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从事教学,主持电台、写作、演奏等工作,它们之间有什么互通性?具有什么不同的创造性?如何在其中持续创造性?各个收获是什么?
(台北阿纯)
答:我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从事什么工作,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表达自我。最近我所任教的学校开了一个新的Program,提供给已经有工作的社会人士继续深造的管道,这个Pro-gram称为「在职进修硕士班」。在所有进修的组别中,以报考「音乐教育」组的人数最多。经过第一轮的笔试,大槪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二十几个考生进入第二阶段的口试面谈。在口试面谈之前,考生必须先塡写一份读书计划,阐述其念硕士班的动机与规画。
有意思的是这些已是为人师表的考生,几乎有志一同的提到希望硕士班的Program能满足她/他们对于音乐教育理论、教法、教材与课程设计等四大项目的需求。但更绝的是当我对考生表示我们硕士班并没有开这方面的课程时,她/他们依然愿意来就读。耐人寻味的是许多人提及以前在当学生时,最讨厌上音乐史的课,但毕业工作后,方才发现其重要性。所以即使在硕士班修不到所谓的音乐教育理论、教法与教材之类的课程,考生仍然认为其它的课程会帮助她/他们突破教学上的瓶颈。
从上述的面试经验印证了一件我一直坚信的事情:做任何事情专业第一!我在这里所谈的专业并不是专指技术层面的专业,或是某一领域里的专业,而是对人事物判断的一种专业认知。这种专业的认知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认知的不断追求,工作只是追求过程的媒介而已。所以空有一堆的音乐教育理论、教法与教材,但缺乏对自我生命的认知,那知识理论与生命经验是永远不可能结合在一起。我认为今天身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具备结合知识理论与生命经验的「专业」能力。
从上述的角度来回答我在从事教学、主持电台节目、写作、演奏等工作,它们之间的互通性、创造性与收获等问题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只是透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这个「人」的专业而已。如果「我」能有所长进,「它们」在不同的形式上就会有创造性;如果「我」能持续的有所长进,「它们」就会持续的具有创造性。而「它们」各个的收获就是丰富了「我」生命,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