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音乐能说什么?怎么说?

以音乐本身来讲,你一听到就有感觉就是有感觉,若你听到以后没有任何感觉,你跟它就毫无关系。当我们说音乐能说什么的时候,它其实不能说什么,但是它又好像能说什么, 你「感受」到什么,往往就是它在跟你「说」什么。

以音乐本身来讲,你一听到就有感觉就是有感觉,若你听到以后没有任何感觉,你跟它就毫无关系。当我们说音乐能说什么的时候,它其实不能说什么,但是它又好像能说什么, 你「感受」到什么,往往就是它在跟你「说」什么。

(编按:这是作者在二〇〇一年三月四日应「高中生人文及社会科学营」讲课的一部分,事后由主办单位台大社会系整理,又经作者大幅修改后的文稿)

在开始的第一堂课,我要跟大家讲的题目是「音乐能说什么」、「音乐怎么说」。我们中、小学的音乐课中有太多理论,而没有谈到对音乐真正的认识与欣赏。今天基本上我要跟大家谈的是,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怎么听」。我在「社会大学」教课时,很多学员的年纪大概都在三十岁上下,第一堂课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问:「老师,我很喜欢听音乐,可是我不知道音乐在说什么,我不懂。」我问他们:「你为什么不懂?」他们说:「我不晓得音乐在说什么,譬如大家都说贝多芬很伟大,但是我听贝多芬的音乐听了半天,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也不知道他伟大在哪里。」我说好,我们来做一项实验,之后我才继续后面的讲题。现在我也要跟你们做一个实验,等一下我会放一段音乐,放完之后你们告诉我,你的感觉是什么,什么都可以讲,只要是你的感觉都可以。我们现在就开始听第一首(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片段)。

好,这是第一首。我想问各位,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

学员一:想到天鹅湖的故事。因为有时候乐器越来越多出来,这些地方听起来感受就比较强烈。像一开始很柔的地方,会让我联想到一开始王子和公主相遇;之后一段比较强的地方,就让我想到像恶魔出现,然后王子要保护公主,这种气氛、情境就被营造出来。到后来又回到柔和,让我联想到最后公主跳湖而死。这个曲子让我想到以前听过的这整个故事,它有些乐段会勾起我对某些情节的回忆。

很好,这是因为妳知道这首曲子,也知道这个故事,所以就会把整个故事几乎浓缩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曲子里面。有没有人完全不知道这个故事,今天第一次听这个曲子?请你说说你的感觉。

学员二:其实也不是全然没听过,只是听过曲子不知道故事。这段曲子给我的感觉,好像应该是在一个宫廷播放的音乐,有一大堆绅士淑女在跳舞。我听到这首曲子,记得是在一个厕所芳香剂的广告听到的,其实我并不像刚刚那位同学知道那么多故事,可是我直觉反应这首曲子应该是在宫廷宴会的时候播出,绅士及淑女在优雅地跳舞。

学员三:一开始声音比较柔和的地方,以及后来声音比较大的地方,都听到一直有水波的声音。

现在已经有三个意见或感觉,一个是因为他事先已经知道这个故事,所以他会联想这个故事:第二个他是在一个广告里听到,但是他想到是宫廷宴会的感觉;另外还有人想到水波。

对音乐有感受就是开始「懂」音乐

过去很多次我做这个试验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天鹅湖》,所以他们有时候也会去联想《天鹅湖》的故事。有些人有这种感觉,他觉得这个旋律听起来好像很忧郁,我说对,它忧郁;但是也有人说,他觉得这首曲子的旋律很高雅,我说对,这个感觉也对。还有人跟我说,他说这好像是在田野里,也就是在自然界的地方,我说这个也对;还有人说,这旋律很优雅、哀伤,可是又好像觉得很无奈,我说对。他们问我:「老师,怎么我们说什么你都说对?」我说对啊!因为你们的感觉都是对的,为什么呢?我对这个曲子的了解可能比大家多一些,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它「代表」的是白天鹅,但是像刚刚这个旋律出来的时候,有谁知道它是白天鹅?大概没有什么人知道它是白天鹅。如果你没听过或看过这出芭蕾舞剧,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故事的背景,你不会知道它是白天鹅;但是你能感觉到什么?刚刚提到说它高贵,因为它是个公主,在宫廷里公主是有教养的,当然高贵。说它优雅也是对的,因为有教养的贵族们,特别是女性,她们一定都是优雅的。有人说在田野里,这也对,因为这个芭蕾舞剧的情节是一群天鹅从远方来,湖旁边有树有草,这当然是一种田野的感觉。也有人提到感觉很忧郁,我说这当然,你想一个美丽的公主白天变成天鹅,她当然很忧郁。像刚刚有同学提到水波,我说对,因为有湖,天鹅在湖中游,当然跟水波有关系。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音乐的声音非常抽象,我没办法告诉你Do是什么意思,或者Do Mi So是什么意思。不像我说我姓张,而「张」这个字可以当成一张纸的张,念错会变成很脏的「脏」。字的发音有特殊的意思,但是音乐没有,音乐的意思是在于文本(context)的连结。当音乐呈现出来时是什么样的感觉,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会让各种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时空下,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感觉。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有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天鹅湖》的故事,所以他根本不会去联想天鹅湖;当你一有这个界定与认知、跟文字产生关连,你就会随著音乐往文字联想。基本上声音给我们的感觉是很直接的,刚刚音乐一放出来的时候,我要你们去注意它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能够感觉到这段音乐带给您一些或某一种感受,其实你已经开始「懂」这段音乐了。

人有很多情感是说不出来的,譬如妈妈说爱你,但请你告诉我「爱」是什么?你们想一想会发现,想了半天只想到妈妈替你做了什么事。妈妈在你生病的时候照顾你、平常把你的便当准备得很好,这些都是她为你做的事情,但是从她为你做事情的动作,你会感觉到后面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我们说是关心也好,说是爱也好,或者说是感情。人的世界有很多经验是没办法用语言讲出来的,那是一种「感受」。在所有的艺术中,或者所有可以表达人类情绪的媒介里,文字大概是比较能够用来叙述的,但是以音乐本身来讲,你一听到就有感觉就是有感觉,若你听到以后没有任何感觉,你跟它就毫无关系。当我们说音乐能说什么的时候,它其实不能说什么,但是它又好像能说什么,你「感受」到什么,往往就是它在跟你「说」什么。如果要比较明确地知道它在说什么,这是我们下一步的事情。譬如刚刚那首曲子我经常拿出来用,因为大家对它很熟,但是每个人对它的感觉都不太一样,这个现象是正常的,而且各种能称之为「艺术」的应该都是这个样子。如果一个东西称得上是「艺术品」,就应该可以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接下来我要放的第二首曲子,是贝多芬的《命运》,但我请你们不要去想「命运」这个东西,而去听听看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音乐有了「标题」之后……

学员一:我觉得是一个人很盲目地工作,他的压力累积得越来越多,刚刚有一段弦声越来越紧促,那就是他的压力越来越多,累积到一定点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后面的声音有愈趋于柔和的状态,好像是他奔波于他的工作,而最后他成功了,所以音乐就渐往柔和的方向前进。可能因为我是学生,我觉得就很像平常在念书,你很有压力,但是成功以后你还是很紧张,可能是因为要上台接受颁奖。

学员二:因为我们最熟悉的是开头那一段,我觉得那是贝多芬对「命运」这个东西的体悟,他下了一个总结,在每一段中都先出现这样一个总结。生命有喜怒哀乐,有各种痛苦悲伤、欢喜忧愁,我觉得他把什么样的东西都做一个呈现,就算是在开心或难过的时候,像鼓声或一些比较快的旋律、节奏,他不忘的是一份挑战,他在迎接一些上天给予他的任务或挑战,可能在这之中会发生很多的故事吧!这是他对命运的诠释。

学员三:一开始贝多芬是用四个重音开头,给我一个非常愤怒的感觉,到后面虽然有渐趋柔和,可是重音不时出现,感觉他的情绪起伏好像非常大,大概是这样。

很好。因为你们对这段音乐很熟,而且你们领受到它给你们的空间,不会像刚刚的曲子这么大。前面第一首曲子大家的想像空间其实蛮海阔天空的,但是这首就比较相近,因为你发现Don Don Don Don的声音一直不断出现,即使是在比较柔和的地方,它还是不断出现。刚刚那位同学说是一种压力,就像平常上课要考试,即使是出去玩,考试的阴影可能还是在,不会完全丢在一旁。如果跟你们讲个故事,你们一定觉得很好玩,「命运」这两字不是贝多芬给的,这个主题是怎么来的呢?贝多芬他耳朵还没完全聋的时候,有一次他坐在维也纳公园,听到旁边有个啄木鸟在啄树木,这个声音给了他创作的动机,于是他就把它写出来。写出来以后,这个乐章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透不过气来,因为它Don Don Don Don的声音一直在,不管怎么变化都脱离不了「它」。为什么后来这首曲子叫《命运》?大家都知道贝多芬的故事,他这么好的音乐家可是耳朵却聋了,在他写《第五交响曲》的时候,他已经听不见了,有一天他的出版商来的时候,他跟出版商说:「这就像命运敲门的声音。」Don Don Don Don是开头,一开头好像是敲门的声音,所以他就讲了这么一句话。出版商想一想就称这首交响曲为《命运》,结果这首曲子变成了全世界演奏最多、最有名的一首交响曲。

提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因为我要再谈到「纯音乐」和「标题音乐」之间的差别。刚刚贝多芬的曲子是纯音乐,只不过它被加上《命运》的标题之后,很多人就会往这方面去想,因此产生了很多不同版本的乐曲解说,但是那些都不是贝多芬自己的解说。音乐声音的意义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讲清楚的,刚刚同学想用语言来讲他的感觉,但是常常我们讲出来的结果,跟我们真实的感觉会有差异。说他很愤怒,他的确很愤怒,因为上帝给了他创作音乐的才能,但是居然又把他最重要的器官剥夺了,他当然会生气,而这一定会影响到他整个创作。

纯艺术的不同感受方式

我们提到所谓纯艺术的时候,基本上谈到的文学就是纯文学,它是只有单纯用文字来呈现的作品;提到纯粹美术的时候,它只是用线条和色彩;提到纯音乐的时候,只有用声音的素材,例如声音的高低和节奏。像你们现在接触到最多的电视,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其实电影也是。现在我们这样说,从材料上来看,你看一幅画的时候,当你大概不会马上知道画真正的意思,譬如很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你们看到一个人坐在那个地方,你仔细看她在笑,再仔细看你才发现,她的笑好像很诡异的样子,于是你就想她到底为什么而笑。图形是最鲜明的影像,你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看,看的时候你会因为本身的经验而有不同的解释。譬如有人看到一幅画,画中是一位老妇人,近一步去看,她的脸上有这么多皱纹,这个人一定饱经风霜,再看她身上的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她的生活一定过得不太好,于是你开始累积对她的同情。但是每个人的同情又不太一样,如果你有一个像她一样年纪这么大的阿嬷,而且你又跟你阿嬷的感情很好,那种感觉会比较强烈;如果你对阿嬷完全没印象,你对这个老妇人的印象可能也不会太深。

绘画的影像很明确,但是它无法立即告诉你它要传达的情感、讯息,你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想想,根据个人不同的经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还有,一幅画钉在那里是不会动的,即使是几幅连续的画,如果没有文字解说,你可能搞不清楚这幅画和那幅画之间真正的关系。最明显的例子,如果你们到国父纪念馆,你会发现几幅十次革命的画,如果把底下的说明文字全部拿掉,这十次革命彼此之间就变得毫无关系,必须有了说明你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光看画你没办法彼此连结;而文字就不同,文字可以把前后的关系很明白告诉你,它也是最有逻辑性的,它可以一步步推衍出来,推到最后结论是什么,历史记载可以跟你说得很清楚,但它同样无法让你看完两三个字,就立即感受到某种特殊的情感。

在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个音乐家,我很快地讲其中的一段故事。年轻时,他曾在一个小镇里租房子住,房东的女儿Rosa非常喜欢他,一天到晚上去和他嘘寒问暖。克里斯朵夫觉得这家伙怎么这么啰唆,一天到晚来烦我。在同时他很喜欢一个寡妇Sabina,她成天懒懒散散不干什么事情,他们两个却彼此相爱,Rosa也知道这种情况。有一次克里斯朵夫出去演奏,以前电讯联络没这么发达,所以他一出去以后当地的事情都不知道,等他出去了一段时间回来,在这段时间里Sabina死了。Rosa为克里斯朵夫在Sabina哥哥那拿了一点纪念品,约翰克里斯朵夫回来以后当然心里很难过,Rosa就把她为约翰克里斯朵夫拿的纪念品给了约翰克里斯朵夫。故事讲得很快,但是书本上这段描述得却是非常地长,罗曼.罗兰接著写道「于是他们两人抱头痛哭。」到这里,感受到的人大概感受到了,感受不到的人大概仍然感受不到。但是罗曼.罗兰非要你感受到不可,他在后面加了一段:「他们都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安排好,爱人家的不被人家爱,被人家爱的不能爱人家,彼此相爱的人早晚又得分离。你痛苦,你也叫别人痛苦。」他只要写这句话就好了,干嘛前面写一大堆东西呢?他就是要用这段故事让读者感受各种不同的「情」,一种彼此相爱的情,爱人家却不被人家爱的另一种情。文学没办法像音乐,听到音乐你马上产生感觉,这是音乐和文学一个很大的不同。文学一定要看到一段或某一个章节以后,才能感受到某一种情,即使作者是在描述风景,你也要看了一段以后才会感觉到某种影像。然而从文学中看到的影像也是朦朦胧胧,不像绘画这么清楚。

以声音来讲,在绘画、文学、音乐三项中它是最暧昧的。听到外面有个人一声尖叫,很多人的解释会不一样,有人觉得是发生谋杀案了,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一个一天到晚乱叫的家伙、不要理他。声音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因为它本来就没有特定的意义,它的意义来自你自己的经验,当你的经验和声音的文本连结在一起的时候,它带给你一些感觉。但是声音的感觉是立即的,你可以马上感觉到这是哀伤或忧愁,它不需要中间的转折,但是也因为声音的暧昧性,这反而变成它的优点,因为它给每个人的想像空间是没有限制的,这是音乐相对于其他艺术,一个很大的差别。  

 

文字|张己任 东吴大学音乐系教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