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被视为德奥室内乐代言人。(EMI唱片 提供)
焦点 焦点

进入舒适中年的乐音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弦乐音色总维持一定的亮度,没有包罗定弦乐四重奏团特有的浓重;也不像美国艾默森弦乐四重奏般充满年轻朝气和冲击力。英国乐评人诺利斯曾经形容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艺术就像「进入舒适的中年时期」(settled into comfy middle age)。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弦乐音色总维持一定的亮度,没有包罗定弦乐四重奏团特有的浓重;也不像美国艾默森弦乐四重奏般充满年轻朝气和冲击力。英国乐评人诺利斯曾经形容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艺术就像「进入舒适的中年时期」(settled into comfy middle age)。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

6月1日

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6月3日

台北国家音乐厅

甚孚名望的「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不但堪称当今室内乐界甚顶尖团体之一,也因为它严谨、端正的音乐风格,俨然被视为德奥室内乐代言人。

贝尔格本人也许对许多国内爱乐者来说,只是个只闻其名、未曾其乐的近代作曲家。一九〇五到一九一二年间,奥地利作曲家荀白克(Arnold Schonberg 1874-1951)开始把音乐从后期浪漫转变为「表现主义」风格。他不追求唯美观点或写实主义,而是企图用声响表现作曲家心中的意念,如紧张、反叛、压抑……等。这类作品非常抽象、前卫,并导向后来更极端的「十二音列」音乐。

荀白克一九二三年推出完整的「十二音列」理论,虽然号称音乐界的一大解放,却因理论繁复不自然,被接受的程度有限。贝尔格(Al ban Berg, 1885-1935)即是荀白克最知名的两位学生之一,他在「十二音列」作曲法中隐约融合传统调性音乐的风貌,并不全然放弃传统调性和声,所以他的作品不但比老师荀白克或同学魏本(Anton von Webern,1883-1945)更被大众接受,也走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创作道路。作品数量虽不多,还是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现代音乐

为纪念这位二十世纪让维也纳音乐风云再起的音乐家,一九七一年四名来自奥地利室内乐团体「维也纳独奏家合奏团」(Vienna Soloist)的弦乐好手,包括维也纳爱乐首席与维也纳交响乐团首席,在贝尔格遗孀的慷慨赠名下,组成「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虽然该团有纪念、追怀贝尔格之意,但并不代表他们专门演出二十世纪室内乐曲,或专精演奏贝尔格的作品,而是取意贝尔格传承传统与融合现代的艺术创作概念。所以在该团的演奏曲目中,还是以传统德奥音乐为主干,以第二维也纳乐派作品为辅,至于其他二十世纪中叶后的现代作品,他们还是愼选曲目,浓厚的保守态度,和一些标榜顚覆传统如柯罗诺斯四重奏等有本质上的不同。

为专心搞好弦乐四重奏,创团四位音乐家相约彼此必须把所有工作都辞掉(除了教职),并承诺不发展独奏事业,全心投入弦乐四重奏演出。他们还借由远赴美国向前辈「拉萨叶弦乐四重奏」(LaSalle Quartet)请益的机会,断绝在欧陆的一切杂务。历经两度更换团员,现在第一小提琴手皮赫勒(Gunter Pichler)、第二小提琴手舒兹(Gerhard Schulz)、中提琴手卡斯库卡(Thomas Kakuska)与大提琴手厄本(Valentin Erben)的阵容是一九八九年才确立。

奥地利文化指标

成军二十九年以来,贝尔格四重奏已建立传颂全球的声誉,大英百科全书甚且记载,贝尔格弦乐四重奏与「维也纳爱乐」、「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已被并列为「奥地利文化指标」。在四重奏团中,贝尔格四重奏是欧洲音乐厅罕见的票房灵药,每个乐季,该团都固定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英国伦敦南岸中心、瑞士苏黎士歌剧院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安排五到七场专属系列音乐会,并以套票形式出售音乐会票券。利用出售套票的方法培养固定听众群,也是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在欧洲拥有广大支持者的主要策略之一。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魅力,可从以下这则去年音乐会幕后小揷曲可以一窥端倪:英国南岸中心在去年二月举办国际室内乐乐季时,由于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有绝对的票房保证,所以南岸中心独独把他们的音乐会地点安排在可以容纳三千人,但音响效果不利于室内乐演出的皇家节庆厅(一般来说,南岸中心都把室内乐演出安排在伊莉莎白女王厅或规模更小的普赛尔室)。结果,几乎座无虚席的票房成绩果然让南岸中心眉开眼笑,庆幸如意算盘打个正著,可是不理想的音响效果却也被英国各大报批评得体无完肤,指责南岸中心对票房收入的关心远高过艺术成果。

稳健严谨、获奖无数

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曾在十年前访台演出,但是近年台湾地区爱乐者对他们的认识,主要还是仰赖数量庞大,深受东、西方国际唱片大奖厚爱的唱片录音。据统计,他们迄今已赢得三十座以上的唱片大奖,曲目涵盖从海顿、莫札特、贝多芬、布拉姆斯到德布西、杨纳杰克、贝里欧的唱片,特别是一九八九年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现场实况录音最富盛名。从这些录音曲目可以看出,古典时期以降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柴科夫斯基等十九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与萧斯塔科维奇除外)几乎都囊括在他们曲库内;几位著名现代作曲家,如:舒尼特克(Al fred Schnittke)、黎姆(Wolfgang Rihm)、贝里欧(Luciano Berio)、乌尔班纳(Erich Urbanner)也纷纷为贝尔格弦乐四重奏量身创作作品。

每个室内合奏团体都有他们独特的传统和个性,从贝尔格四重奏大量唱片中,可听出不管诠释十八世纪或二十世纪作品,他们的音乐都是在古典端正、严谨细腻的大前题下,有著丰富的细节,且不强调夸张的情感表达,以淸晰的轮廓为主要诠释重点。四个人比重均衡、合宜,在持稳的框架当中,却时时表现活力充沛的爆发力。第一小提琴手皮赫勒表现力极其宽广,从温暖到凛冽都表现得很好,第二小提琴手舒兹则有较他团杰出的演奏技巧,与中低声部联结沟通相当紧密。中提琴手卡斯库卡生性幽默风趣,反应敏锐活泼,个性稍严肃的大提琴手厄本,音色厚实而温暖,是乐团演奏稳健的支柱。

切入对方音乐

四位德奥系演奏者一边在音乐方面要求严谨(每天合奏练习达六至八小时),一边具有开朗活泼的个性。据曾接受该团指导的「乐兴之时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江靖波表示,贝尔格四重奏团其实相当注重传统传承,演奏时首重乐曲结构和节奏脉动。他们认为,所谓的「默契」不该是彼此间的相互妥协,而是主动找到演奏中一致的概念,因而有所谓「切入对方音乐」(play into other people's sound)的说法。

以古典乐派室内乐来说,作品中的节奏变化和后世作品相较要单纯,所以如何在相似的节奏和乐句处理中达到多重变化效果,是该团努力经营演练的目标。也因此诸如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的四重奏作品,在他们手中显得比他人精准而饶富变化,所谓「在有限可能中,追求无限发挥」。小至乐句的节奏感,大至整部作品的结构,具尔格四重奏总是胸有成竹,处理得架构井然,而有震慑人心的大方气度。

同样是默契十足的弦乐四重奏团体,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弦乐音色总维持一定的亮度,没有包罗定弦乐四重奏团特有的浓重;也不像美国艾默森弦乐四重奏般充满年轻朝气和冲击力。英国《每日电讯报》乐评人诺利斯(Geof-frey Norris)曾经形容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艺术就像「进入舒适的中年时期」(settled into comfy middle age)。笔者认为这就是最简明厄要而且中肯,完全没有过度溢美的赞词。

或许是头顶二十世纪作曲大家贝尔格名号的光环,除去目的特殊的音乐会(例如:一九八九年六月于维也纳莫札特音乐厅,以连续六场音乐会接力演奏并现场录下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外,固定在每场音乐会安排一首二十世纪作品几乎已经成为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的惯例与特色。

全力促成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二度访台的大提琴家张正杰表示,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此次访台也是为了纪念十年前首度访台时结交的好友,也就是热爱古典音乐的前中央银行总裁许远东夫妇。许远东先生一直有意二度邀请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访台,但是迫于紧凑的行程(四位团员除了在维也纳音乐院任教,每个月还固定在德国科隆音乐院开设室内乐大师班),这个心愿一直未能实现。

许远东先生在两年前意外身故后,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再度向张正杰表达二度访台的强烈意愿。在六月初二度访台的音乐会中,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将分别于六月一日与三日在高雄、台北举办两场音乐会,为本地爱乐者带来的曲目是莫札特俗称〝Hoffmeister〞的第二十号弦乐四重奏 K.499、贝多芬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30(末乐章采用作品133《大赋格》,台北场)、贝多芬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竖琴》作品74(高雄场)与二十世纪的巴尔托克第三号弦乐四重奏。

 

特约撰述|陈效真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