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碧娜.鮑許

相關文章 107 篇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為了回憶,抑或開拓?

    看碧娜搜索結集的創作素材全是回憶,集體個人,反映文化社會,反映未來現在,所以看她的戲,是making sense of (one)self in this big big world,每個人那麼渺小,但又唯一,每個人都只得一個自己,卻與數不盡的人同悲同喜。 這是一個每個人一生都適用的問號,用來了解最基本的一個字,人。

    文字|林奕華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閱讀碧娜,重新想像她的舞蹈現場

    文字|黎家齊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閱讀碧娜的幾種方式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春之祭》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一:男人與女人

    舞不盡的世間男女 說不完的愛恨慾怨

    舞台上,她╱他們互相挑逗、擺佈、叫囂,或許溫柔款款,卻更似暴力相向這是碧娜.鮑許的舞台,男男女女,愛恨嗔痴,各式各樣的糾葛,盡現舞作之中。透過九齣作品,讓我們看見碧娜.鮑許如何看待男女關係,無窮無盡的人間風景

    文字|魏君穎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穆勒咖啡館》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一:男人與女人

    舞不盡的世間男女 說不完的愛恨慾怨

    舞台上,她╱他們互相挑逗、擺佈、叫囂,或許溫柔款款,卻更似暴力相向這是碧娜.鮑許的舞台,男男女女,愛恨嗔痴,各式各樣的糾葛,盡現舞作之中。透過九齣作品,讓我們看見碧娜.鮑許如何看待男女關係,無窮無盡的人間風景

    文字|魏君穎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維克多》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一:男人與女人

    舞不盡的世間男女 說不完的愛恨慾怨

    舞台上,她╱他們互相挑逗、擺佈、叫囂,或許溫柔款款,卻更似暴力相向這是碧娜.鮑許的舞台,男男女女,愛恨嗔痴,各式各樣的糾葛,盡現舞作之中。透過九齣作品,讓我們看見碧娜.鮑許如何看待男女關係,無窮無盡的人間風景

    文字|魏君穎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交際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與他,這樣與碧娜共舞

    她與他,她們與他們,溫柔地、激情地、暴烈地,或相互擁抱,或彼此玩弄,或行禮如儀,或劍拔弩張在碧娜的舞台上,世間情事如是繽紛流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土石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二:舞台上的自然與奇觀

    跳上崎嶇濕漉舞台 舞出真實痛苦人生

    碧娜.鮑許的舞台,往往讓觀眾一見難忘,卻也讓舞者痛苦萬分,如同現實的世界,有土石瓦礫,有斑斕植物,還有到處流淌的水這些艱困的舞台逼使舞者思考「為何而跳」,他們的妝花了、晚禮服濕透了,離開舒適圈,冒著受傷的危險,重新理解身體的痛苦以及心靈對自由的渴望。

    文字|張慧慧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喬治.蓋希文
    特別企畫 Feature 視點之三:傳奇音樂家

    巧用奇音妙律 與舞同行畫龍點睛

    在重量級德國電影導演文.溫德斯的記憶中,不朽的碧娜往往有音樂相伴,而音樂的巧妙運用,也正是碧娜.鮑許舞作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重點。透過五位傳奇音樂家之作在碧娜舞作中的現身,讓我們認識碧娜.鮑許的巧心慧思

    文字|白斐嵐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竟的承諾

    《康乃馨》何能帶來那樣大的衝擊?我的人生後來每遇消極茫然,便自問誰是「我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一個人」,答案總是碧娜.鮑許。她那份強大的人類里程碑式的創造力我望塵莫及,但我認同那種「全天下人都那樣想然而我不」,是需要一個大而豐富的內核作為對抗的力量,這個內核仰賴紮實的美學養成,不滿足於經驗的貧瘠。

    文字|成英姝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哀傷就是我的本質

    死亡必然華麗,否則生存的艱辛,要如何去訴說。優雅必須被陌生者踐踏,否則我們如何懂得緬懷、以及哀悼與懊悔?每一個流星般隕落的零碎事件,都是浩瀚天體遣來的神秘訊息,也是引領我們繼續黑暗前行的指引明燈。

    文字|阮慶岳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康乃馨》的誘惑

    有一次,我忘了是那一年,鮑許在巴黎有一場演後座談,當被問及其創作背後的動力是什麼的時候,她簡單直接他說了一句:因為我害怕。或者,這句話就這樣成就了她的事業。

    文字|鄧樹榮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微克多》
    里程碑

    日籍舞者談碧娜

    碧娜臉上總是掛著一副冷酷的表情,嚴格得像鬼一樣。不過,如今市田京美仍願意留在碧娜身邊是因爲她實在是個天生的編舞家。

    文字|市田京美、辜振豐、Guy Delahaye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展場裡重建了碧娜.鮑許的排練場Lichtburg,由資深舞者帶領大家暖身、舞動。
    柏林

    「碧娜.鮑許與舞蹈劇場」特展 回顧舞蹈的傳奇

    向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致敬的「碧娜.鮑許與舞蹈劇場」展覽,正在柏林馬丁.葛羅皮烏斯博物館展出,用心的策展人除了呈現舞蹈家私人的相簿、演出海報、節目單、各國巡演傳單、劇照、舞者名冊等珍貴資料,更在展場重建、仿製了碧娜.鮑許的神秘排練場Lichtburg,還安排長年跟鮑許合作的舞者,在現場帶領大家一起暖身、舞動,練習鮑許舞作裡的經典動作。

    文字|陳思宏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鮑許

    一般的藝術家反省當下的文化現象,偉大的藝術家超越、開創一代美學;世紀的跨越之際,三位重量級劇場大師分別來到了台灣生於1940的碧娜.鮑許、1942的菲利普.格拉斯及1943的梅芮迪斯.蒙克不到六十歲的他們,將是邁開21世紀跨欄第一步的先鋒。 「或許我不應該去試著理解我的想法,而應該著重我的感受。畢竟我仍在從事創作的過程,我完全無法得知結果會如何。」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資深舞者Dominique Mercy邊跳著獨舞,邊被逼近的「花山」推擠到舞台前端。
    回想與回響 Echo

    只爲你 專訪碧娜舞作攝影家卡波內

    文字|林亞婷、Francesco Carbone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碧娜.鮑許的暮年《交際場》由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來跳。
    特別企畫 Feature

    上台 年紀絕不是問題 讓掌聲再度響起的熟齡劇場

    從碧娜.鮑許的暮年版《交際場》、比利時當代舞團的《梔子花》到將訪台演出的日本樂塾劇團《女人的和平》,我們看到長者們在舞台上的獨特風華。而熟齡的劇場為何興起?一方面是在高齡化社會中,戲劇活動可促進老人走出家庭、重新與社會交流,在醫療上也發現戲劇活動對失智或阿茲海默症有一定的治療與預防功效,而在藝術主題上,老人豐富的人生經驗,更是舞台上值得深入的精采題材。

    文字|耿一偉、AFP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克麗絲黛兒.吉爾波舞於《康乃馨》。
    焦點

    訪前烏帕塔舞團舞者──克麗絲黛兒.吉爾波

    我們訪問了克麗絲黛兒.克爾波,這位出身烏帕塔舞團的女舞者,侃侃而談她在碧娜舞團五年的經歷。

    文字|吳俊憲、白水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謝幕學

    一九九二年,倫敦薩德勒之井劇院,我第一次接觸山海塾《卵熱》。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只記得創團人天兒牛大在接受謝幕時的神情與姿勢,單腳微曲,使得包在白色垂墜布質裡的身體,有著雕塑般的曲線,頷首而立,那鋪天蓋地的掌聲彷彿與他無關,他不喜不衿,眼簾微張,像神般佇立。 從那時候起,我常特別觀察每個團謝幕時的方法,在這段表演與現實過渡的短暫時間裡,可以看到每種不同訓練哲學的表演團體,身體裡的信仰與組織文化。 天兒牛大說:「舞者的身體像一個水就要溢出的杯子,多一滴都不行,他們的身體已進入極端的平衡狀態。」即便在謝幕裡,天兒牛大依然是舞台上的祭司,他是暗黑舞蹈裡的白色舞踏,在沙、水、土的自然元素裡呈現生命的優雅高貴。 碧娜‧鮑許則不同,她談人間世,人間事裡的失衡,不滿足,不公平,回到人的身上探索關係失衡權力、壓力、暴力對於人的直接反應。一九九七年,她在國家戲劇院,站在《康乃馨》的花海裡,她的瘦使得她格外醒目,瘦削蒼白,目光柔軟而堅定,她看著觀眾,安詳而誠懇,那個眼神讓我想起在澳洲媒體的一篇專訪中,她說:「我是個永不放棄的人。」她的舞者們像凡人一般,高跟鞋、襯衫、洋裝、但流著汗,才剛要從被解剖過的表演過程裡回來。 要和讀者們抱歉的是,早在去年十月我們便著手製作屆滿三十週年的烏帕塔舞團專題,但十一、十二月的表演旺季讓這個專題一延再延,直到這一期,知道即將於一月第二度訪台的山海塾,我們終於等到一個正當理由把他們同時端出。從舞蹈史來看,山海塾與碧娜是「遠親」關係自瑪麗‧魏格曼、庫特‧佑斯以降的德國表現主義,一路影響到亞洲,台灣近五十年的現代舞發展也在這個國際軌道之中,而開出自己的花朵。 在「卡片」滿天的時代裡,你的皮夾裡有沒有一張「兩廳院之友」卡?這一期我們用了十頁的篇幅介紹新推出的「兩廳院之友」卡,雖然有老王賣瓜之嫌,但著實是覺得「好康」與大家分享。事實上,經營會員幾乎是各地劇院、表演團體、藝術機構重要的手段,每一家的策略固有不同,但基本上有幾項共同條款:優先購票、優惠價格、資訊送到家,兩廳院最近更為「兩廳院之友」規畫套票,在價格上更為優惠。其實,判斷一張卡值不值得,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的「撇步」,除了上述的基本款項之外,它有沒其他的「利用」空間?兩廳院有圖書館、一年有

    文字|盧健英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誰不愛碧娜‧鮑許? ——跨過三十歲的烏帕塔舞蹈劇場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123456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