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服装设计金牌奖的西班牙设计师Joan Guillen作品。(张维文 摄)
布拉格 艺术节/布拉格

交集剧场时空与人文的盛宴

侧记「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从这届布拉格四年展当中,我们看到了剧场艺术这一百年来的演进,也看到了多元发展、兼容并蓄的明日愿景;更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剧场整体的视听效果提供了更大的表现可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类智慧与灵魂在空间上交流、在时间上传承的内在意义。

从这届布拉格四年展当中,我们看到了剧场艺术这一百年来的演进,也看到了多元发展、兼容并蓄的明日愿景;更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剧场整体的视听效果提供了更大的表现可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类智慧与灵魂在空间上交流、在时间上传承的内在意义。

布拉格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简称PQ)──这个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受剧场界瞩目的舞台设计与剧场建筑特展,一九九九年六月再度于布拉格一个具有百年历史、新艺术风格的The Industrial Palace展览会场,展开为期三周的繁华盛宴。来自全球近五十个国家的数千件舞台设计、服装设计及剧场建筑作品,仿佛一席囊括古今中外各式视觉品味的满汉大餐,设宴于占地一万〇六百平方公尺的展览会场,邀请来自世界各地饕餮的阅览者大快朶颐。

一九六七年捷克政府为表彰自三〇年代以来,捷克的舞台设计在世界剧场界独领风骚的局面,于是策划了一次世界性的舞台设计及剧场建筑大展,提供舞台设计及剧场建筑专业人士一个交换智慧与经验的绝佳机会,往后便逐渐发展成全世界剧场艺术界每隔四年的例行盛事,并且转由捷克文化部及联合国文教组织共同主办。三十余年来,布拉格四年展让来自全球的剧场艺术工作者,见识了各个文化之间的独特差异,更见证了剧场建筑及各国专业舞台设计多元的发展历程与转变。而今年第九届的PQ大展,不但见证著世纪末世界剧场艺术发展的进程,也在预测下一世纪剧场视觉可能的新趋势。

多元且丰富的展览内容

累积了几届策展的经验,今年的PQ在活动的规划上显得更丰富多元,并且费心安排了现今世界舞台设计三大巨擘──捷克的Josef Svoboda、英国的罗夫可泰(Ralph Koltai)及美国的李名觉(Ming Cho Lee),在布拉格国立歌剧院举行了一场世纪末的大师对话。展场部分除了历来概分为主题区、国家专业区、剧场建筑区、学生作品区等四大类别的静态展览外,还安排了专家导览、参观捷克不同风格剧场及制作工厂、捷克剧场艺术摄影展、开放空间剧场、儿童设计工作坊等种种活动,向更广泛的民众及学生张开臂膀。今年会场外另搭建了四个不同形式的活动剧场:帐棚式、圆井式、蒙古包式、木屋式,结合了市集、娱乐、休闲、餐飮与表演的多种功能,更是开创了开放式户外剧场空间设计的另类方向。

此外,PQ会场还开辟了一个充满机动与互动的学习空间──Light Lab,规划了一系列小型演出、跨学门的硏讨会、教学硏习、操作示范等活动。Light Lab主要著重在灯光、音效于艺术及技术层面的探讨,并且推介电脑、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及软体在现代剧场艺术上的应用。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灯光设计教授Jennifer Tipton也应邀讲说她今年于华盛顿特区莎士比亚剧场最新作品The Trojan Women的设计概念与发展过程。

主题展区:二十四国舞台设计历史关注

历届PQ展览会场主要的关注焦点,乃是位于会场中央敞厅、面积约占两千一百平方公尺的主题展区。有别于九五年PQ主题展的焦点完全集中于捷克舞台设计巨擘Joseph Svoboda的个人回顾展,今年的主题展则在介绍世界二十四个国家舞台设计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本质性与决定性影响地位的剧场艺术家。并从历史的观照角度,来阅览一世纪以来这些舞台设计先驱,如何提供剧场艺术一个划时代的创作方向与可能。

布拉格四年展的策展单位每届都会颁发数个奖项,以肯定各展区专业设计师的杰出创作与贡献。荣获本届PQ主题区金牌奖的是德国身兼画家、导演、舞台设计三重身份的Achim Freyer(1934-)。自七〇年代以降,他即是所谓「视觉剧场」(visual theatre)的主脑人物;他系统性地解剖剧场与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并结合音乐、语言、舞蹈、杂技等跨领域的艺术家参予创作,将舞台设计从背景说明式的空间艺术,推展成与文本戏剧动作同步进行的系列画面,成为视觉空间及时间向度上主要的陈述者。Achim Freyer的作品充满了知性与疏离感的抽象符号,并且为古典戏剧及传统歌剧,开发了原创性十足的全新视觉感受。

主题区银牌奖的得主则是来自韩国的Lee Byong-Boc,她的服装设计作品呈现出简练、大气、和谐、统一的自然美感,其得奖原因除了材质的运用表现了极具民族性的原创风格之外,展出方式整体视觉所传达出的庄重、简朴的剧场特质,更被评审引以为典范。

此外,波兰、捷克、以色列则特别介绍几位已逝的舞台设计家,以纪念他们在剧场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如波兰的Stanislaw Wyspianski(1863-1907),乃是二十世纪初期引领波兰剧场思潮的前锋;早在一九〇一至一九〇五年,他就曾尝试将剧场的原本风貌──空台,在演出中大胆、赤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另一位二十世纪晚期最具影响力的波兰舞台设计师Tadeusz Kantor(1915-1990),于二次大战期间致力发展现代剧场「最低真实限度的剧场theatre of the reality of the lowest rank」的观念,为后来贫穷剧场、总体剧场total theatre概念的主导人物之一。

国家专业区:各国参展、区域差异

位于展场左翼的国家专业区,呈列的是参展国过去五年来的精选作品,以舞台设计为主、服装设计为辅,来介绍各国的剧场文化特质及剧场视觉风格的新趋势。今年专业区个别的展场设计虽不似上届各出其招,但仍可以看出各国在呈展方式与剧场设计风格上所呈现的区域性差异。

大体上来看,西欧国家如德国、英国、瑞典、比利时、荷兰的舞台设计作品,较趋向知性的思考与表述,空间视觉著重在表现内在心理的真实,而非外在情感或时代、地域的说明。西欧国家大部分的剧场设计作品皆重视空间、线条、造型与光影的运用,呈现一种严谨、冷峻、简洁的现代质感,并反映了创作者深刻的省思与选择;而阅听者也同样必须投入理性的观照,方能探究这种内敛性的视觉感受。

相较于西欧剧场设计的简练风格,东欧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则倾向一种繁复细致的美学,讲究精致、复杂的素描彩绘与细节的描写刻划,并强调文本、氛围、情境在总体视觉营造上的呼应,与人一种感性外现的视觉印象。而从参展亚洲国家如韩国、中国大陆及日本部分作品,可以窥视出某些创作者融合本土与西方现代剧场美学风格的企图心,然而整体而言,亚洲参展作品不论从视觉美学或立论观点,都显得较趋向写实、保守、传统。美国设计作品则包罗了百老汇、区域专业剧场、主题公园、户外剧场、电视摄影棚现场演出等多方位的舞台设计范畴,显现其商业与艺术并重的关怀与现状。此外如纽西兰、瑞士、冰岛、挪威则采取概念式的布展方式,结合了观念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特质,以说明他们国家剧场设计的潮流。

今年PQ国家专业区舞台设计的金牌奖由西班牙的Jauma Plensa获得,他因杰出的创作力及擅长统合各种设计元素,而得到评审的靑睐。而同样来自西班牙的Joan Guillen则因其巧妙结合人物与动物造型的惊人想像力,与捷克的Jana Prekova共同获颁专业服装设计的金牌奖。

本届象征PQ特展最高荣誉的The Golden Triga(即包括主题、国家、剧场建筑展区所有专业设计金牌中的金牌),由捷克的国家馆囊获;该馆展现了捷克剧场创作多元发展的风貌及企图。从传统经典戏剧到结合电脑、机械装置及录影技术的前卫作品,八位剧场设计师忠实记录了从发想到执行的创作过程,使观者可以进而比较想像面与实际面之间的落差。捷克国家馆的展场设计成一个施工中的剧场建筑,仿佛说明捷克的剧场艺术还在持续建设,而且可能永远不会停工。

学院专区:三十六国学校、学生作品竞硏

至于展场右翼展出的内容,则包括了二十个参展国家的剧场建筑展及三十六国各校学生的作品,提供了剧场工作者与剧场教育者检视与比较各国剧场发展现状,及了解各国剧场艺术相关科系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大好良机。

从学生剧场设计作品的呈现,可以看出各国各校不同的教学理念与风格。例如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MA Program,侧重设计创作过程的学理分析及论述,多于对设计作品视觉成果的完整呈现。日本Musashino艺术大学则引导学生从传统剧场形式出走,尝试将演出放置于类似装置艺术的空间中。中国大陆中央戏剧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以本身文化剧种为文本基础,偏向探究传统戏曲与地方剧在舞台美术上的创新。

另外有些国家则选择不直接展现学生的剧场设计作品,而以另类的表现方式来传达该校的剧场教育哲学。例如瑞典的戏剧学院,设计了一个堆满了各形大积木的游乐场,并邀请参观者轻松打造自己的梦幻空间,利用这种浅显、互动的方式,带出他们剧场教育理念强调自由发展,以及重视观看者与演作者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游戏的兴味与哲思。德国参展学校则仅仅展出一系列学生的基础平面习作,点出其剧场艺术教育重回纯粹美术的基点,著重颜色、比例、线条、构图在空间中的构成。

联合国文教组织为奖励新生代剧场设计师,今年首开先例地表扬优秀的年轻设计师及参展学校,来自英国、纽西兰、爱沙尼亚的数名年轻专业设计师,及荷兰、以色列、英国、拉脱维亚、韩国的学生作品集体呈现,都得到PQ这个新的传统的肯定,相信联合国文教组织此举,对全世界剧场艺术教育的推展会是很大的鼓励。

OISTAT剧场建筑竞图

剧场建筑区展现了二十个国家近年来的各式新旧剧场建筑形式,其中亦包括会堂、遗迹等各种可供作为表演场地的空间。此外有些剧场建筑作品虽未经落实,但对剧场形式的发展及演作空间和观赏空间提出独到的见解与审视,因此也颇受人侧目。联合国文教组织外围组织「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曁剧场技术人员协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cenographers, 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简称OISTAT),并展出由其策画主办的第五届剧场建筑竞图的二十六件入围作品。

OISTAT的剧场建筑竞图,选择了PQ会场The Industrial Palace及其以东四百公尺的都市计划区为基地,想像力、表演空间与观看空间的相对关系、艺术性与功能性、及现实环境的实际因素都必须被考量,而同时这表演场地还必须满足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演出形式的需求。总共有来自三十一个国家二百二十六件剧场建筑作品参赛,由苏俄的建筑师Preobra-jenskaya Valeria得到首奖;他因成功地将现有建筑融入新的建筑,且有效地重新改造既有空间结构而拔得头筹。这个作品的特色在于将表演空间切割成相连的独立区块,并由一狭长的斜坡连结,不设固定的观众席,观看者在演出中随著演出者在各区块中游走,并可随性更换其观赏的角度。有些入围作品的想像幅员广大,例如日本一件剧场建筑作品便以火车站作为灵感,设计了一个多轨道、车厢式的户外剧场,观众席、舞台、化妆间、布景工厂等都设在可开合的包厢内,并可自由在轨道中转换其相对位置。

从这届布拉格四年展的主题区、专业区到学生作品区,我们看到了剧场艺术这一百年来的演进,看到了更多元发展、更兼容并蓄的、更具创意的明日愿景;看到了剧场视觉艺术所透露的各个文化不同的社会、人文特质;也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剧场整体的视听效果提供了更大的表现可能。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人类智慧与灵魂在空间上交流、在时间上传承的内在意义。

 

文字|张维文 国立艺术学院剧场设计系兼任讲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