命在旦夕,杰利毕达克指挥乐团演出巴尔托克的《管弦协奏曲》,他不知道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团员代表和卡拉扬之间互通暗访,新合约业已拟妥,他与柏林爱乐即将绝缘。

隔天,福特万格勒与世长辞,随后卡拉扬接到一封未具名的拥立电报:「先王驾崩,吾王万岁!」

对杰利毕达克来说,真是江山一夕变色。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只是他从不承认。

因为好,所以要练

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杰利毕达克游走天下,工作地点包括阿根廷、墨西哥、以色列、义大利、瑞典、法国、英国,以及德国的几个广播电台管弦乐团。他的工期通常不会太长,常见的是以合作开始,吵架吿终。原因往往是团员不堪长时间「操练」,向指挥摔乐谱抗议。

杰利毕达克有一套有违常理的排练哲学,即「因为你好,所以要练你」。越是好的乐团,越有可能练出名堂,当然更要好好地练。他要求的排练数是行情的三倍到五倍,指挥酬劳当然照此类推。能够长期容忍他精神与物质双重要求的乐团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最后,杰利毕达克碰上慕尼黑爱乐管弦乐团。乐团提供他一张空白合同,条件随他开,包他满意。

事实上,杰利毕达克与慕尼黑爱乐之间也并非诸事顺利,没有波折。八十年代中期,团员也曾酝酿干掉他,还好慕尼黑当局不为所动,坚持「人在音乐在」、「人走乐息」;慕尼黑之所以为慕尼黑,是因为杰利毕达克在这里指挥,少了他,慕尼黑作为音乐中心的气势就要大为失色。

没想到杰利毕达克一生专注于音乐,他事业最后的春天还是得靠政治干预才能维系于不坠。

杰利毕达克认为一个乐团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成员是坐领乾薪,说不通教不会的,他必欲去之而后快。但是随著年岁的增长,不时不经意地流露出慈祥长者的风貌,杰利毕达克自己也有新的调适。前述风波过后,他变成循循善诱者,乐团排练像上课,音乐厅变教室,慕尼黑爱乐成为真正的「子弟兵」,他也以他们为荣。

永远打开的音乐之门

杰利毕达克经常口头攻击柏林与维也纳爱乐这种顶级乐团,他说:「也许我们技巧有所不及,但是我们有音乐。」他重视的是敬业、专注、精神以及纪律。从维也纳爱乐和慕尼黑爱乐在台北的表现看来,杰利毕达克的话说得倒是中肯。

杰利毕达克很大方,有气度。他的排练都是大门敞开,欢迎参观聆赏,不像卡拉扬神秘兮兮,排演之前还要先淸场,弄得风声鹤戾,如临大敌般。商业上卡拉扬是大明星,媒体宠儿,唱片业绩排第一;杰利毕达克在音乐上则有反商情结,拒绝录音,认为音乐稍纵即逝,只有透过演奏者与听者间第一手的接触,才不扭曲音乐的本质。

讽刺的是,卡拉扬是大众偶像,却拒人于千里之外,音乐会一结束马上从边门溜走;杰利毕达克则平易近人,三教九流,不管识不识得音符,他都乐意为之开导。他说:「教育是人类最崇高的行为」,因此他在慕尼黑指挥之外,还赴Mainz大学开课,教「音乐现象学」。

说起音乐现象学,范围是又深又广,可说无所不包,以杰利毕达克精硏哲学、数学与音乐的深奥功力,这门课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东西都可以言之成理,听者最好心有所本,有点根基,否则会迷失了方向。

杰利毕达克的排练是全世界年轻指挥最向往的圣地。大师心血来潮时,也许还给上堂课,只是他的动作早已化繁为简,就剩最精简的骨架。杰利毕达克的拍点一顿一顿间,音乐摇曳而出,至于他怎么将音符连在一起,你看不到。学生若是依样画葫芦,跟著作顿挫的动作,那身上的窘状只能用「惨」字来形容。

「慢」的哲学

杰利毕达克的注册商标除了排练的「多且烦」与排斥录音外,就以音乐「慢速」闻名。

他的「慢」是慢慢形成的,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有时甚至慢到弦乐的拉弓近似电影的慢动作。

为什么会变慢?除了年龄因素外,当然跟他对「音乐现象学」的硏究越来越精深有关。还有一点比较神秘:他和宇宙天体的运行可能有所呼应。

杰利毕达克对音符「深度」的追求永不懈怠,他更加讲究每一个音符的发音。为了发好每一颗音,他必须预留空间,从准备到承接到送走每一粒音,全都马虎不得。

他更要求大家敬物惜物,要敬重你的乐器,敬重你的工作,以心求道。杰利毕达克的音乐会越来越仪式化,特别是全场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那是心灵净化的过程。

布鲁克纳是杰利毕达克最敬重的交响曲作家,其中又以第八号交响曲为登峰造极之作。一九九〇年十月二十日,杰利毕达克与慕尼黑爱乐在东京的山多利厅作了全场实况录影,这是他的传世之作。

纽约时报对这张LD的评论是「欠佳」,我想这是为音乐商场服务的乐评家所作的选择,他实在听不出杰利毕达克那里好,所以读者也就不用怪他乱下论断。

《留声机》Gramophone杂志选出史上一百种最伟大的录音,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的布鲁克纳第八号交响曲也上榜。英国乐评家Richard Osberne说这是奥国最好的布鲁克纳诠释者,指挥奥国最好的乐团演出奥国最好交响曲作家的作品,言下之意,这是世上最佳、最权威的布鲁克纳演奏。

若是将卡拉扬与杰利毕达克两位死对头的布鲁克纳第八并列,境界高下,立见分晓。我说的是音乐的本质,杰利毕达克直入音乐的核心,卡拉扬多少还在外围打转。

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一日,我在国家音乐厅听杰利毕达克排练布鲁克纳第四号交响曲,也许团员已被练得疲累不堪,管乐成员以唱代吹,神奇的音响带来全新的体验,好像布鲁克纳的弥撒新作。

犹记得前一晚的音乐会结束,大师要走出音乐厅向户外转播的乐迷打招呼,由于大师不良于行,主办单位要我先向户外听众简述大师一生行谊,以待大师现身。柴可夫斯基第五的乐音一完,我立刻连冲带跑奔出音乐厅,以兴奋的口吻作塡补空档的工作。

大师终于现身,全场欢声雷动,掌声不绝。当杰利毕达克站在音乐厅的台阶上和大家致意,我想起大师一生特立独行,坚持理想,反音乐主流媒体……,但他依然是那颗最耀眼的星。

朋友近身前去对他大喊「Bravo」大师只是静静的以电光般的眼神回敬他。

杰利毕达克曾说:「没有人可以继承福特万格勒!」我们可以说同样的话:「没有人可以继承杰利毕达克!」一个时代结束了。

 

文字|王立德  指挥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