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凤学一生的舞蹈历程是一部最珍贵的台湾舞蹈史(白水 摄)
表演书房 表演书房

揭开刘凤学的神秘面纱 评李小华的《刘凤学访谈》

在台湾,任何有关舞蹈书籍的出版都是让人振奋的,尤其是一本真正深入探讨舞蹈美学与哲学思考的访谈录。但这样一本好书的出版,却也同时提醒了我们,台湾舞蹈硏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公有共享的舞蹈资料与影像收集、保存的机构。

在台湾,任何有关舞蹈书籍的出版都是让人振奋的,尤其是一本真正深入探讨舞蹈美学与哲学思考的访谈录。但这样一本好书的出版,却也同时提醒了我们,台湾舞蹈硏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公有共享的舞蹈资料与影像收集、保存的机构。

不喜交际、也不爱上媒体推销自己的刘凤学,虽在台湾耕耘舞蹈数十年,贡献卓著,并且在国际间也广受尊崇,但对许多人来说,却仍是个谜样的人物。一来,她创作年代特长,因此少有人能掌握她舞蹈美学演变的全貌;二来,刘凤学似乎不太喜欢被人当作硏究的对象,因此想要进一步了解她舞蹈艺术的人,常叹不得其门而入。而李小华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现令人兴奋,因为它打开了一扇不轻易开启的门。藉著她对刘凤学舞作深刻的亲身体验,以及她本身丰富的舞蹈学养,带领读者进入刘凤学深邃的舞蹈心灵世界。

书分六章、鲜明呈现其人其舞

这本访谈共分为六个章节。〈寂寞与孤独〉写刘凤学早年在中国东北的童年,以及日据时期在长春女子师范大学(后改称国立长白师范学院)的求学经历;〈根〉记录她从一九五〇年代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开始,至一九六〇年代中期赴日本硏究期间,对中国古代舞蹈的寻根;〈古代?现代?〉详述了刘凤学在古舞硏究与现代舞创作两者皆已有成后,毅然决然赴英国伦敦拉邦舞蹈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埋首硏究、撰写论文的过程;〈新古典〉讲舞团的成立与其中的艰辛;而最重要的〈印象〉一章则深入讨论刘凤学的许多作品以及舞蹈风格;末了的〈艺术与社会〉总结艺术家的良知,强调她对社会、民族强烈的责任意识。每一章节各有其要点主题,但同时却又彼此融通关连。借由一连串的访谈中,对中国古舞、儒家哲学思想、西方现代舞蹈精神(尤其是拉邦的动作分析与舞蹈空间观)等等议题,有不同层面与角度的探讨。刘凤学其人其舞──她的舞蹈美学以及其作为学者与艺术创作者的人格特质──得到鲜明的呈现。

其中最教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凤学对中国古代舞蹈知识的广博,尤其对儒家乐舞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例如,谈及古舞中「平行与对称」的形式美感时,她指出此空间美学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道德秩序、人常关系以及时间感知等,皆有密切关连。又论及「礼」时,她表示儒家乐舞将人放在方方正正的严谨空间结构里,使人了解人与宇宙、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小小的舞蹈空间可被无限扩展至社会、甚至全宇宙的层面。

这种儒家的舞蹈空间哲学也反映在刘凤学自身的舞蹈空间观里:「你如果把舞台视为宇宙,你便可从最小的提升到最大的。」除此之外,由于刘凤学与李小华师生二人均精通拉邦动作分析法,因而在动作风格分析的部分也有许多精采的对话。譬如,对于葛兰姆的收缩与舒张动作和刘凤学舞作技巧中身体运用的比较;以及刘凤学的舞蹈动作里「力」的运行与变化等等。

缺乏与时代对话的遗憾

刘凤学一生的舞蹈历程是一部最珍贵的台湾舞蹈史。但以一位舞蹈史硏究者的眼光来看,这本难得一见的访谈记录却也有些缺憾。首先,刘凤学的舞蹈创作历经国民政府迁台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必定或多或少反应著当时台湾社会、政治、文化的氛围。然而李小华对此著墨却并不多。换句话说,即缺乏对不同时期的舞作以及舞蹈风格之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建构(contextualization),这使得舞蹈与它所存在之时空对话的可能遭到剥夺。

因此虽对个别作品以及刘凤学一派舞蹈风格的分析有极深刻的剖析,但有时较难予人宏观的视野,来审视她跨越半个世纪的舞蹈成就。再则,李小华以资深学生的身份对老师进行访谈,言辞中充满崇敬之意,但相对之下,也较缺乏挑战与质疑(非指怀疑,而是进一步的追问,让事物的面貌更淸晰)。例如古舞的重建,势必面临千百年的时空距离下,不可避免的失真问题。刘凤学在重建或重新创作古代舞蹈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解决的方法,相信是很多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的。

在台湾,任何有关舞蹈书籍的出版都是让人振奋的,尤其是一本真正深入探讨舞蹈美学与哲学思考的访谈录。但这样一本好书的出版,却也同时提醒了我们:台湾舞蹈硏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公有共享的舞蹈资料与影像收集、保存的机构,这使得书写的舞蹈常难与实际的作品互做比较应证。以《刘凤学访谈》为例,许多年代较远的舞作多数人可能都没看过,或者看过的人也已印象模糊,难与文字对照。由于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特质,我们实应尽快建立舞蹈或表演艺术之专门图书馆,将现有的舞蹈影像收集保存,并且有计划地重建过程重要的舞作、录影存档。为舞蹈家的努力留下纪录;也将诠释的权力真正释放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舞蹈硏究与历史建构的庞大工程。

 

文字|陈雅萍  纽约大学表演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声明启事:

《刘凤学访谈》一六五至一六六页处提到本人在一九九八年一月的德国舞蹈杂志Ballet International上刊出的一篇文章,刘教授在访谈里对我有极强烈的批评,因为与我文章并陈的有一张《沉默的杵音》的照片,其下写著〝phallic ritual〞(阳具崇拜仪式)。我在此要郑重声明那照片绝非我提供,当然文字更非我冠上的。本人的文章从头到尾没有讨论到刘教授的作品,更没有只字片语提到《沉默的杵音》。文章中确有用到phallus worship(阳具崇拜)这个词,但我讨论的是林秀伟的《大神祭》,跟《沉默的杵音》照片亦非本人提供,对这张照片的出现事前毫不知情。

陈雅萍

来函照登

Ballet International舞蹈杂志,在一九九八年一月号,有将近二十多页关于中国现代舞的报导,其中包括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在其中一篇文章附有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刘凤学作品《沉默的杵音》,在照片下面还有一小行不适当的文字。关于这些文章的编辑及引介方式,该杂志应对其读者和提供文章的作者负责任。

我是《刘凤学访谈》一书的作者,本书的目的是提供关于国家文艺奖得奖人刘凤学的艺术思想,舞蹈风格和硏究心得等等一手资料,以供后人作硏究。因此我并不执行编辑来影响艺术家的意见表达,历史,和创作思考等历程。

另外,关于陈雅萍女士,我个人从来没有对她有过任何评论。

李小华  一九九九年二月一日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