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香港艺术节今年年度预算高达五千九百万港币(包括人事费用),但接近三分之二的自筹款(票房占年度预算的36%,私人赞助、广吿及其他收入占20%)压力下,节目内容呈现艺术与娱乐并重,从歌剧、芭蕾、戏剧到通俗歌舞、鼓乐等包罗万象,但其中占四分之一的委约制作与二十六场的艺术节加料节目,仍显现出艺术节对培养本地创作与引进新视野的文化使命。
虽然上海、深圳等城市,近几年来莫不以扩大「艺术节」为手段,进行建设与整合城市资源,让观光、商机与文化在「举办大型艺术节」的形式下,带动城市繁荣;似乎有与邻近的香港大比苗头之势。但是,成立已二十八年的香港艺术节挟其悠久历史下所建立的完整行政体系与国际经验,面对著经济不景气与竞争者日众的情形,今年的艺术节,从场地数量、行销方式、节目的质与量上来看,依然展现著扮演亚洲表演艺术窗口角色的旺盛企图与实力。
节目与行销推成出新
今年「香港艺术节二〇〇〇」是由香港艺术发展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共同赞助,总计三十七台的节目,动员香港大大小小十数个室内表演场地,在短短的二月十一日至三月十二日的一个月内,进行约一百三十场的演出。虽然节目众多,行销方式却更是推陈出新,传真、邮购、上网订票已不稀奇,折扣、赠品更不新鲜,随著一本本精美节目手册放置各文宣票点的免费VCD、自动传真上府服务,互动式网站预视等等(均由不同单位赞助),才是令人惊讶主办单位寻找赞助与统筹资源的能力。
虽然香港艺术节今年年度预算高达五千九百万港币(包括人事费用),但接近三分之二的自筹款(票房占年度预算的36%,私人赞助、广吿及其他收入占20%)压力下,节目内容呈现艺术与娱乐并重,从歌剧、芭蕾、戏剧到通俗歌舞、鼓乐等包罗万象,但其中占四分之一的委约制作(注1)与二十场的艺术节加料节目(注2),仍显现出艺术节对培养本地创作与引进新视野的文化使命。
引进新视野
在艺术节期望为观众引进新视野的前提下,亚洲较少接触的东欧艺术重镇捷克便成为今年引介的对象。历史悠久的「布拉格国家剧院歌剧团The Opera of the Prague National Theatre」便动员两百四十名演员、乐手,受邀演出杨纳杰克(Leos Janacek)的《耶奴法》Jenufa与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的《水仙子》Rusalka两出歌剧。而同享盛名的「布拉格国家剧院乐团及合唱团The Orchestra & Chorus of the Prague National Theatre」则要演唱香港从未演出的杨纳杰克合唱作品《格拉哥利经文弥撒曲》Glagolitic Mass for Solo Voices, Chorus and Orchestra。亚洲的「新疆木卡姆艺术团Xinjiang Mukamu Art Ensemble」更是要演出传统维吾尔族仅有的十二套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是一场集合维吾尔族文学、音乐、舞蹈、历史、民俗于一体的艺术呈现。
巴赫也是今年艺术节的特色之一。为了纪念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艺术节邀请了曾经来台演出的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演奏著名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此外还请到以演绎巴赫称著的「根特合唱团及古乐团Col-legium Vocale Gent」以人声与古乐器来诠释巴赫《B小调弥撒曲》与《圣约翰受难曲》。艺术节除了呈现巴赫原貌外,更有趣的是,当如此庄严圣洁的巴赫遇见了两百五十年后离经叛道的比利时现代舞蹈剧场时,会呈现如何的新面貌呢?「芭蕾C之B/探索乐团Les Ballet C. de la B./Ensemble Explorations」推出的《巴赫浮世绘》Iets op Bach就是这样一个在概念与内容上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演出。
培育本地创作
香港艺术节还有另一项特色就是「委约制作」,目的除了培养优秀的本地创作者,给予大型创作机会外,也利用艺术节的机会提供一些値得推广或具硏究价値却缺乏商业效益的表演有再次欣赏的机会。像是今年的室内歌剧《阿绣》The Shopkeeper's Daughter与粤剧《三帅困崤山》便是其中的范例。从一九九七年推出与谭盾合作的大型歌剧《马可波罗》开始,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刘镇强表示;中国人写歌剧便是艺术节一直期望推展的目标。从去年开始便邀请作曲家顾文景推出小型规模的室内歌剧,今年更是集合作曲家苏鼎昌与导演卢景文合力演绎改编聊斋故事的《阿绣》,希望借由不断地实验创作,为中文歌剧开展未来。而制作粤剧《三帅困崤山》更是经典的重现,展现南派粤剧武戏精华的《三帅困崤山》近年甚少演出,香港艺术节特地邀请粤剧名家与名伶将此剧去芜存菁后重登舞台,让好导演与好演员给予旧剧本新的生机。
而由香港埃克森集团长年赞助的「埃克森能源新视野Exxon Vision」单元一向是香港艺术节中培养香港本地艺术家创作的沃土,今年邀约的三个节目呈现香港创作的多元风貌;「英皇口琴五重奏King's Harmonica Quin-tet」是香港发展口琴重奏十二年的团体,而此次演出更邀请作曲家特地为他们创作口琴重奏曲并结合剧场表演者一同演出。「花花世界」制作的《五种静默》Alone for a Second是融合演奏、影像、装置、肢体等元素的多媒体综合性表演。而「香港星」制作的《全日凶》则是一出带实验性质的戏剧作品。
除此之外,在艺术领域工作多年有成的个人艺术家也是艺术节委约制作的对象。像致力于中国钢琴推广多年的香港作曲家蔡崇立便选自其三〇到九〇年代创作及改编的作品举行「音画」演奏会。琵琶演奏家王静则是创新结合多媒体与舞台艺术的新音乐作品《琵琶意象集》。旅居英国多年的港籍编舞家龙植池编作的《花天走地》更是结合流行歌手蔡琴、黄耀明与台湾的舞蹈空间舞团的跨海合作。香港近来走红的喜剧演员张达明更是推出脱口秀般的《一咀show之蓄意纵火》,尝试一人独撑中型剧院九十分钟的个人演出。这些各形各类的香港本地创作者的演出,不管古典也好、前卫也罢,能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国际性的艺术节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节目一同评比,无形中鼓舞并增加了艺术家的自信,但也迫使观众淸楚了解自己的文化样貌。
艺术与娱乐并重
「文化使命」对耗资颇巨的香港艺术节来说固然是其要务之一,但是制造活动(Events)、带动观光、寓教于乐也是其必然兼顾的方向。大型活动如动员三十人军乐团及西班牙歌手、演员、马匹同台演出的大型歌舞剧塞维利亚马房剧团La Cuadra de Sevilla的《卡门》Carman与曾获英国《周日独立报》舞蹈大奖的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团Birmingham Royal Ballet演出具争议性的皇族斗争舞剧《爱德华二世》;还有希腊歌手娜娜Nana Mouskouri的演唱会;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京剧院二团演出广受好评的京剧《弹剑记》、台湾云门舞集的《焚松》及热力沸腾的「刚果激鼓团Les Tam-bours de Brazza」等节目都将让各类观众门道与热闹一次看尽。
当然儿童节目与演出人数较少的精致小品也是艺术节不可或缺的:来自俄罗斯的「大树默剧团Theatre DEREVO」演出结合默剧、小丑、杂耍的天马行空剧《爱神惊梦》;而改编德国童话、造型诡谲多变的英制垃圾歌剧《甩头百厌星》Shockheaded Peter,其丰富的想像力绝对是阖家观赏的一大诱因。
属小型演奏的「苏格兰室乐团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在此次艺术节中与钢琴家史提芬.科瓦切维奇(Stephen Kovacevich)一同诠释贝多芬的两首钢琴曲。刚获得西曼斯音乐大奖(the Ernst von Siemens Music Prize)的「阿迪蒂弦乐四重奏Arditti Quartet」、著名的吉他独奏家约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和来自土耳其的孪生姊妹「珀金妮尔Guher & Suher Pekinel」的双钢琴演奏、爵士乐好手Joe Zawinul与The Joshua Redman Band以及展现越南传统舞蹈特色的「爱雅.索拉舞蹈团Ea Sola Com-pany」、以色列「阿科艺术中心The Acco Theatre Center」推出的《浮生曲》The Anthology等均属此类颇具特色的精致节目。
虽然国外作品众多,但是委约制作的节目加上香港当地大型演出团体精心策划加入艺术节的汇演节目:如城市当代舞蹈团编舞家黎海宁与奥运溜冰选手合作的全新作品《Plaza X与异变街道》、何应丰执导香港话剧团香港演出的《寻人的眼睛》、香港管弦乐团、香港中乐团等的演出,使得今年香港艺术节国内外节目在质与量上的比例趋近,加上长年地培养优秀大型创作人才的努力与国际制作行政经验的累积,让香港不仅对内成为连接欧洲表演艺术的窗口,对外也扮演著亚洲艺术的门户。
注:
1.委托制作指的是香港艺术节主办单位,经过长年观察香港本地艺术创作团体或个人的发展,每年均会避请具潜力或値得推荐的优秀艺术家,委托其创作作品提供艺术节演出。
2.加料节目指的是香港艺术节举办期间随著艺术节节目附上的一些如座谈会、工作坊、硏讨会、大师班、讲座等等的活动。
(本刊编辑 刘守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