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特娄的艺术节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正是北美洲最宜人、居民活动力最旺盛的季节,例如六月的国际爵士乐节。(梁蓉 提供)
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

语言.文化.艺术节

魁北克的「城市文化政策」与蒙特娄「城市艺术节」

二十世纪两次全民公投的失败,让魁北克政府了解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透过「城市」的文化建设,才能跳脱「国家」这个名词的束缚,务实地进行彰显该省文化特色的活动。

二十世纪两次全民公投的失败,让魁北克政府了解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透过「城市」的文化建设,才能跳脱「国家」这个名词的束缚,务实地进行彰显该省文化特色的活动。

蒙特娄(Montréal)是北美洲少数以「法语系文化」(La culture francophone)为主体发展的城市,一九八〇年及一九九五年两次全民公投,「魁北克」(Quebéc)在世人心中留下独立诉求的鲜明色彩。去年夏天笔者走访蒙特娄,在当地观赏了几场表演活动之后,立即对魁北克省相关文化单位努力经营「城市文化」的苦心与用心,留下深刻的印象。透过各类别的「艺术节」,魁北克人成功地宣扬他们的文化特色,并以此突显与加国其他省分的不同(注1),进而提醒世人重视魁北克省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定位。

移民历史情结

对于世代居住在魁北克的人来说,法国是他们遥远的祖国。或是遗传自法国西北岸布列塔尼半岛早期移民先祖的择善固执个性,魁北克人对当年拱手将殖民地让给英军的战败历史,一直耿耿于怀;又因其特殊的历史及地理背景,造成法语系文化在英语系版图内发展的尴尬情境:十六、十七世纪,法国探险军自欧陆远涉重洋,落脚今日加国东岸圣罗伦斯河,并于一六〇八年建立魁北克市。十八世纪英国加入殖民行列,与法国军队屡起战役;在一七六三年的「巴黎约议」(Traité de Paris)中,法国就将辛苦建立的「新法国属地」(La Nouvelle France)让给英国,一八四〇年英法两国同意联合组成「加拿大联邦」(Union des deux Canadas),一八六七年双方签定「英属北美协议」(Acte d'Amerique du Nord Britannique),法国从此失去领导地位,也失去在世界版图的另一个法属殖民地。

今日加拿大虽然以英、法双语为官方语言,首府也设在安大略省的渥太华市(Ottawa),但法语的影响力,仍不敌英文。六〇年代的「宁静革命」(La révolution tranquille),魁北克省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民生各方面,进行许多改革,进步也处处显见。一九八〇年及一九九五年两次全民公投(Réferéndum),虽未能成功改变魁北克的政治现况,但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注意。魁北克市汽车牌照上,印有“Je me souviens”,中译意为:「我记得」,此即表明魁北克人生活在英语系领地上,既矛盾又复杂的历史情结。

「城市文化政策」应运而生

在此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魁北克省不遗余力地推展当地的文化活动。根据加拿大文化部一九九七年施政报告指出,魁省省民对表演艺术的兴趣,比其他十个省分浓厚。事实上,魁省政府自九二年起,为表明与各城市合作发展文化的决心,制定「城市文化政策」(La politique culturelle municipale),以突显该市特有文化资产,谋定与市民接触的方法及方向。「城市文化政策」的规画与执行,奠定了发展各城市地方文化的重要基础。近十年来,魁省十七个行政区中,有七十一个城市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加入「城市文化政策」的行列。因省府充分授权的情形,市府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在省、市府的官方报告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城市文化政策」相关的理念:如「以城市文化定位为依归」、「了解群众、艺术家、各文化机构的需求」、「在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前提下,致力发展文化活动」、「建立城市独特文化形象,以别于其他省城」……等。

「城市文化政策」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一个新观念;但对魁省政府来说,却是一个「应势而生」、且「势在必行」的政策:二十世纪两次全民公投的失败,让魁省政府了解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透过「城市」的文化建设,才能跳脱「国家」这个名 词的束缚,务实地进行彰显该省文化特色的活动。而微妙之处、及値得玩味之处,也就在于这种以「城市」为基体的文化政策,更容易达到「公诸于世」的诉求。

城市艺术节的组织及运作

根据魁省文化部一九九七年报告指出,蒙特娄市是全省最支持艺文活动的城市。该市现约有二百万人口,英、法语人口各占百分之三十,其余则是外来移民族群。市政府下设十五个局处,其中「文化局」(Service de la Culture)直接辖管与文化活动相关的事宜。文化业务极为广泛,主要分为三大科别:「文化馆科」(La maison de la culture)、「图书馆科」、及「支助文化发展科」(Soutien au développement culturel)。「文化馆科」方面,全市依不同历史及人文发展背景分十二区,各区分设一所「文化馆」,主动规划表演、展览、演讲等活动,让市民全年都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而「支助文化发展科」则分为「公共艺术与文化资产组」、「文化机构组」、「艺术节与文化活动组」(Festivals et animation publique)。

由「艺术节」被独立成「组」来看,可知蒙市对「艺术节」的重视与期待。文化局对「艺术节」的定义是:「制作及表演某一类型艺术活动,为期数天或数周(一个月为上限),观众对象包括蒙市市民、加拿大国民及国际友人」。至于支助项目,主要分「技术」及「经费」两方面:技术方面包括各艺术节行政指南、表演场地装置、宣传旗帜设置许可等;经费方面,则明文规定活动经费的申请程序及市府补助限额。

「艺术节」在蒙特娄市到底有多重要?看看该市二〇〇〇年的年度艺文活动历,就可了解「艺术节」所担负的「重责大任」:

一月:无

二月:无

三月:世界音乐节

四月:国际都会文学节、美洲戏剧节

五月:世界文学节、国际青年戏剧节

六月:国际爵士乐节

七月:萨克斯风汇演、非洲之夜国际艺术节、法语系国家疯狂音乐节、魁北克国际钢琴双重奏节、嬉笑节

八月:世界电影节

九月:蒙特娄双年展、蒙特娄国际视觉艺术展、工厂舞蹈节

十月:蒙特娄摄影月、国际新电影及新传播节、国际多媒体影像节

十一月:法语音乐心动节

十二月:无

这十九个艺术节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正是北美洲最宜人、居民活动力最旺盛的季节;艺术节的「季节性」特质,在此不言自明。至于「活动类别」,则包括:戏剧、视觉艺术、电影、舞蹈、文学、多媒体影像、音乐等。其中七月份的「嬉笑节」(Festival Juste Pour Rire)颇为特殊,以讽刺幽默的喜、闹剧手法,生动传达魁北克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生活等现况,特别能够激起观众的认同与共鸣,是了解人民生活的入门捷径。但因「嬉笑剧」擅用双关语及俚语,观众最好能具备一定的语文程度,才能了解欣赏。另一个在此特别介绍的艺术节,名为「法语系国家疯狂音乐节」(Festival des Francofolies)。

法语系国家疯狂音乐节

「法语系国家疯狂音乐节」于一九八八年成立,以介绍全世界法语系国家的流行歌曲及流行音乐为主要方向(注2),邀请法语系国家的音乐创作者到蒙特娄市表演,以「音乐」表达魁北克人对法语语系的执著,明揭拱卫法语文化的决心。二〇〇〇年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五日,来自十二个国家,约一千位艺术家,在蒙特娄市进行二百场表演。每天下午五点起,到凌晨三点为止,观众可以在城市内各个角落,自由随性地与表演者同欢共舞。

主办单位依节目性质将蒙特娄市规划成五大表演区:福特区(位在市中心艺术广场前)、摇滚区(位城市西北方)、国际音乐区、世代汇演区、及法语国家音乐区。而表演节目则分六大主题,各由不同厂商赞助:

1.流行歌乐-由成名的法语界流行音乐歌手担纲,如Patricia Kass(法)、Michel Rivard(加)、Michel Pagliaro(加)等;由福特汽车赞助。

2.抒情歌乐-以演唱抒情曲风的歌手为主,如Katerine(法)、David Hollyday(法);由La Presse报社赞助。

3.世代音乐汇演—法语音乐之夜(民谣乐、摇滚乐、探戈乐等形式)、儿童音乐剧及儿童乐,适合儿童及青少年欣赏;由Le Lait乳品赞助。

4.新锐歌手啼声—由年青具潜力的歌手担纲;由Desjardins加鼎集团赞助。

5.饶舌摇滚热舞—来自法国、魁北克、荷兰等国家的年青歌手,演唱融合摇滚乐、重金属音乐及快速唱念的饶舌歌。歌词描写政治、社会现况,或讽刺、或幽默、或激情,充分表达e世代前卫思想;由Bleue Dry枫叶啤酒赞助。

6.国际音乐—法语系国家的歌曲表演(如马达加斯加、刚果、塞内加尔、摩洛哥、伊朗、海地、荷兰等);由Hydro—Quebéc魁北克水电局赞助。

此外,加拿大国家广播电台及电视台,还现场录制播映一场「法语歌曲日」,由参与本次音乐节的部分歌手共同担纲。

优渥文化预算

在这二百场表演中,有近四分之三的场次是户外免费演出(如市中心商业广场、公园露天表演台、地铁站前广场等);需付费的节目,则在市内六个表演厅内进行,票价由七至三十二加币不等,大部分低于二十加币,十分低廉。观众能够免费欣赏表演,不得不归功于魁北克省的文化预算及企业财团的大力赞助。在加国十个省分中,魁北克省的文化预算居于首位;以一九九七年为例,魁省每位省民的文化预算为六十五加币,高居各省之冠(安大略省民最低,二十六加币)。魁省一九九二至九九年间,省文化部预算几乎每年都达到省总预算的百分之一。九七年魁省的文化预算达九亿加币,其中联邦政府约三亿四千万、省政府约三亿一千万、而各市府约二亿五千万。

在企业赞助方面,某些财团则以「艺术委员会」的方式,长期支助文化活动。如Maurier烟酒商,于一九七一年成立「Maurier艺术委员会」,三十年来,不间断地赞助加拿大各类艺术团体的演出场地费及制作费,总金额达五亿二千万加币,为加国企业赞助奠定一个良好的典范及传统。

市民结构取向

在蒙特娄市停留近一个月,参与的艺文活动中,除了「法语系国家疯狂音乐节」外,还聆听了「市立交响乐团」(Orchestre Motreopolitain,简称OM)的「地中海之夜」(曲目以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交响乐为主,如义大利、西班牙、法国);在露天喷泉公园则观赏了「市立爵士芭蕾舞团」及「市立加拿大芭蕾舞团」的最新舞蹈作品,这些表演全都免费入场。据一位蒙市居民告知,夏天是当地非常重要的艺文季节,热情的阳光,加上热闹的活动,正好驱散漫长严冬冷冷寒意!的确,蒙市居民需要这些艺文活动来发泄心中屯积已久的能量与热量:看看那些聚挤在市中心广场前,随著热门歌手摇头、晃脑、呐喊的广大群众,我们即刻感受强烈生命力的跃动!是音乐、也是舞蹈,让市民跳脱日常生活的枷锁,让他们久受压抑的情緖,得以宣泄与释放!

蒙市市民热爱喜剧、嬉笑剧及音乐。不同的表演节目,各有不同的诉求对象:交响乐以中、老年观众为主;露天户外的表演,如爵士芭蕾或疯狂音乐节,则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摇滚乐、重金属音乐、新浪潮、饶舌摇滚乐等乐风,更是如痴如狂。这种清楚界定年龄层别的表演方向,顾及城市内不同观众的需求,明确显示「城市艺术节」的「市民结构取向」。城市居民的组成结构,复杂多元,牵涉范围极度广泛。一般而言,「教育程度」及「经济能力」直接影响市民对艺文活动的选择;教育程度高、经济能力强的市民,较偏好精致风格的古典艺术;反之,市井小民则喜爱大众化、具亲和力、容易欣赏及参与的活动。当然,这只是粗浅的分类,绝对无法表达其他组成结构的心声。依笔者之见,为确切了解并掌握市民参与艺文活动的倾向,可进行「市民艺文意愿调查」,依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居住地点、职业、收入、休闲娱乐等项目,逐项整理分类及归纳分析。

因应市民组成结构而策划的表演节目,自然容易得到市民的回应与支持。正因如此,在蒙特娄,艺术节不需要过多的包装,不需要华丽的排场,它就在各个角落自然、自在地进行;并且还轻松地融入市民生活,连短期访留的观光客,都感染了节庆欢乐气氛,对城市的喜爱及好感,油然而生。

与其「国际化」,不如「城市化」

蒙特娄市的城市艺术节与欧美数个顶尖级国际艺术节相较,还未达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相对于英语而言,法语仍显弱势,在节目内容及表演者的安排方面,确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然而,能否跻身国际数一数二的艺术节,并不是蒙市文化局最急迫的发展目标;与其「国际化」,不如「城市化」!如何建立蒙特娄市在北美的文化形象?如何恢复法语的生命力?如何促使加国联邦政府及国际友邦正视魁北克省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这些课题,才是蒙市关切及努力的方向。无论是音乐节、舞蹈节、或是戏剧节……,其最终目的,都为提醒市民及世人:重视魁北克省「法语系文化」(La culture francophone)的「既定存在事实」与「未来发展生机」!

我们常说「艺术节」是一种「宣传」,其中最高明的手法,应是「不宣而传」!参与蒙市艺术节的群众,只纯粹观赏表演,不谈政治,不涉立场,但已全然接受了「魁北克法语系文化」的洗礼,因为整个城市散发出这样的讯息:我们说法语、制作法语系国家的表演、我们是法语系文化城!资源有限,但绝不放弃!

注:

1.加拿大为联邦政府体制,境内现设十个省分及三个地方,魁北克省为面积最大省分,也是唯一以法语为主要官方语的省分。

2.目前举办同类音乐节的城市还有法国临大西洋岸的LaRochelle市。

 

文字|梁蓉  淡江大学法文系副教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