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走?》以地中海/拉丁文化为本,回归纯舞蹈路线,强调观众应以欣赏画作的态度面对。(黄琇瑜 摄)
雪梨 艺术节/雪梨

人我里外,各抒心境

四大舞团在奥运艺术节相映争辉

除了DV8与澳洲火种舞团的作品是由艺术节委托编排,其他多为各舞团这两年的巡回作品,就节目的新鲜与创意度而言,实在有点炒大锅菜的感觉。不过,能够让舞迷在一周内观赏欧、亚、美、澳四大家的风格,也算是功德一桩。

除了DV8与澳洲火种舞团的作品是由艺术节委托编排,其他多为各舞团这两年的巡回作品,就节目的新鲜与创意度而言,实在有点炒大锅菜的感觉。不过,能够让舞迷在一周内观赏欧、亚、美、澳四大家的风格,也算是功德一桩。

位于南半球的雪梨,八、九月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裹著大衣、略微哆嗦地走近位于华人区的皇后剧院(Her Majesty),拥挤的人潮与熟人的召唤立刻让人暖了起来。这是云门舞集在奥运艺术节的最后一场演出,跳的是林怀民九九年的出尘之作《水月》。前一周演出的四场《九歌》,显然已替云门在当地培养出一票忠实观众;即使与《九歌》风格迥异,简洁纯净的《水月》所引起的强烈回响,像蕴藏累积已久的巨大能量,在谢幕刹时爆发在观众席间。

加上户外选粹,算来已经是笔者第八次看《水月》了。不同的舞者,不同的动作特质、不同的肢体演绎,更新每一次的观赏经验与感受,这是《水月》的引人之处。开场的独舞这次改由王维铭演出,初时其气略显浮动,随著王蔷媚以柔静的动作出场,两相对应的潜移默化下,躁郁之气渐行消弭,引出接续的太极连绵。周章佞与许芳怡的两段独舞棱角磨圆了,收放愈显顺畅自如。依镜傍水而动的群舞,像岸边抽枝发芽的青青杨柳,在曳引间不断延伸滋长。美中不足的是,新加入《水月》的团员与旧舞者在肢体质感及圆融度上有明显差异,不免影响了整个作品的流动感与一致性。

对《水月》这样一支需要留白与空间的作品来说,皇后剧院的舞台有点不敷使用;特别是群舞的部分,连人带水地溢满台缘。几次舞者的动作划过水面,前排的观众只有淋「雨」的份儿。比较起来,还是台北国家戏剧院最适合《水月》呼吸养气。

大胆揭露快乐生活的假象

DV8肢体剧场(DV8 Physical Theatre)的新作《玩不玩得起》(港译,Can we afford this),是此次奥运艺术里档期最长、场次最多的舞蹈节目,也是生于澳洲的艺术总监洛伊.纽森(Lloyds Newson)在英国扬名立万后,首度回鄕展艺。《玩不玩得起》并起用了十几位澳洲表演者;爱国心加上DV8实在有话题性,这个剧场味十足的作品自然成为媒体焦点。

《玩不玩得起》里有所有DV8作品的特质:令人惊艳的场景设计、断片互叠的戏剧手法、意在言外的吊诡语言、不合舞台标准的奇特舞者、直接辛辣的欲念揭露、和纽森一贯的疏离感和愤世嫉俗。令人欣喜的是,《玩不玩得起》跳脱了纽森前两个作品的狭隘与偏执,以更贴近人心的角度来戳一戳快乐生活的假象,呈现出社会期许与自我评价的差异、表里不一的内心拉锯,以及伪装媚俗的痛苦。

《玩不玩得起》有许多一见难忘的情景,大卫.楚勒(David Toole)是其中最震憾又令人不忍正视的部分。原为英国Candoco残障舞团主角的楚勒,天生就缺了下半身,但他以强劲双臂在台上敏捷灵动,其轻巧美感不逊健全舞者。这次纽森在《玩不玩得起》里还他一个做人的完整面目,毫不留情地质问他,也让他质问观众──「你们在盯著我下半身看吗?好奇我衣服底下的身体形状吗?想知道我的性生活吗?」

纽森也趁机揶揄了舞蹈圈与表演界:「要看我踢腿?加五元。转两圈?加十元。裸体?那就贵了,不过价钱可以商量。」更安排了酒店的假音艺人保罗.卡比斯(Paul Capsis),顶著一头膨松卷发,意态妖娆地曲意承欢,搏命只求讨好花钱买票的观众大爷,和掌管生杀大权的制作导演;那卑躬屈膝的可怜相,在受薪阶级的你我之间处处可见。《玩不玩得起》还有近似十六世纪波希(Hieronymus Bosch)画中奇异美感的舞蹈、锐舞派对(Rave Party)的迷幻晃影,以及简单却深沉的手语与跳跃,算是DV8近年作品中动作成份最重的。

熟悉碧娜.鲍许(Pina Bausch)风格的舞迷们,或许会在《玩不玩得起》里找到许多似曾相识的片段与结构,只是纽森关心的题材比鲍许更世俗、更激进;挑拣的舞者比鲍许更底层、更畸零。简单地说,两人同样怀著巨大的绝世寂寞,鲍许虽沉浸在淡淡的哀伤里,却不时用一抹微笑暗示希望存在的可能;纽森则将孤独的苦楚诉诸感官,处处可见撕裂与呐喊后的伤痕累累。完了,惨了,没救了,年轻气盛的纽森是比鲍许更加忿怒而悲观的。到底我们玩不玩得起呢?答案是各人独尝,冷暖自知。

团体大有来头节目不够新颖

有趣的是,鲍许的乌帕塔舞蹈剧场(Tanztheatre Wuppertal)也带来她为九八年里斯本世界博览会编作的Masurca Fogo,对比立现。请教该团舞者(鲍许本人因工作繁重及玉体微恙未能随行)舞作标题,才知道Masurca Fogo是一种葡萄牙的民俗舞蹈,适用于欢乐的节庆及群聚场合。

这样的前提下,Masurca Fogo不算沉重,既有鲍许作品常见的男女关系、个人历史陈述、与对食物、高跟鞋和晚装的迷恋,也有近作大量采用的自然影片投射,更有十几段重复的独舞。长达二小时四十五分钟的Masurca Fogo,照例由许多重叠或并行的片段组合,其中不乏令人莞尔或动容的场面,但却少了过去看似星罗棋布却暗藏脉络的完整性,教人在终场后有些怅然的失落感。

奥运艺术节的四大外来舞团最晚登场的,是比尔.提.琼斯(Bill T. Jones)的《你走?》You Walk?。刚完成个人独舞The Breathing Show巡回的琼斯,这次只编不跳,作品魅力大失。《你走?》以地中海/拉丁文化为本,刻意回归纯舞蹈路线,强调观众应以欣赏画作的态度面对,背景音乐则囊括各种类型,并不时在背景打上「诗意」的文句,譬如"We wore time shamelessly", "Spent days out yonder"等;舞者方面,琼斯则自称「大胆」地起用一名略矮过胖的舞者,却将全部的重要独舞全交给一名精力充沛、动作乾净却全无特色与情感的日本女子,其用意与舞作同样令人困惑。

整体说来,奥运艺术节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除了DV8的《玩不玩得起》与澳洲火种舞团(Bangarra Dance Theatre)的《皮》Skin是由艺术节委托编排的,其他多为各舞团这两年的巡回作品,譬如鲍许的Masurca Fogo明年三月底将于香港上演,而琼斯的《你走?》已经在美国巡演过,二〇〇一年的欧亚行程亦已排定,就节目的新鲜与创意度而言,实在有点炒大锅菜的感觉。不过,这四大外来舞团难得齐聚一堂,能够让舞迷们在一周内连续欣赏欧、亚、美、澳四大家的风格,也算是功德一桩。

 

特约撰述|黄琇瑜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